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专题电磁学12道精选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电磁学12道精选题附答案

选择题:第一道电场中能的性质1.(2017·全国卷Ⅲ,21,6分)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b、c三点的位置如图5所示,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17 V、2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V/cm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 V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 eV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2.(2017·全国卷Ⅰ,20,6分)在一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φ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r的关系如图4所示.电场中四个点a、b、c和d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和E d.点a到点电荷的距离r a与点a的电势φa已在图中用坐标(r a,φa)标出,其余类推.现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a点依次经b、c点移动到d点,在相邻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b、W bc和W c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图4A.E a∶E b=4∶1 B.E c∶E d=2∶1C.W ab∶W bc=3∶1 D.W bc∶W cd=1∶33.(多选)(2019·全国Ⅱ卷·20)静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M点由静止开始运动,N为粒子运动轨迹上的另外一点,则()A.运动过程中,粒子的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B.在M、N两点间,粒子的轨迹一定与某条电场线重合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不低于其在N点的电势能D.粒子在N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与粒子轨迹在该点的切线平行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 如图所示,设a 、c 之间的d 点电势与b 点电势相同,则ad dc =10-1717-26=79,所以d 点的坐标为(3.5 cm,6 cm),过c 点作等势线bd 的垂线,电场强度的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由几何关系可得,cf的长度为3.6 cm ,电场强度的大小E =U d =(26-17) V 3.6 cm=2.5 V/cm ,故选项A 正确;因为Oacb 是矩形,所以有U ac =U Ob ,可知坐标原点O 处的电势为1 V ,故选项B 正确;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7 V ,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高7 eV ,故选项C 错误;b 点电势比c 点电势低9 V ,电子从b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 ,故选项D 正确.2.【解析】 由图可知,a 、b 、c 、d 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1 m 、2 m 、3 m 、6 m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 Q r 2可知,E a E b =r 2b r 2a =41,E c E d =r 2d r 2c =41,故A 正确,B 错误;电场力做功W =qU ,a 与b 、b 与c 、c 与d 之间的电势差分别为3 V 、1 V 、1 V ,所以W ab W bc =31,W bc W cd =11,故C 正确,D 错误.3.答案 AC解析 在两个同种点电荷的电场中,一带同种电荷的粒子在两电荷的连线上自M 点(非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粒子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 正确;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若运动到N 点的动能为零,则带电粒子在N 、M 两点的电势能相等;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带电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可知若粒子运动到N 点时动能不为零,则粒子在N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M 点的电势能,即粒子在M 点的电势能不低于其在N 点的电势能,选项C 正确;若静电场的电场线不是直线,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不会与电场线重合,选项B 错误;若粒子运动轨迹为曲线,根据粒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粒子在N 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不与粒子轨迹在该点的切线平行,选项D 错误.第二道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和周期公式1.(2019·全国Ⅲ卷·18)如图1,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图1A.5πm 6qBB.7πm 6qBC.11πm 6qBD.13πm 6qB2.(2017·全国卷Ⅱ,18,6分)如图4,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 点,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 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 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 2∶v 1 为( )图4A.3∶2B.2∶1C.3∶1 D .3∶ 2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 B解析 设带电粒子进入第二象限的速度为v ,在第二象限和第一象限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对应的轨迹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 =m v 2R 、T =2πR v ,可得R 1=m v qB 、R 2=2m v qB 、T 1=2πm qB 、T 2=4πm qB ,带电粒子在第二象限中运动的时间为t 1=T 14,在第一象限中运动的时间为t 2=θ2πT 2,又由几何关系有cos θ=R 2-R 1R 2=12,可得t 2=T 26,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7πm 6qB,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2.【解析】 当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个圆周时,打到圆形磁场边界的位置距P 点最远,则当粒子射入的速率为v 1,轨迹如图甲所示,设圆形磁场半径为R ,由几何知识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1=R cos 60°=12R ;若粒子射入的速率为v 2,轨迹如图乙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2=R cos 30°=32R ;根据轨道半径公式r =m v qB可知,v 2∶v 1=r 2∶r 1=3∶1,故选项C 正确.甲 乙第三道右手螺旋定则(磁场的叠加)和左手定则1.(2017·全国卷Ⅰ,19,6分)如图3,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1、L2和L3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I,L1中电流方向与L2中的相同,与L3中的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L1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2、L3所在平面垂直B.L3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1、L2所在平面垂直C.L1、L2和L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1∶1∶ 3D.L1、L2和L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3∶1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对L1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L1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2、L3所在的平面平行,故A错误;对L3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知L3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1、L2所在的平面垂直,故B正确;设三根导线间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L1、L2受到的磁场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均等于F,L3受到的磁场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3F,即L1、L2、L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1∶1∶3,故C正确,D错误.第四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和运动1.(2017·全国卷Ⅰ,16,6分)如图1,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图1A.m a>m b>m c B.m b>m a>m cC.m c>m a>m b D.m c>m b>m a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设三个微粒的电荷量均为q,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即m a g=qE①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力平衡,则m b g=qE+q v B②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力平衡,则m c g+q v B=qE③比较①②③式得:m b>m a>m c,选项B正确.第五道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荷量Q=It1.(2018年全国1卷)如图1,导体轨道OPQS 固定,其中PQS 是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点,O 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 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 转动的金属杆,M 端位于PQS 上,QM 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现使OM 从OQ 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 增加到B ′(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等于( )图1A.54B.32C.74 D .22.(交变电流有效值计算)(2018年全国3卷)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 0,周期均为T ,如图1所示.则Q 方∶Q 正等于( )图1A .1∶ 2B.2∶1 C .1∶2 D .2∶1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 B解析 在过程Ⅰ中,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1=ΔΦ1Δt 1=B ⎝⎛⎭⎫12πr 2-14πr 2Δt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1=E 1R且q 1=I 1Δt 1在过程Ⅱ中,有E 2=ΔΦ2Δt 2=(B ′-B )12πr 2Δt 2I 2=E 2Rq 2=I 2Δt 2又q 1=q 2,即B ⎝⎛⎭⎫12πr 2-14πr 2R =(B ′-B )12πr 2R所以B ′B =32. 2.答案 D解析 由有效值概念知,一个周期内产生热量Q 方=u 20R ·T 2+u 20R ·T 2=u 20R T ,Q 正=U 2有效R T =(u 02)2RT =12·u 20RT ,故知,Q 方∶Q 正=2∶1.第六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右手定则,左手定则1.(2017·全国卷Ⅱ,20,6分)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边长为0.1 m、总电阻为0.005 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6(a)所示.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 TB.导线框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为0.5 m/s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在t=0.4 s至t=0.6 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 N2.电磁感应定律和动量守恒(多选)(2019·全国Ⅲ卷·19)如图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cd静止在导轨上.t=0时,棒ab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运动过程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表示.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图1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 由Et 图象可知,导线框经过0.2 s 全部进入磁场,则速度v =l t =0.10.2m /s =0.5 m/s ,选项B 正确;由图象可知,E =0.01 V ,根据E =Bl v 得,B =E l v =0.010.1×0.5T =0.2 T ,选项A 错误;根据右手定则及正方向的规定可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选项C 正确;在t =0.4 s 至t =0.6 s 这段时间内,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E R =0.010.005A =2 A, 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 =BIl =0.2×2×0.1 N =0.04 N ,选项D 错误.2.答案 AC解析 棒ab 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使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判断可知棒ab 受到与v 0方向相反的安培力的作用而做变减速运动,棒cd 受到与v 0方向相同的安培力的作用而做变加速运动,它们之间的速度差Δv =v 1-v 2逐渐减小,整个系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逐渐减小,回路中感应电流逐渐减小,最后变为零,即最终棒ab 和棒cd 的速度相同,v 1=v 2,这时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 、cd 组成的系统在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上运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m v 1+m v 2,解得v 1=v 2=v 02,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实验题部分第七道测电阻伏安特性1.(2017·全国卷Ⅰ,23,10分)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定电压3.8 V,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量程3 V,内阻3 kΩ);电流表(量程0.5 A,内阻0.5 Ω);固定电阻R0(阻值1 0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 Ω);电源E(电动势5 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7(a)所示.图7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 W,最大功率为________ W.(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2.二极管的伏安曲线(2019·全国Ⅱ卷·23)某小组利用图1(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V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为开关,E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 μ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t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图1(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 μA ,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1=________ mV ;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 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V 1示数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R 的滑片向________(填“A ”或“B ”)端移动,以使V 1示数仍为U 1.(2)由图(b)可以看出U 与t 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ΔU Δt|=________×10-3 V/℃(保留2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1)电压表量程为3 V,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需要给电压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扩大量程,题目中要求小灯泡两端电压从零开始,故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的电阻R L=UI=3.80.32Ω=11.875 Ω,因R LR A<R VR L,故电流表用外接法,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2)由IU图象知,图象中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在减小,表示灯泡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电阻定律R=ρlS知,灯丝的电阻率增大.(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9.0 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由E=U +I(R+r)得U=-10I+4,作出图线①如图所示.由交点坐标可得U1=1.78 V,I1=221 mA,P1=U1I1≈0.39 W;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值R=0时,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由E=U+I(R+r)得,I=-U+4,作出图线②如图所示.由交点坐标可得,U2=3.70 V,I2=315 mA,最大的功率为P2=U2I2≈1.17 W.2.答案(1)5.00变小增大B(2)2.8解析(1)实验中硅二极管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1=IR0=50.0 μA×100 Ω=5.00 mV;由题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温度升高时,硅二极管两端电压减小,又题图(b)对应的电流恒为50.0μA,可知硅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变小,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V1示数增大,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从而使电压表V 1示数保持不变,故应将R 的滑片向B 端移动.(2)由题图(b)可知⎪⎪⎪⎪ΔU Δt =0.44-0.3080-30V/℃=2.8×10-3 V/℃.第八道电表改装及校准1.(2019·全国Ⅰ卷·23)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1(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图1(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图2A.18 mA B.21 mAC.25 mA D.28 mA(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________.2.(2019·全国Ⅲ卷·23)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 Ω、量程为1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后欧姆表的15 kΩ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 μA刻度.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R0(阻值14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 5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 Ω),电阻箱(0~99 999.9 Ω),干电池(E=1.5 V,r=1.5 Ω),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图1(1)欧姆表设计将图1中的实物连线组成欧姆表.欧姆表改装好后,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________ Ω;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填“R1”或“R2”).(2)刻度欧姆表表盘通过计算,对整个表盘进行电阻刻度,如图2所示.表盘上a、b处的电流刻度分别为25和75,则a、b处的电阻刻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图2(3)校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________ kΩ处;将红、黑表笔与电阻箱连接,记录多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及欧姆表上对应的测量值,完成校准数据测量.若校准某刻度时,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3所示,则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________ Ω.图3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2)C (3)AC (4)9979解析 (1)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量程扩大了80倍,需要将定值电阻与微安表并联,然后根据题图(a)的原理图连线.(2)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 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为160 μA ,说明量程扩大了100倍,因此所改装的电表量程是25 mA ,选项C 正确.(3)根据I g R g =(I -I g )R 得:I =I g R g R+I g 出现该情况可能是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电阻大于1 200 Ω,或者并联的电阻R 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选项A 、C 正确.(4)设微安表的满偏电压为U ,则对并联的电阻R 有U =(25-0.25)×10-3RU =(20-0.25)×10-3kR解得k =9979. 2.答案 (1)如图所示 900 R 1(2)45 5 (3)0 35 000.0解析 (1)由题知当两表笔间接入15 k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50 μ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g 2=E R g +r +R x +R 0+R,代入数据解得R =900 Ω,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R 1.(2)欧姆表的内阻R g ′=R g +r +R 0+R =15 kΩ,当电流为25 μA 时,有I g 4=ER g ′+R x ′可得R x ′=45 kΩ;当电流为75 μA 时,有3I g 4=ER g ′+R x ″可得R x ″=5 kΩ.(3)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0 kΩ处.题图中电阻箱读数为35 000.0 Ω.第九题多用表的使用1.(2017·全国卷Ⅲ,23,9分)图7(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48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挡和2.5 mA 挡,欧姆×100 Ω挡.图7(1)图(a)中的A端与_______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2)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________Ω,R4=________Ω.(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相连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__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3”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端是与“5”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1)当B端与“3”连接时,内部电源与外部电路形成闭合回路,电流从A端流出,故A端与黑色表笔相连接.(2)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表头螺丝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选项A错误;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选项B正确;使用电流挡时,电阻R6不在闭合电路中,调节无效,选项C错误.(3)根据题给条件可知,当B端与“2”连接时,表头与R1、R2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此时为量程1 mA的电流挡,由并联电路两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知,R gR1+R2=1-0.250.25=31,解得R1+R2=160 Ω.当B端与“4”连接时,表头与R1、R2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后再与R4串联,此时为量程1 V 的电压挡,表头与R1、R2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后再与R4串联,此时为量程1 V的电压挡,表头与R1、R2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总电阻为120 Ω,两端电压为0.12 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知:R4两端电压为0.88 V,则R4电阻为880 Ω.(4)若此时B端是与“1”连接的,多用电表作为直流电流表使用,量程为2.5 mA,读数为1.47 mA.若此时B端是与“3”连接的,多用电表作为欧姆表使用,读数为11×100 Ω=1.10 kΩ.若此时B端是与“5”连接的,多用电表作为直流电压表使用,量程为5 V,读数为2.94 V.计算题部分第十道带电粒子在变化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1.(2017·全国卷Ⅲ,24,12分)如图8,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xOy平面)向里的磁场.在x≥0 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x<0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λB0(常数λ>1).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向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沿x轴正向时,求(不计重力)图8(1)粒子运动的时间;(2)粒子与O点间的距离.2.(2019·全国Ⅰ卷·24)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OPN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正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加速后,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射入磁场;一段时间后,该粒子在OP边上某点以垂直于x轴的方向射出.已知O点为坐标原点,N点在y轴上,OP与x轴的夹角为30°,粒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离开磁场的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d,不计重力.求图1(1)带电粒子的比荷;(2)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轴的时间.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 (1)在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设在x ≥0区域,圆周半径为R 1;在x <0区域,圆周半径为R2.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运动定律得 qB 0v 0=m v 20R 1①qλB 0v 0=m v 20R 2②粒子速度方向转过180°时,所需时间t 1为 t 1=πR 1v 0③粒子再转过180°时,所需时间t 2为 t 2=πR 2v 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所求时间为 t =t 1+t 2=πm B 0q (1+1λ)⑤ (2)由几何关系及①②式得,所求距离为 d =2(R 1-R 2)=2m v 0B 0q (1-1λ)⑥2.答案 (1)4U B 2d 2 (2)Bd 24U ⎝⎛⎭⎫π2+33 解析 (1)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有qU =12m v 2①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q v B =m v 2r②由几何关系知d =2r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q m =4UB 2d2④(2)由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射入磁场后运动到x 轴所经过的路程为s =πr2+r tan 30°⑤带电粒子从射入磁场到运动至x 轴的时间为t =sv ⑥联立②④⑤⑥式得t =Bd 24U ⎝⎛⎭⎫π2+33⑦第十一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类平抛运动1.(2019·全国Ⅱ卷·24)如图1,两金属板P、Q水平放置,间距为d.两金属板正中间有一水平放置的金属网G,P、Q、G的尺寸相同.G接地,P、Q的电势均为φ(φ>0).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自G的左端上方距离G为h的位置,以速度v0平行于纸面水平射入电场,重力忽略不计.图1(1)求粒子第一次穿过G时的动能,以及它从射入电场至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大小;(2)若粒子恰好从G的下方距离G也为h的位置离开电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应为多少?2.(2017·全国卷Ⅰ,25,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 (1)12m v 02+2φd qh v 0mdhqφ(2)2v 0mdh qφ解析 (1)PG 、QG 间场强大小相等,均为E .粒子在PG 间所受电场力F 的方向竖直向下,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 ,有E =2φd ①F =qE =ma ②设粒子第一次到达G 时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有 qEh =E k -12m v 02③设粒子第一次到达G 时所用的时间为t ,粒子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 ,则有h =12at 2④l =v 0t 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解得 E k =12m v 02+2φd qh ⑥l =v 0mdhqφ⑦ (2)若粒子穿过G 一次就从电场的右侧飞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由对称性知,此时金属板的长度为L =2l =2v 0mdhqφ⑧ 2.【解析】 (1)设该油滴带正电,油滴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油滴速度方向向上为正.油滴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1的匀强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匀强电场方向向上.在t =0时,电场强度突然从E 1增加至E 2时,油滴做竖直向上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a 1满足qE 2-mg =ma 1① 油滴在t 1时刻的速度为 v 1=v 0+a 1t 1②电场强度在t 1时刻突然反向,油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 2满足 qE 2+mg =ma 2③油滴在t 2=2t 1时刻的速度为 v 2=v 1-a 2t 1④由①②③④式得 v 2=v 0-2gt 1⑤(2)由题意,在t =0时刻前有 qE 1=mg ⑥油滴从t =0到t 1时刻的位移为 x 1=v 0t 1+12a 1t 21⑦油滴在从t 1时刻到t 2=2t 1时刻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为 x 2=v 1t 1-12a 2t 21⑧由题给条件有v 20=2g ×2h =4gh ⑨ 式中h 是B 、A 两点之间的距离. 若B 点在A 点之上,依题意有 x 1+x 2=h ⑩由①②③⑥⑦⑧⑨⑩式得 E 2=[2-2v 0gt 1+14(v 0gt 1)2]E 1⑪为使E 2>E 1,应有 2-2v 0gt 1+14(v 0gt 1)2>1⑫即当0<t 1<(1-32)v 0g⑬ 或t 1>(1+32)v 0g⑭ 才是可能的;条件⑬式和⑭式分别对应于v 2>0和v 2<0两种情形. 若B 在A 点之下,依题意有 x 2+x 1=-h ⑮由①②③⑥⑦⑧⑨⑮式得 E 2=[2-2v 0gt 1-14(v 0gt 1)2]E 1⑯为使E 2>E 1,应有 2-2v 0gt 1-14(v 0gt 1)2>1⑰即t 1>(52+1)v 0g⑱ 另一解为负,不符合题意,舍去.第十二道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1.(2018年全国1卷)(20分)如图1,在y >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在y <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氕核11H 和一个氘核21H 先后从y 轴上y =h 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 轴正方向.已知11H 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并从坐标原点O 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1H 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重力.求:图1(1)11H 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 的距离;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21H 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 的距离.2.(轨迹的对称性)(2018年全国2卷)(20分)一足够长的条状区域内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在xOy 平面内的截面如图1所示:中间是磁场区域,其边界与y 轴垂直,宽度为l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磁场的上、下两侧为电场区域,宽度均为l ′,电场强度的大小均为E ,方向均沿x 轴正方向;M 、N 为条状区域边界上的两点,它们的连线与y 轴平行.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M 点沿y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从M 点入射的速度从N 点沿y 轴正方向射出.不计重力.图1(1)定性画出该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轨迹; (2)求该粒子从M 点入射时速度的大小;(3)若该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恰好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π6,求该粒子的比荷及其从M点运动到N 点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