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名词解释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

(高斯假说)、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

19、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活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20、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21、顶级群落: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时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

22、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演替过程。

23、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24、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等,又称辐射适应。

25、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26、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或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优势种。

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

个体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及优势度较大的种。

27、建群种: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种群。

层片: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

28、种群的数量特征: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高。

29、小种群:群落内部小型的植物组合。

30、原生群落:没有受到人类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群落。

31、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各个发育期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能进入下一阶段。

3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33、生理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利用的光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

34、光饱和点:净光合作用增加到一定水平就趋于稳定,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使得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简答题1,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总趋势: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为我国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

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旱生性草原和荒漠分布的地区。

东南半部自北向南,气温递增,带状分布明显,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亚热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赤道雨林带。

西北半部,青藏高原影响,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夏季东南季风作用,东南到西北出现近乎经度方向的更替。

2,阐明群落内温度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波动较为缓和,群落内最高温较群落外低,最低温较群落外高,平均温度比群落外稍低,白天与夏季的温度低于群落外,夜间与冬季的温度高于群落外。

原因:群落直冠层对阳光的反射与吸收,植冠层的保温作用,群落重叠的层次结构,阻碍了群落内外的热量交换,群落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枯枝落叶的蒸发作用,调解率群落内的温度,缓和了地表温度的蒸发与热量散失。

3:以云杉林的复生过程为例,说明植被的次生演替。

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

4.简述Logistic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具有一个上渐形线。

5.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6.草甸和草原有什么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著植被。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

7.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寒害,冻害,霜害。

8.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西欧与中欧;亚洲东部。

9.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暗针叶林;沼泽化;缺乏阔叶成分。

10.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分为哪些类型?。

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11.什么叫物种多样性?群落交错区内物种多样性有什么变化规律?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程度。

变化规律:12.沼泽、草甸属于何种顶级群落?隐域植被13.群落的高级单位如何命名?根据外貌命名,按照土名或者俗名命名。

14,什么叫顶级群落?说明几个顶级理论的异同。

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的群落。

共同点:都承认顶级群落是经过单向的变化后,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级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和生境相适应。

不同点:单元极理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只是第二位,但可阻止群落发展成为气候顶级。

其他两个理论则强调各个因素的综合,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能决定顶级的形成。

顶级格局假说认为,顶级的变化,也会因为一个新的种群分布,格局而产生新的顶级。

单元极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级。

而其他两个理论都不认为所有的群落最后都趋于一个顶级。

单元极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认为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而顶级格局假说认为群落为一个连续体。

15,森林为什么会增加降水量?森林群落通过蒸腾与蒸发作用,将其吸收水分的75%送回大气层中,增加了大气水汽的含量。

森林冠层的气温较附近大气层低,含水汽的能力小,容易促使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便于水汽凝结成云而致雨。

森林阻碍气流运动造成气流漩涡。

森林树木的大量放电,引起云块放电,使空气电解,促进水汽凝结而降雨。

16,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

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特有属丰富)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特有植物丰富。

17.植物的群落成员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罕见种。

18.学术界对植物群落的性质存在着哪些观点?有机体学派;个体学派。

19.简述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

植物的生长速率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的状态的生态因子。

20.按照植物的抗旱方式及形态的生理特征,旱生植物分为哪些类型?多浆液植物,少浆液植物。

21.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将植物区系分为哪些类型?地理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迁移成分、发生成分。

22.哪些因素决定了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3.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有何联系?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很少能长期稳定共存。

生态位重叠式引起利用性竞争的一个条件;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24.植物群落的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发育初期;发育盛期;发育末期。

25.根据群落建群众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可将草原分为哪些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26.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由哪些因素决定?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7.简述谢尔福德耐受法则的内容。

谢尔福德法则: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28.根据植物适应短期水分亏损,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恒水植物、变水植物。

29.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百岁兰。

30.生态型分为哪几个类型?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31.按照分布区的性状,可将分布区分哪几类?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32.自然种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33.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时间、空间、气候、竞争、捕食、生产力。

34.中国植被主要采用了哪些群落分类单位?植被型;群系;群丛。

35,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

具有密集的支柱跟,突出于地面可再生能力强的呼吸根,胎生现象,泌盐结构及旱生结构,富含丹宁。

36,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

种类组成,种类相当丰富,外貌特征,终年常绿,呈暗绿色,林相整齐,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结构特征,包括乔木层(三亚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特点。

常绿为主,落叶,分布,我国最广泛分布,中亚热带最典型。

37,什么是种,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同一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构成生殖隔离-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8,自然分类法的特征和理论基础是什么?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39,简述植物分类单位和阶层系统。

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种—亚种—变种—变型。

40,高等植物包括哪些门类?有何重要特征?地球上高等植物是指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具有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

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4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