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简介 (1)二、工期安排 (1)三、施工准备 (1)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3.2 人员配置 (2)3.2 设备安排 (2)四、施工工艺 (3)4.1 测量控制 (3)4.2 钢筋加工及安装 (4)4.3 模板安装 (4)4.4 混凝土浇筑 (5)4.5 模板拆除 (6)4.6 模板翻升 (6)4.7 混凝土养护 (6)五、质量检验 (6)5.1 质量要求 (6)5.2 质量标准 (7)六、常见问题处理及预防措施 (7)6.1 接缝处理 (7)6.2 墩身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8)6.3 墩身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10)七、质量保证措施 (12)八、安全保证措施 (14)九、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15)9.1 文明施工 (15)9.2 环境保护措施 (15)ZK15+319.6~ZK15+610.6井后大桥空心薄壁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井后大桥位于金谷镇华芸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厦门至沙县联络线-泉州安溪段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分离式大桥。
该桥为单线双幅桥,左线起点桩号:ZK15+319.6,终点桩号:ZK15+319.6;右线起点桩号:YK15+369.5,终点桩号:YK15+618.5;左线里程291m,右线里程249m。
井后大桥共有2根空心薄壁墩,分别位于左桥4#墩和右桥3#墩,墩身高度分别为39.43m和40.04m,墩身截面尺寸为300×600cm,箱墩内每隔15m设置一道横隔板,横隔板需预留人孔。
二、工期安排本项工程计划开工时间2013年01月10日开始2013年03月29日全部完成,具体安排如下如:三、施工准备3.1 施工前准备工作1. 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操作人员。
2. 按照施工要求制作各种预埋件,按照安装顺序、部位、种类及数量制表编号。
3. 按照设计强度要求及施工需要,试验并选定配合比及相关外加剂。
4. 墩身与承台交接部位凿毛处理,并用水冲净、湿润且不得存有积水,确保承台与墩身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5. 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顶面精确测量放出墩身纵横十字轴线,并做好醒目标志。
设置墩身沉降观测点并在施工完成、架梁前和竣工验收前进行观测。
6. 搞好现场布置,做好现场维护,进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文明施工。
3.2 人员配置本次施工配备安全管理人员1人,电焊工5人,钢筋工10人,混凝土工人10人,机械操作手每机4人,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经过岗位培训。
3.2 设备安排按照“同行先进、满足需求、性能良好、互相配套”的原则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施工机械配置表见下表。
表3.1 机械设备配置表四、施工工艺空心薄壁墩采用翻模法施工,本桥采用吊车进行模板拼装和钢筋吊运。
其工艺原理为:翻模是一种自下而上逐层上翻循环施工的特殊整体钢模,由三层模板组成一个基本单元。
当浇筑完上层模板的砼后,将下面两层模板拆除翻上来装在第三层模上面进行施工,以此类推,循环施工,直至桥墩施工完毕。
每节翻模由内、外整体钢模板、三角支架、砼支承块、对拉螺栓、吊挂脚手、栏杆、斜拉索具及步行板组成。
每块整体钢模板高2250mm。
三角支架高1420mm,宽1220mm,由∠75×75×5mm角钢组成。
对拉螺栓穿过内、外模板孔眼及砼支撑块,将内外三脚架拉紧,从而使内外模板成为一体。
为方便人工施工,设计了作业平台。
由支架、纵横梁和平板组成,支架固定在中层模板支架底部、上部支撑着平台的纵、横梁。
图4.1 翻身模板结构图4.1 测量控制桥墩中线测量控制,采用全站仪测量立模,同时用吊垂球的简易方法辅助测量。
即在墩身下部实体段完工后,在其中心预埋一块铁板,利用纵、横方向护桩交会出墩身中心。
制做一个滑轮架,缠上细钢丝绳,下吊一个10Kg的大垂球,将滑轮架安装在工作平台中心,使垂球对准墩底中心,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墩身高程控制每5m测一次相对标高,使模板顶面基本保持一个水平面上。
遇有预埋件、进人孔洞时,随时测定标高,使其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4.2 钢筋加工及安装1. 钢筋加工在钢筋棚内进行,加工好的钢筋分类堆放并挂好标签,以防误用,钢筋运至现场绑扎,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粗钢筋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
2. 钢筋下料时,技术人员应详细查看图纸,与相邻部位的有关钢筋图纸组合,与所在部位的外形尺寸对照,将结构中钢筋型号、数量和间距等列表并下达详细交底,以免下料错误。
3. 钢筋绑扎完后,及时按图纸数量及尺寸安装就位各种预埋件。
4. 对有弯钩弯起的钢筋,应按有关公式计算出下料长度,并在钢筋上画出标记。
加工钢筋前清除钢筋上的污锈并调直。
5. 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焊缝应饱满、表面平整,厚度、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当采用单面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时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4.3 模板安装1. 空心墩内模及外模均采用整体钢模,螺栓拼装连接。
模板拼装时,严格按图纸尺寸作业,垂直度、轴线偏差、标高、模板接缝错台等均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模板中的所有接缝基本位于同一水平或垂直平面上,确保接缝紧密、不漏浆,符合结构尺寸、线型及外形的要求。
表4.2 模板允许偏差①安装模板前首先刷好脱模剂,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
②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③安装完毕后应报给技术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 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①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安装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②确保垫块的厚度和强度。
③做好班组的技术交底,对垫块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
④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振捣器碰撞垫块而使垫块受到损坏或移位。
⑤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检查,缺失的垫块及时补上。
4.4 混凝土浇筑1.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
模板内要刷脱模剂,浇筑前,试验员做混凝土塌落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
表4.3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捣完毕后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3. 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达到密实标准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4. 砼采用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
拌和中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并对砼坍落度进行现场测定。
砼自由落体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施工,确保砼不出现离析现象。
5. 空心墩采用塔吊吊斗浇筑;浇筑中控制好每层浇筑厚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保证砼密实。
4.5 模板拆除1. 模板拆除墩身达到设计强度50%即可拆模,拆模时先松掉各种联结螺栓和扣件,撤除支撑结构,采用绳索或小型倒链套在螺栓孔内轻拉模板,小撬棍辅助撬动,反向设防溜绳,防止摔坏模板。
严禁使用大锤锤击或沿墩柱表面撬动模板,防止损坏模板和破坏砼表面结构。
移动模板时注意安全,不使模板与其他硬体物件碰撞,防止变形,拆除的模板要仔细进行检查,清除表面的水泥浆,整形后循环使用。
2. 注意事项①模板工程要由专职工程师负责技术交底、指导和检查。
②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涂脱模剂。
③模板拆卸要取得工程师的同意,拆卸时不得损伤砼表面。
④拆卸后的模板要堆放在指定的场地上并及时予以修整待用。
4.6 模板翻升等待已浇筑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即可提升平台,进入下道循环。
活动平台一次,模板向上翻一次,直至完成全部空心墩身施工。
4.7 混凝土养护砼浇筑后及时覆盖保湿养生,养护期14天。
五、质量检验5.1 质量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不得出现空洞和露筋现象。
3. 混凝土表现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
4.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积的0.5%。
5.2 质量标准每个墩身施工完成后,按下表方法和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表5.1 墩台身实测项目六、常见问题处理及预防措施6.1 接缝处理1. 提高立模精度,采用玻璃胶或橡胶皮处理接缝,保证接缝严密。
2. 水平施工缝凿毛处理,在每板混凝土施工后,均留下一道水平施工缝,在混凝土终凝前,即可由人工在模板外侧,由近及远绕周圈凿除混凝土表面浮浆。
再立模前清扫干净即可。
3. 施工缝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砼层必须凿除,用水冲净、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 浇筑混凝土前,先对上次施工顶面人工凿毛,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整理,清除杂物,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模板间和下部嵌塞海绵条以防漏浆。
5. 拆模后及时修复接缝处表面缺陷,保证墩身颜色一致、棱角分明。
6.2 墩身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跑模现象: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侧向压力使某部位的模板整体移位,造成结构物侧面整个倾斜,底面下垂或下挠。
严重时,侧模、端模崩坍。
危害:轻者大大改变结构物尺寸、规格、形状,重者使浇注失败。
原因分析:(1)钉侧模、底模的元针规格小,被混凝土的侧压力或竖向力拔出,造成模板移位。
(2)为调整模板间距或高程,所加的抄手楔未固定好,振捣时松脱产生侧模、底模移位;(3)固定侧模的带木未钉牢或带木断面尺寸过小,不足以抵抗混凝土侧压力,而使钉子被拔出。
(4)未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或因对拉螺栓直径太小,被混凝土侧压力拉断。
(5)斜撑、水平撑底脚支撑不牢,使支撑失效或移动。
预防措施:(1)对拉螺栓直径采用φ12~φ16,墙身中间用穿墙螺栓拉紧,以承担混凝上侧压力,确保不跑模,其间距根据侧压力大小为60~150cm。
(2)浇注混凝土时,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并进行加固。
2. 胀模现象:模板在水泥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
局部模板偏离平面,或局部模板变形鼓出。
使结构物截面尺寸加大。
危害:使结构物或构件的混凝土面平整度不好,竖直度超标。
对于需进行架设的支承面或缝隙,会造成不平、相顶等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1)定型组合钢模板接头处没有立柱或钢楞尺寸规格小,使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或卡具未夹紧模板。
(2)模板的水平撑或斜撑过稀,未被支撑处,模板向外凸出。
(3)模板的拐角处与端头处,由于支撑薄弱而移位。
预防措施:(1)墩柱模板,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并设对拉螺栓加固。
(2)定型组合钢模,应按模板长方向错缝排列。
(3)加强模板的端头及拐角处的支撑及连接。
(4)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立即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