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特有属性、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要素,是由语词来表达的。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三、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内涵:是指概念的内容或含义,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质和量。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根据外延所反映对象数量不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零概念
二、根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三、根据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正概念、负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五种基本关系)
一、同一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二、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种属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属种关系)
四、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五、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不存在既是A又是B的对象,因此又叫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就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不适用于单独概念)
三、概念的概括:就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不适用于范畴)
第五节定义
一、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组成:定义项: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二、定义的种类和方法:真实定义:
语词定义
三、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定义项;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负概念;
4、定义项不得包含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代定义。
第六节划分
一、划分: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母项、子项
划分与分解的区别:
二、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得到的子项往往一个是正概念,一个是负概念
三、划分的规则: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外延相等;2、每一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
行;3、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不能相等;(子项相容的错误)
第三章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命题与推理的概述
一、命题: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命题是判断和语句的统一。
特征:断定性、真假性
命题和语句的关系:
二、命题的形式和种类:
根据变项成分的不同: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命题的最小单位,变项是概念(词项)
①直言命题②关系命题
复合命题:变项是命题。
①联言命题②选言命题③假言命题④负命题
根据是否含有模态词: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组成:前提和结论。
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
四、推理的逻辑形式及种类:演绎推理:普遍性→特殊性
非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特殊性→普遍性
类比推理:特殊性→特殊性
第二节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又叫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
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二、直言命题的种类:根据常项不同:
①全称肯定命题SAP A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②全称否定命题SEP E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③特称肯定命题SIP I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④特称否定命题SOP O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⑤单称肯定命题SaP a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⑥单称否定命题SeP e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全称命题主项周延,特称命题主项不周延;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谓项周延。
三、直言命题的真假条件及对当关系:(P48)
第三节直接推理
一、推理: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对当关系推理、命题变形法推理(换质法和换位法两种)
二、对当关系推理:
①反对关系推理:
②下反对关系推理:
③矛盾关系推理:
④差等关系推理:
三、换质法推理:改变命题的质(联项)
规则:改变前提命题的质;改变前提命题的谓项,即在结论中变为其相矛盾的概念;量项和主项不变。
四、换位法推理:互换直言命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得到新的命题。
规则:互换前提命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质(联项)不变。
一般公式:(P53)
第四节三段论
一、广义:(P55)
狭义:(P55)
三个词项:小项S:结论中的主项(小前提)
大项P:结论中的谓项(大前提)
中项M:前提中含有的共同项
二、三段论规则:
①一个三段论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④两个否定结论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⑤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只能为否定;结论为否定,前提中必须有否定;
⑥两个特称命题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⑦前提中有特称命题,结论中必为特称命题
三、三段论的格与式
格:(P60)
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四、三段论的省略式:恢复为完整的三段论;检验其推理是否正确有效
第四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关系命题
一、关系命题: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命题。
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形式:aRb 或者R(a,b)
二、关系的逻辑性质
1、关系的对称性: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2、关系的传递性: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
第二节关系推理
一、关系推理:前提中含有关系命题的推理。
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
二、纯关系推理:对称关系推理反对关系推理传递关系推理反传递关系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