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1、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解析
21、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解析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 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 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 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 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 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同学们,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它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动力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 来源 生产 组织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工厂制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生 产,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公司制、垄断制
标 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重点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
材英料国一为: 例,工从业革17命70使年社到会18社生40产年会力,生有每产提惊个人工力高的人大发的展日幅。生度以产
效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1800年的5200 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镑。生铁产量1720年 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 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完成。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势?
⑴原因: ①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⑵电力的优势: 方便、便宜、能量大、用途广
电气时代的影响
①使人类得到了强大、清洁的能源,大大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从18世纪后半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 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 入电气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导致互
联网的产生,人类进入全球信息网时代。
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 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 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概念 诠释
从历史学角度看,我们把改变人们 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产方式,生 产状态、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质的 巨变的过程称为“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 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 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首先发 生在英国。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
产生垄断组织
造成落后的东方从 使东西方经济联系更
属于先进的西方的 加密切,同时差距进
格局
一步拉大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初步形成
终形成
内容项目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其提供了
制度保障
相 共同 (2)市场需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其直接
3、影响: 积极:①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 地连成一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推动了人类的生产、 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③使知识经济的形成,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 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
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
比 尔
机网络ARPANET。20世纪90年代, 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
盖 Wide Web)万维网。
·
茨
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 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讨论 互联网对青少年有什
么样学的习影延响伸?
利——
可以开阔视野 可以增强对外交流 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可以促进学业等等
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赌 弊—— 博等信息污染青少年心灵。
概念 诠释
1、背景: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 国研制成第一台计算机)
②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直接原因)
2、过程: ⑴1969年,互联网产生于美国 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 球信息网。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背景: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 研制成第一台计算机) ②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直接原因) 2、过程: ⑴1969年,互联网产生于美国 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 信息网。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
②推动西方国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
垄断组织和垄断资产阶级形成。 ③西方主要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
潮,使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④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 大变化。
学思之窗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 命轰轰烈烈展开和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 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加快城市化进程,人们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
1、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历史背景:
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 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②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
2、进程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9年,美国科学界贝尔了电话 电力新发明:电灯、电车、电梯、电冰箱、洗衣机、电影、电视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1882年,美国科学界爱迪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工厂 随后,欧美国家相继成立一批电气公司,电力技术的产业化基本
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实际社会。 现实交际能力缺乏。 沉迷于网络,耗费时间,顿研制的蒸汽轮船
试航成功;交18通19运年输,横工渡具大变西化洋,。世 1830年利物浦界和日曼益彻成斯为特一用个铁路整连体结起来。
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长度已近一万千 米,铁路干线均已完成。
19世纪 的欧洲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 厂”。 ⑵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⑶经济机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⑷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⑸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⑹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三个自由) ⑺世界市场: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⑻国际格局: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9)对中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 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消极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
电力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
不
蒸汽动力主要是生产实 基础上的,是科学理论发
同 点
产生 践经验的总结,不是科 方式 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产
物;主要在英国完成
展的产物,科学和技术 开始紧密结合;由多国
的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
内容项目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不产 同生 点影
响
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大机器生产出现,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类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新生工的场工手业工能够业成作长坊起→来机,只器是大因为它用
机器代替了工手业工厂工房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18料51三年:达17到601年3个,推;英1动国85了51~年城1、0万市10人万化的人进城以程市上只的有大1城个市,已
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 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 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规模
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 进展慢。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发展 快。
新时代 开辟“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扩展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 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关于“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的比较
内容项目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同 原因 动力
点
(3)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经验的积累
(4)经济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
产生 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通过科学 过程 实验得以产生,投入生产生活领域
历史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 影响 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整体。加快城市化进程,人们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