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目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2)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3)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
(2)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金本位制;对“新政”的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这两个人物,如果你是美国公民,面对新一轮的总统选举,你会选哪个呢?(生:罗斯福)好,我们大家的选择跟美国公民的选择一样,现在让我们进入到新的一课——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新政背景)问题探究一:请阅读P84第一子目的内容及下列材料,归纳概括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什么?材料: 到1933年初,经济危机使半数银行倒闭,14万家企业破产,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社会也因此更加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大国崛起》解说词1.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4.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二、实施“新政”:(内容)浏览书本第二子目,归纳概括新政实施的内容从几个方面展开?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2.复兴工业(核心)3.调整农业政策4.提高社会福利5.加强社会立法通过预习,我们一起提出了以下六个问题,请大家通读书本第二个子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下问题,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1.为什么选择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1组)2.归纳新政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第2组-第6组,每小组一个内容)3.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归纳其特点是什么?(第7组)4.为什么首先从金融领域开始改革?(第8组)5.面对如此多的人失业,生活无着,政府为什么不将这些农产品分给失业者等,却引导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第9组)6.P86学思之窗思考题: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第10组)五个项目:罗斯福新政内容的阐释: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
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政府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
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1933年春天,罗斯福政府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
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
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其中,有的法规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
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在整顿农业方面,从1933年5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
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
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
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
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
每月工资30美元。
1935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
新政有些措施尽管受到欢迎,但其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1935年5月和1936年1月,最高法院先后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
罗斯福坚持认为,没有有组织的工人群众的支持,社会无法稳定。
在他的支持下,国会于1935年6月27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用以代替被废除的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
接着,国会又于8月14日通过《社会保障法》,开创了美国的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法》包括三个部分: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人的救济制度。
该法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劳动者,根据其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10—85美元的养老金;失业保险费为工人工资的2%,一半由联邦政府拨付,另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平均分摊。
在此后的两年中,各州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惠及人数达2800万。
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1935年国会通过了《财产税法》,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累进税。
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
【探究问题】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材料1: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2:1936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斯福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注意: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过渡】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看到了罗斯福的改革内容和实质,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呢?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评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之前,我先给大家一个思路1.评价罗斯福,要注意区分角度,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比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或者是国内、国外等。
2.评价罗斯福,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社会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评价罗斯福,要遵循“史论结合,以史证论”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史实对罗斯福做出客观的评价。
小组讨论结束后,ppt呈现答案进步性:(1)对美国①经济: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政治: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③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对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教学小结】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
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板书设计】背景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调整农业政策 复兴工业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 特点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直接: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间接: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深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 内容措施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1.(2011江苏)罗斯福“新政”初期,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①失业严重②物价高涨③股市低迷④美元贬值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2.在罗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4.罗斯福新政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最深远的是: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B.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6.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B.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D.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与提高【拓展】“I p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