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提倡科学、民主、开放的方法,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既不放纵娇惯,也不独断或过分严厉;既不使学生完全受支使,也不一味地服从让步于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如果对学生过分严厉,经常打骂、训斥,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孤独、抑郁和执拗的性格;相反,如果过分溺爱,放纵他们的无纪律行为,就很难培养他们的负责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父母教育子女的意见分歧很大,各搞一套,会使子女迷惑不解,无所适从,变得警惕性很高,容易生气,甚至会利用父母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养成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喜欢说谎等性格特点。

(3)父母自身的个性和素质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等都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

父母对长辈、朋友、子女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学生情感生活的基础,会使他们养成友爱、助人、开朗、合群、向上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使学生间接习得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学校的影响
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意识形态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形成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教学和班集体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产生影响的主渠道。

由于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在师生互动中有意或无意地训练着学生有目的、有条理、有逻辑性的学习习惯,培养着学生坚毅、顽强、不屈不饶的品格,锻炼着学生的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此外,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

它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场所由于它特有的要求、规则会产生特有的班级舆论和同学评价,就使得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或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等等现象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施加某种具体的影响。

例如,一个在班级体中得到温暖、尊重、肯定和平等相待的学生,往往是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也容易形成集体观念;相反,一个遭到排斥、否定、冷漠和不平等待遇的学生,会形成敌意、自卑感强等性格特征。

(2)师生关系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是在与他人或集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由于这个时期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中所接触和所感受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个性的形成。

而且,由于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职业特点使得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知识上的传播者,生活上的引导者,也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如同自己的父母,引导着自己的成长。

教师的言行、品德常常作为他们衡量自己品行的标准,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的肯定和赞赏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愉悦。

总而言之,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个性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同伴关系的影响
生活在学校中的学生除了与教师发生纵向关系外,也发展着和同伴之间的横向关系。

同伴能为学生逐渐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从与支配的社会角色构建基本框架,同时,学生也能在与同伴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个性上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良好的个性。

因此,充分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所必须的。

3.社会氛围的影响
学生有自己交往的圈子,形成小的交往群体。

这样的社会群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首先,群体的一整套规范会改造学生的行为,比如穿同
样的衣服、留同样的发型等等。

更进一步,他们会有同样的价值观,对于对错、好坏、美丑都会有一致的看法。

其次,群体的心理气氛也会对个性产生影响。

一个群体的心理气氛和谐、欢乐而有秩序,会使学生的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善于交往,有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群体的气氛喧嚣、苦恼、烦闷,那么就会使学生沮丧、易怒、情绪起伏,具有反抗性和破坏性。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天遗传是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内在可能性;后天环境是使这种可能性逐渐变为现实性的桥梁。

了解这些因素对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