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从我做起创建和谐社会

浅谈如何从我做起创建和谐社会

浅谈如何从我做起创建和谐社会摘要: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正确认识、弄清、理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对于积极主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中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象政治思想观念淡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谁赚大钱,谁发大财谁就是英雄好汉”等等,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

“7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略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加强人际交往交往是一门学问,更始一门艺术。

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寻找共同话题。

关键词:和谐教育兴趣目录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2、百姓普遍关注的和谐问题2.1关注共同富裕2.2关注社会公平2.3关注两岸和解3、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3.1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3.2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3.3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本工程”4.1弘扬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以经济发展求和谐4.2弘扬雷锋牢固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先进文化促和谐4.3弘扬雷锋视人民为亲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冷暖挂在心头的思想情怀,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社会稳定保和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理顺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科学调控宏观经济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托底”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经济社会并重克服发展“短腿”现象;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防止“权力寻租”。

创建和谐社会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其中关键的是要确定合理的社会制度,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财产制度、分配制度等等很多方面。

而政治制度中建立民主制度是关键。

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生存的地球早在21亿年前就有了「生物」—我们的祖先,5亿年前有了「动物」—我们的祖先。

从此动物食之物吸收其营养达到延续子孙后代的目的。

而动物、植物吸收水、空气、太阳的能源生存下来,并随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这,就这样循环发展。

到6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已存在,不断演变至今。

其次,说到和谐社会主要是人与人的和谐。

即天地人的和谐,创造一个物质丰富、人人健康、亲密友好、使人类生活在稳定舒适的社会」「全人类幸福」的社会的宗旨的人走到一起的。

那么要办每一件事都要受到过去的经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很难达到统一的目的(各有各的想法),相互价值观不同是造成争夺利害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的“十一五”规划,可以说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热点问题,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

同时,老百姓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所关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自然特别关注。

2、百姓普遍关注的和谐问题那么,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的主题词—创建和谐社会。

这是因为百姓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和谐社会是百姓心中的“伊甸园”,是百姓所想、所盼、所求的美好境界。

百姓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肯定没有文件讲得全面,没有学者讲得透彻,没有官员讲得具体,但据笔者了解和观察,百姓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现实和朴素的,对创建和谐社会最关注的有三件事。

2.1关注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就应该是共同富裕的社会。

这是老百姓认的理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策引导上,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大力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领先达到了小康水平。

这些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们,为全国的建设和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今天就不是在研究如何创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而是在研究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

但是,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社会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向,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全国的发展不平衡,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增长,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就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共同富裕,社会才能和谐。

2.2关注社会公平。

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实施,执法部门、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法纪观念逐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准有了很大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安定团结是形势的主流。

但是,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的地方、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比如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在就业、提拔、待遇等很多方面都有表现;权压法、官压民的情况在社会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行业垄断、牟取暴利直接侵害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是社会生活中不和谐的杂音。

俗话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对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老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如果任其发展,老百姓心不平、气不顺,矛盾总有一天要爆发。

公平才能和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3关注两岸和解。

众所周知,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到现在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领土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一块心病,也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特别是陈水扁当局大搞台独活动,给两岸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不确定性。

求和平、盼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只有台湾和平回归,两岸实现统一,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完整无缺的。

3、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内在统一的。

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具有以雷锋精神推进和谐抚顺建设的巨大优势,应当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党的政治纲领的追求是紧密相联的,同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统一的。

3.1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状态。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

它作为一个目标,同党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

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雷锋精神的灵魂。

雷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而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

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楷模。

3.2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

3.3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雷锋那种为了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人生态度;那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那种“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高尚道德情操,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倡导的。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和谐。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本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人本工程”,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来共同创造。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抚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4.1弘扬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以经济发展求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发展求和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抚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抚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努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

实现全面振兴,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抚顺,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信念和行动。

现在,全市人民正在以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态度,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以雷锋对待工作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城市转型、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以雷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抚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4.2弘扬雷锋牢固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先进文化促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基础的。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形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雷锋精神所蕴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