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全本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全本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14年,按照省政府决定,白银监狱农场土地移交省政府用于漳县、岷县灾后重建等项目,监狱整体搬迁至白银市区后,有620余户居住在靖远平房的民警职工,有224户居住在农场公租房住户,有511户养老、遗属、精简下放人员等住户,共计1395户,商务房居住,面临安置难题,经白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特划拨本项目建设用地用于监狱职工的异地搬迁和安置。

为了改善企业职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甘肃省白银监狱计划实施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选址于白银市白银城区街坊路以南、上海路以西,符合白银市建设用地规划,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2807.4m2,总建筑面积为109437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棚户区各类新建住房904户,配套商业建筑6000 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2565m2;幼儿园建筑面积1200 m2;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00 m2;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建筑面积10000 m2。

项目总投资为32829.95万元。

本项目西侧同时建设白银诚信小区公租房,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220.8m2。

项目总建筑面积22701.4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8025.0m2,地下总建筑面积4676.44m2。

地上建筑面积包括住宅建筑面积14030.0m2,商铺建筑面积3033.5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961.5m2。

2014年12月25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该项目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文件编号为地字第620402201412082号(详见附件2),确定本项目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

2014年12月8日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市发改委投资[2014]759号文件,批准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详见附件4),同意该项目的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甘肃省白银监狱于2014年12月委托我公司编制《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见附件1)。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经过现场踏勘,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编制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实施);(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文);(13)《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9月2日;(15)《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31号,1996年8月3日;(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17)《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2013年);(19)《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3.9.8);(20)《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发[1997]12号;(21)《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2006]73号,2006年9月9日);(22)《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2012年8月);(23)《关于执行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的通知》(甘环开发[2001]98号)。

1.2.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T169-2004);1.2.3 项目依据(1)《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白银金智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4)甘肃省白银监狱提供的与环评相关的基础资料。

1.3 评价目的及原则(1)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重点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现状,并对上述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2)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贯彻“以人为本”、“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污染控制方针,核算项目在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项目所在区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3)针对项目的性质和外部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项目的内部相互之间及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对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评述和提出建议,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5)通过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4 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气、声功能区划见表1-1。

表1-1 区域地表水、大气、声环境功能区划1.5 评价级别、内容及范围1.5.1 评价等级的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HJ2.2-2008,HJ610-2011,HJ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及所在地环境特征进行确定。

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为商住楼建设项目,项目依托白银市铜城热力公司供热设施,不建设集中供热锅炉。

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居民厨房产生的油烟、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有602个机动车停车位,地下车库通过风机将机动车尾气引至地面排放,污染物主要为CO、HC、NO X,类比同类型建设项目可知其排放量也较小,且属于非持续性排放源,所以本项目不计算机动车尾气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基于上述原因,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水环境评价等级(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总排放量为318.88m3/d,生活污水由各个建筑物的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经小区内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白银市市政污水管网,再由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进入黄河。

因此,本次评价对项目排放的污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仅进行一般性分析。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小,其中用水取自白银市自来水管网。

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各个过程中,不会引起评价区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和项目特点,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特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项目地勘报告和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项目污水排放强度为小级,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因此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白银市声功能区划图》可知本项目为二类声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对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二类声功能区的建筑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5dB(A)[含5dB(A)],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0.11km2<2km2,周围无生态影响敏感地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对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仅对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5、环境风险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为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见表1-4。

表1-4 评价工作等级(一、二级)本项目不涉及重大危险源,且项目所在地不处于环境敏感地区本项目主要危险源为天然气,因此依据表1-4中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依据,确定本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1.5.2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评价内容为: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等。

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污染特征和工程分析结果,确定评价的重点为: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扬尘以及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运营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光污染及遮光、高楼风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1.5.3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废气主要包括居民厨房油烟、小区居民正常生活燃料—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少于5km,因而本项目的大气评价范围为以项目所区域的几何中心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见附图1-2。

(2)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分析,本项目主要水污染源是生活污水,该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只对污水能否达到接管标准及接管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