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1.1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2.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臭氧层被破坏
B. 太阳辐射增强
C. 气候反常
D.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
3.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
A. 风俗习惯
B. 传统服
装 C. 地理环
境 D. 审美观念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了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A. 日常生活
B. 交通出
行 C. 农业生
产 D. 工业生产
5.漫画反映的题是()
A. 全球变暖
B. 水污
染 C. 水土流
失 D. 酸雨
6.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减小了污染范围
B. 提高了市区温度
C. 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 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7.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A. 印度河流域
B. 两河流
域 C. 黄河—长江流
域 D. 湄公河流域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 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
C.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
海 D. 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

9.201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
剂 B. 经常
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 用淘米水浇

D. 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
10.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二、填空题(共3题;共13分)
11.请将代表世界各地民风民俗的序号填入的对应的空格内
印度人 ________ 1.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常吃牛排羊腿奶油和奶酪
阿拉伯人 ________ 2.喜欢吃辣的、咖喱做的蔬菜,很少食肉
欧洲西部居民 ________ 3.喜欢踢足球,足球水平世界一流,跳桑巴舞
巴西人 ________ 4.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非洲黑人 ________ 5.喜爱白色,建筑物和男人传统的服装是白色
12.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列城市与其美称或者寓意匹配起来。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⑤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二:北京PM2.5来源统计图和2016年首要污染物组成比例图。

(1)雾霾越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越________,对身体健康越不利。

(2)据材料可知,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________。

北京首要污染物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

(3)雾霾天气出现时,下列做法最不合适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A、出门带防护口罩
B、开窗通风
C、户外活动
D、打开空气净化器
(4)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出发,今后北京应着重发展_______。

A. 高新技术产业
B. 钢铁工
业 C. 水泥工
业 D. 煤炭工业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能够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大家都要行动起来。

请你为环保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①________;②________。

15.小明全家筹划去如图所示地区旅游,根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旅行社提供了涉及三个城市(杭州、上海、苏州)的“都市观光购物游→湖光古迹文化游→古典园林特色湖”,根据图1可知按照该计划,这次旅游应先到________ (城市),然后到________ (城市),最后到________ (城市)。

(2)旅行社提供了杭州西湖景区的两条游览线路,甲线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小瀛洲→花港观鱼;乙线路:断桥残雪→小瀛洲→平湖秋月→花港观鱼。

相关旅游景点位置如图2所示,你认为甲乙两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线路。

(3)若在西湖景区内建民俗博物馆,与西湖景区环境相协调的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图。

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6.有个同学说,我是一名学生,平时很少出门,每天除了在家,便是在学校,与地理关系不大。

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地方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有处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地方文化为旅游资源一种,了解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答案】D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再加上任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D.
【点评】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3.【答案】C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炎热.所以在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
故选:C.
【点评】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紫外线.
4.【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如交通、农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5.【答案】A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看出,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说明全球气候变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及格陵兰岛的永久冰雪快速消融。

故选:A
【点评】依据漫画反映的问题解答。

6.【答案】D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工业、民用锅炉以及汽车排放出大量废气,燃料燃烧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热,水面减小,砂石混凝土增加,温度变化快,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热量不易散失,致使市区温度上升,形成上升气流,流入郊区,郊区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使市区的温度降低,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7.【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故选:D
8.【答案】A
【解析】【分析】A、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死海;
C、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D、巴尔额什湖——④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9.【答案】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