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二轮复习 第9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2016二轮复习 第9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审题定位 辨析选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据题干中“《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说明国民政府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
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①正确;1935年的中国仍然没有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 ②错误;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 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 体制的建立,故③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导致官僚 资本的膨胀,故④错误, A项正确。 答案 A
2.发展——国民大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 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井冈山精神: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坚持 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大革命在全国 党的绝对领导。3.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 蓬勃开展起来。 风。 4.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5. 艰苦奋 (2) 国民大革命: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 斗的作风。 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3. 发展——国共十年对峙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 (1) 新道路的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2)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植 伪满洲国政权,继而向华北进犯,中华民族面临严重 民族危机。
板块9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 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 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核心整合
一、政治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 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 后,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主题一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视角1 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三民主义的发展
【考题 1 】 (2014· 课标全国 Ⅱ , 29)1926 年,有报纸评 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 (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 权、人权 )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 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是反压迫、求发 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 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 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 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 旧民主主义 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 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视角1 创设情境考查民主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
【考题3】 (2015· 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 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 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审题定位 辨析选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据题干时间“1926年”及报纸观点评论可知,各
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 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选 C 项。据史实可知各界军 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 A 项错误;军阀自保凭借的是
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 1. 兴起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的爱国主义精神。 (1) 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 封建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 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 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 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 貌焕然一新。
三、思想上:近代后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
近代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将旧三 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宣传的主流,并与中国的革命 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 的指导思想。
1. 新三民主义: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确立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 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大革命开展起 来。
主题三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发展与近代社 会生活的变迁
视角1 创设情境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考题5】 (2015· 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 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 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 ”的政策。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四、社会生活上: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 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 ~ 1937 年 ) 中国的 航空业起步;报刊业获得发展;影视业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发生重大变化。
通史整合
(2)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 地位,其原因有: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 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 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 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
审题定位 解题关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本题关键信息是 “ 皖直交斗 ” 。材料 “ 似春秋
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 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 „„” 反映了当时中国处 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 D 项符合题
减少矛盾,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D
项错误。
答案 C
视角2 从发展的观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指导思想 【考题2】 (2014· 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 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 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 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5.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2)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从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 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濒临破产。
(2)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 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中国共产党为 和平民主而斗争,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 1946 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开始反攻; 1948 ~ 1949 年初,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的决战胜利; 1949年4月,渡江战役爆 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被推翻。
1.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基本统一并开展“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为抗战 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 民族资本的萎缩: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毁 坏和吞并、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 的压榨,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 3.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 业在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榨下而 陷入绝境。
4.高潮——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 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全民 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同时存在,经过防御、 相持、反攻,最后取得胜利;抗日战争是 100 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 位空前提高。
审题定位 调动知识
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本题关键信息是 “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 ” ,
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 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 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
2.毛泽东思想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 阶级的分析》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 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 张。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 割据理论”。 (3)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1945年中共“七 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作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 成果,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为新中国的 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