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植物植物是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和/或雄胚子囊,胚在胚子囊中发育。
3.双受精作用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胚囊中大的中央细胞的极核结合,形成三倍的细胞,即胚乳细胞。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作用。
3.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上有一圈凯氏带,凯氏带是一条含有栓质和木质素的带,箍在细胞周围,水分和溶液不能通过这条带,只能通过质膜进入到内皮层,水分进入木质部的胞外途径止于内皮层的凯氏带。
4.中心法则克里克提出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称为中心法则。
该法则的要点是: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由DNA→DNA复制,DNA→RNA转录,然后由RNA→蛋白质翻译。
5.群落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只要那里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那里一定会出现一定的生物组合,即由很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这个功能单位就是群落。
6.种群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互配进行生殖。
7.环境容量由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在长期基础上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二、是非易混概念1. 高尔基体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储存、分拣和转运中心。
2.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中有DNA和核糖体,细菌没有线粒体。
3. 叶绿体中也有环状DNA和核糖体,叶绿体中的一部分蛋白质也是自身合成的。
4.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 生物膜是一种超分子结构,就是有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膜的选择透性决定于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6. 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但是丙酮酸并不能直接参加柠檬酸循环。
7. 不论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其底部都有一层基膜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8.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
9.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称为动脉,,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
10. 厚角细胞随着茎的生长而伸长,厚壁细胞是死细胞不能生长。
11. 维管组织系统包括两类输导组织,即输导有机养分的韧皮部和输导水分及矿物质的木质部。
12. 当保卫细胞从周围的细胞中得到钾离子时,水就会由于渗透作用而进入其液泡内,于是细胞呈膨胀状态,气孔张开。
13.韧皮部汁液可以沿着各种方向流动,与木质部汁液不同,木质部汁液只能自下而上,从根到地上部流动。
14.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15. 一个基因不一定决定一个性状,例如肤色的控制至少有三个基因参与。
三、填空1.电子显微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透射电镜,一种是扫描电镜。
2.细胞呼吸反应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糖酵解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线粒体。
3.脊椎动物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它们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激素的作用有5方面:维持稳态;促进生长和发育;促进生殖活动;调节能量转换;调节行为。
5.植物成熟器官基本上由3种组织系统组成,这3种组织系统是: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
维管组织系统包括两类输导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基本组织系统包括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和厚角组织。
6.植物组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细胞组成:薄壁细胞、厚角细胞和厚壁细胞。
7.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主要有5种: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8.一群能互交繁殖的个体组成去群体,理想群体必须满足5个条件:群体足够大;和其他群体完全隔离,它们之间没有基因交流;没有突变发生;交配是随机的;没有自然选择。
9.自然选择有3个主要模式: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10.植物分为4个主要类型: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1.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3种蛋白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组成。
3种蛋白质纤维为有弹性的弹性纤维、有韧性的胶原纤维以及分支成网状的网状纤维。
12.脊椎动物的肌细胞分为3类:横纹肌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13.由于呼吸时不同的肌肉活动,可将呼吸运动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14.生物界是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每个层次都建立在下一个层次之上。
总共有11个组构层次: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5.生物学将每一个物种分到一个多级的分类系统中去,每一级称为一个分类阶元。
有7个基本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16.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新的五界系统,这五界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7.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一些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是:观察、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
18.在生命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都是极其巨大的分子,称为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可分为4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19.根据蛋白质在机体内的功能,可将其分为7大类:结构蛋白、收缩蛋白、贮藏蛋白、防御蛋白、转运蛋白、信号蛋白、酶。
20.组成细胞骨架的三类蛋白质纤维是维管、微丝、中间丝。
21.5种导致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
分别为: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非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
22.自然选择有3个主要模式稳定性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23. 非细胞形态原始生命的诞生有两种学说:(1)蛋白质起源说(2)核酸起源说四、单项选择1.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A )。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2. 减粉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 )。
A、末期ⅠB、末期ⅡC、后期ⅠD、后期Ⅱ3. 海带是( D)A、菌类植物B、地衣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4.Pseudomonas transl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是相同(C )的生物。
A、目B、科C、属D、种5.(A )是裸子植物的特征。
A、胚珠裸露B、木质部具筛管C、双受精现象D、形成果实6.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有(d )。
A、植物体呈两侧对称B、双受精现象C、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D、营养叶上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7.所有生态系统都可以区分为四个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A )。
A、非生物环境B、温度C、空气D、矿质元素8.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D )。
A、动物B、真菌C、酵母菌D、绿色植物9. ( B )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A、施莱登和施旺B、沃森和克里克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D、孟德尔和摩尔根10. 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 D )A、蛋白质B、核酸C、脂类D、水11.下列细胞器中,( A )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溶酶体D、线粒体12. 生物膜不具有( D )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内吞和外排作用D、对称性13.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D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质体D、线粒体14. 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 B )A、CTPB、ATPC、维生素D、葡萄糖15. 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 )A、病毒B、蓝细菌C、放线菌D、鞭毛虫16. 动物细胞中糖的贮藏形态是:( D )A、几丁质B、淀粉C、纤维素D、糖原17. 反映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以α螺旋和非螺旋结构区向内折回,相互定向而产生特异的三维构象,称为:( C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c)18. DNA复制时,两条被解开的单链是按什么方向顺序合成互补的核苷酸:A、5′→3′B、3′→5′C、1条是5′→3′,另一条是3′→5′D、5′→3′或者3′→5′19. 在人的皮肤细胞中,当细胞分裂后期时,可以同时看到几个染色体?( D )A. 23B. 46C. 69D. 9220.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是:(c )A. 原分生组织B. 初生分生组织C. 次生分生组织D. 薄壁组织21.当细胞开始失水时,植物细胞不如动物细胞收缩得那么明显。
这是因为:(D )A.细胞质膜的伸缩性不同B.细胞质膜上的小孔数目不同C.细胞的渗透势不同D.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22.植物从水生环境转移到陆生环境后,在系统发育中出现的最主要进步是:( d)A.出现机械组织和生殖方式发生变化B.出现了同化组织和输导组织C.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D.出现了输导组织以及生殖方式发生变化23. 藻类植物归为一大类的原因是:( c )A.它们是真正属于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群B.它们在结构和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光合器、储存物、细胞壁)C.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出一致的生活史D.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都是一群自养的原植体植物24. 下面哪一条关于生态系统进化趋势的描述是错误的(b )A.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使生物量/初级生产量逐步上升;B.复杂性逐步下降,生态关系简单化;C.占据的空间逐步扩展;D.物种间竞争逐渐加剧、物种寿命缩短、绝灭速率和形成速率提高。
25.下面哪一条物种存在的意义的描述是错误的(b )A、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B、物种间的不连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不稳定性;C、物种是小进化的基本单位;D、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单位。
26.种群的分布格局以下哪一种不属于(A)A.钟型分布 B.集群分布 C.均匀分布 D.随机分布27.RNA的组成成分是( c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核酸和磷酸28.下列关于维管组织运输途径的论断正确的是(D )。
A、木质部、韧皮部的运输途径都是单向的B、木质部、韧皮部的运输途径都是双向的C、木质部的运输途径是双向的,韧皮部的运输途径是单向的D、木质部的运输途径是单向的,韧皮部的运输途径是双向的2⒐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C )。
A、肝脏B、肾脏C、脾脏D、胰脏30. 植物种子的种皮来源于雌蕊的( C )。
A、子房壁B、子房壁和花的其他部分C、珠被D、胚乳31.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C )。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生长素32.脊椎动物的脑结构中,统称为脑干的是( a )。
A、中脑、脑桥、延髓B、脑桥、延髓C、小脑、中脑D、中脑、脑桥、小脑33.属于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条件的是( B )。
A、个体数目较多B、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C、有频繁的突变发生D、有广泛的迁移34.人的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是发生在( C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