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考点30—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考点30—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专题十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 考点30:从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
2015年10月5日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蒸汽时代历史背景: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辅的胜利。 ②传统动力存在严重的缺陷。 ③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④科技与教育的进展。 ⑤工业革命的开展。 过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太 空时代”“信息时代”;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 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 的调整--扩大了发达 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 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二、电气时代
意义: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②对动力和能源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③垄断组织出现。 ④城市面貌的改变。 ⑤改变了世界形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全球化进程加速。
消极影响:
带来殖民侵略、资源掠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 会问题、从而妨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五)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极大发展,进入“太空 时代”和“信息时代”
生产力
大机器生产出现, 高度发展,进入“电气时 进入“蒸汽时 代“ 代”,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社会关 系 国际格 局
近代两大对立阶 级形成,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确立
特点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四)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进入“蒸汽时代”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 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 输出为主时期。 6.自由主义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生产力迅猛发展进 入电气时代 2.社会关系:垄 断 与垄断组织形成,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 进帝国主义阶段; 3.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世界力量 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4.帝国主义列强加紧 瓜分世界,殖民侵略 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
“蒸汽时代”:发明侧重于轻纺工业;科学含量低;发明者主要是工 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 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三、互联网时代
背景: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三)
次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1.首先发生在英国,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 开始到机器生产机 器; 2.开始于轻工业 (棉纺织)部门, 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 人和技师; 3.大机器生产代替 工场手工业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 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 生,规模广泛,发展迅 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 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 又高度综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 弹爆炸)、航天技术、电子 计算机的应用、高分子合成 技术等。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二)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背景 条件
1.前提-资产阶 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和劳动力- 圈地运动、贩卖黑 奴和殖民掠夺; 3.技术-发达的工 场手工业; 4.市场-国外市场 不断扩大; 5.科学知识—自然 科学的发展。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 2.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 本主义发展;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 3.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 重大突破; 突破性进展和第一次工业 3.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 革命的影响 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 4.市场-A德、美、日等 技术基础; 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 B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 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 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 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直接原因)
过程:
①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 ②20世纪50年代,网络技术出现。 ③1969年,美国出现互联网、。 ④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出现(internet,因特网)。 ⑤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
三、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一)
次第 项目 时 间 标志性 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首先发生英国)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资本主义大国同时)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 传工程、人工合成材料
主 要 成 就
1.棉纺织:阿克莱特 在曼彻斯特建立棉纺 厂—第一个使用机器 的大工厂 2.动力:瓦特-改良 蒸汽机 3.交通运输:A.富尔 顿-轮船(美、1807 年);B.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1814年)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 -发电机、爱迪生-耐用电 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内燃机和柴油机;本茨 -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开发与发展: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 工业、汽车、造船业等。
积极影响: ①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②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 扩大市场。 ③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 率,增加了乐趣。 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负面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 ②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 不安。
意义: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②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③社会生产力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 ④社会化大生产出现。 ⑤开始城市化进程。 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全球化进程加速。
一、蒸汽时代
消极影响
①环境污染开始。 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为基础,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 业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空所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煤消费 量同步,汽车产生的废气、工业污水、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大气土 壤中的有害物质等,直接污染食品污染盘中餐; 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 剧; ③东西方差距拉大。 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
二、电气时代
背景:
①工业发展的需要; ②科学家们对电研究不断深入;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过程: 电的发明:
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产生:1867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 了电动机。 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 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东方从属于西方
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资 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
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 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差距
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 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 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