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想象18.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原辽阔。

情感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原辽阔。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指名背诵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的句子。

2.说说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

识记“寺”字。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二)学生自主识字、集体识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

“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

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2)摘星辰。

①学习“辰”字。

②想想说话: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③指导朗读并小结。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三)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危、敢、惊”等字。

)⑴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⑵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练习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指名背诵古诗《夜宿山寺》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品常识。

1.《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2.《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二)自读诗歌,小组合作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练习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第七单元:想象19. 雾在哪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

会写“于、论”等8个生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

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情感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指名背诵古诗《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一)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二)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8个生字,让学生先认一认。

(2)课件逐个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从字音、字形、结构、组词、笔画学习生字。

(3)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相应的字上描红,书写。

(4)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认读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大海雾在哪里天空太阳无论……还是……都……又淘气又顽皮海岸城市甚至自己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摘苹果识字游戏。

2.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云雾淘气顽皮于是岸边变暗街道桥梁甚至一切躲在消失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二)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1.齐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

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读句子,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2.霎时,四周变暗了。

()3.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板书设计第七单元:想象20. 雪孩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生字,会写“出门、起来”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情感目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文中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听写词语:由于无论岸边小屋一切长久散步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

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习合作,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唱、谁、旁、浑”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念笔画、笔顺。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四、巩固练习、归纳整理。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

1.给下列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昌( )______ 气( )______ 中( )______干( )______ 军( )______ 卜( )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奔——( ) 闭——( ) 连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