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8.8 巴洛克风格(Baroque)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 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 “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 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 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 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 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 几乎同时的罗马圣卡 洛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的正 面。建筑师波洛米尼 (Francesco Borromini)。到此时, 曲线开始迈入建筑设 计了,雕塑也上了。 巴洛克到此已经完全 成立。
• 圣卡罗教堂的殿堂平面 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 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 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 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 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 开,檐部水平弯曲,墙 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 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 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 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 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 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 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 最初的构想是伯拉孟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 确定的(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 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 到地面约138米,很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马城 的最高点。虽然都是名家,但难免有互相 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插手其间。比 如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 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 命令玛丹那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 加上了现在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就是后面 的大穹窿的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 响了整体的效果。
• 圣特瑞莎的狂喜
• 而他把雕塑家和建筑师结合 在一起的尝试就是梵蒂冈圣 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 神龛。这是用青铜铸造的。 因为耗铜量太大,教皇只有 下令把已经在万神庙天花板 上呆了一千多年的铜饰拆下 来回炉重炼。
教堂内部巨大扭曲得
柱身、螺纹花饰,强教堂的空间效果是 巴洛克的代表。
• 巴洛克的大师伯尼尼(Bernini,1598-1680)
• 他对雕塑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在建筑上的贡献。 著名的“圣特瑞莎的狂喜”就是一例。风格的华 丽不说,他似乎对希腊人最重视的平衡也不屑一 顾。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毋过 度”。据说在悲剧演出之后总有一幕诙谐的羊人 剧(羊人剧. Satyr play. 在一部古典的希腊悲剧三部曲演出之后,作为调剂 而加演的滑稽喜剧。 )来平衡大家的心情。但贝尼尼就 是要故意夸张,在雕塑中他夸张的是情绪,在建 筑中他夸张的是结构。罗马的St Andrea教堂 (1658年)是他的建筑代表作。平面的神庙布局 中出突出来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感,彻底打 破了原来的"山"字形面。
一、时代背景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 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 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 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 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

十七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艺术中心,巴洛克艺术的 重心从罗马的宗教艺术转向法国的宫廷艺术。巴洛克空间 强烈的视感效果对以后的艺术发展影响很大。
手法: 1.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 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加强空间跳跃的节奏。 2.追求透视法的运用,注重幻觉的创造。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4.堆砌装饰,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
罗马耶稣会祖堂
(维尼奥拉设计)(建于1537-1602年)有第一座巴罗克建筑之称
巴西利卡平面 略带十字形; 正面壁柱成对 排列;山墙两 肩各有一个大 涡卷,入口处 是双重山花。
• 为了弥补,贝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扩展 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 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空间的开阔感在墨索 里尼"元首"的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
• 贝尼尼用4排一共280根自己修改过的多立克式柱 围绕着广场。密集的柱子让穿行于其间的人以为 进入了石头森林、难以呼吸,作为背景的广场从 而越发显得开阔了。这样规模的创作时机是可遇 不可求的。而像建造教皇的教堂这样不必担心经 费不足或者野心太大的机会,后世的建筑师再也 没有遇到过。
• 社会背景: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提出了
反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运动进行镇压,
天主教堂被规定为拉丁十字式。17世纪建
筑活动集中在罗马,为教会服务。
• 目的:巴洛克艺术由文艺复兴晚期的手法
主义过渡而来,它不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思想,而是为教堂制造神秘的气氛。
二、概述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 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 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 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 欢乐气氛。
特列维喷泉
罗马
最初由贝尼尼设计施工,中断 了100年之久,于18世纪中叶完成, 它反映了巴洛克富有创造力的设计 手法,喷泉构思充满理性的象征意 义,同时创造出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巴洛克”(Baroque)--畸形的珍珠
思考题
• 巴洛克建筑是如何表现动态效果的? • 17世纪的意大利为何产生了巴洛克建筑?
3、代表建筑
宫廷建筑师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的巴黎。主 要的代表作品有: •尚堡府邸(1526-1544) •巴黎卢浮宫东立面(1546-1878)勒伏、勒勃仑、彼洛 •凡尔赛宫(1661-1759)勒伏、裘•阿•孟莎设计、勒洛特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 •南锡广场(1752-1755) •巴黎调和广场(1755-1762)
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 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 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 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
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 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 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 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 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 完整统一和稳定感。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 有巴洛克特征。
2、建筑特点
(1)崇尚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柱 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 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 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 手法。(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 (2)强调外形端庄与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 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 先后走向君主制国家的欢迎。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7世纪,法国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它与
意大利巴洛克并行产生,在古典文化思潮下产生了法
国建筑古典风格,鼓吹绝对君权和宫廷的唯理主义。
建筑主要风格 1、宫廷建筑为代表 2、上下三段、左右五段式样 3、比例与尺度 4、教条主义 5、形式唯美 6、功能服从于形式
一、建筑文化背景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 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 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 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 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形成了崇尚古典 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 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 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 代表人物:贝尼尼、波罗米尼
• 代表作品:
罗马耶稣会祖堂(1568-1575) 建筑师维尼奥拉 有人称之 为第一个巴洛克建筑 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 建筑师博罗米尼 巴洛克最 典型的实例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当时出现的许多耶稣会教堂。
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 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 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 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 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 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 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创造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壮丽形象,
其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 性,甚至也有过消极的影响。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宫廷文化出现了 洛克克的室内装饰风格,洛克克装饰追求
柔媚细腻的情调,排斥建筑主题,避免水 平德直线和方角。题材多用蚌壳、涡卷、
草叶等,喜用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光泽, 具有浓烈的脂粉味。
贝尼尼利用镀金的金属模仿太阳的光芒,增强空间 透视感,并产生强烈的光感效果,富有戏剧性,
是巴洛克的代表。
•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
• 圣彼得大教堂前后建筑的时间120年(1506- 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全 部时间。作为教皇的教堂,它的建造当然集中了 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有布 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 (Farnese府邸的设计者)、维尼奥拉(“第一个 巴洛克”的设计者)、玛丹那(Maderna)以及伯 尼尼。
罗马圣卡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
(波洛米尼设计)
这个教堂街道拥挤,极地 狭小。平面是个变形的希腊十字 ,内壁凹凸变化急剧;藻井造型 曲凹多变,夹层穹窿洒下的光线 光影变化强烈。沿街立面波浪形 檐部进出起伏,墙面凹凸交错, 异常醒目突出。这就是典型的巴 罗克建筑。
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1、历史分期
(1)早期。即法国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平面趋于规 整,但形体仍复杂,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其平面布局和 造型还保持中世纪传统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 顶高低参差复杂;但其布局与造型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 划分与细部的现浇处理则是文艺复兴的。 (2)古典时期。采用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手法来 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 模巨大。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卢浮宫。 (3)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导致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