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青光眼
1.
护理诊断
1.感知改变 2.自理缺陷 3.潜在并发症 4.社交障碍、有孤独的危险 5.有外伤的危险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自理能力 入院宣教 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向其介绍医 护人员及周围环境。病人视力下降,活动空间 不留障碍物,防止跌倒、坠床。
术前护理
1.按照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常规,协助病人进行 各项术前检查,并说明检查目的、意义。需要 眼部检查项目有:眼压、电生理、人工晶体度 数、B超等。 2.老年人伴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的病人应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血糖。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的医生会诊。 3.术前抗生素眼液点眼一天3次。术前根据医嘱 半小时应用散瞳眼液利于医生手术。生理盐水 冲洗结膜囊。协助病人入手术室。
植 入 后
植 入 前
患者女,62岁,主诉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十余年。 年轻时视力好,从50岁开始配戴-2.75D的近视眼 镜,之后近视度数逐渐加深,目前的戴镜度数是11.00D. 眼科检查: 视力 右 0.06 -11.00D 0.2 左 0.1 -11.00D 0.3 双眼眼睑位臵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 房轴深2.5CT,周边深度1/2CT。虹膜纹理清,瞳 孔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核呈棕黄色混浊,周边 皮质透明,玻璃体清亮。眼底:间接检眼镜下可 见视网膜在位,后极部结构看不清。眼压正常。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 双眼先后混浊 分类:皮质性白内障:周围 → 中央
呈白色混浊
核性白内障:中央 → 周围 呈呈棕黄色混浊
药物中毒性
白 内 障
辐射性
外伤性
老年性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可能为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 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理: 1.氧化作用使晶状体细胞膜的Na-K-ATP酶泵 的功能受损;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 子进入后晶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也随着进 入晶状体,逐渐形成皮质性白内障。 2.晶状体蛋白的氧化水解、糖化和脱酰胺作 用,使蛋白质聚合,形成核性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方式
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白内障手术方式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
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
激光乳化白内障
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已趋成熟,而超声乳化过 程中的能量释放和热能累积对眼内组织的潜在 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激光乳化随之产生,因 其无热能释放和积聚故 1.不发生烧灼伤口 2.手术过程中对眼内组织的损害机会显著降低 3.切口小 目前应用的激光有铒激光和YAG激光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视力:渐进性、无痛性视力↓ 最后可失明 体积增大
屈光力增强:由于晶体吸收水分后
单眼复视或多视:因晶体内纤维肿胀、断裂
致屈光度不均匀
固定性暗影:点状或片状
正常的视力效果 白内障的视力效果
眩光
皮质性白内障 (Cortical Cataract)
为最常见的类型,按其发
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数年至数十年
成熟期
成熟期
无投影
虹膜投影(-)
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成熟期
3.成熟期 mature stage
皮质性白内障 --- 过熟期
特征:
晶体因脱水体积变小 囊膜皱缩、皮质液化、核下沉 若震荡囊膜破裂、液化的皮质流出; 可出现→ 过敏性葡萄膜炎。 并堵塞前房角小梁网孔致房水回流障碍 → 继发性青光眼。
术后护理
术后平卧,勿低头弯腰、咳嗽、打喷嚏等防止 晶体脱位。 术后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药物,必要 时做过敏试验,观察用药后反应。点眼、换药 保持无菌操作。避免用手或脏毛巾擦眼,洗头 时不要脏水进入眼里。 饮食指导 病人数术后宜进易消化、营养丰富、 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禁止进食辛辣刺激 食物。
房水循环途径
进入血管然后出眼球
Schlemm 氏管 后房 小梁网
前房
睫状体
影响眼压的因素
1.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
2.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
3.眼内容物的体积
青光眼
青光眼的分类:
原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 青少年型
原发性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白内障病人的护理
Where?
白内障 cataract
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的下降称
为白内障。
白内障(Cataract)
白 内 障 的 分 类
根据病因: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药物及 中毒性、发育性、后发性 根据发生时间:先天性、后天获得性 根据混浊部位:皮质性、核性、囊膜下性 根据混浊形态:点状、冠状和板层 根据是否进展:静止性和进行性
特征:晶体呈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 视力明显↓ 虹膜投影(+)
膨胀期
新 月 影
新月形投影
虹膜投影(+)
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膨胀期
2.膨胀期:
晶体内渗透压改变 晶体吸收水分 →体积膨胀 →推动虹膜向前 →前房变浅→易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 眼球充血
皮质性白内障--- 成熟期
特征: 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 晶体内水分逸出 恢复原来体积 前房深度恢复正常 视力严重↓ 可<0.1 (手术适宜期)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较多见,与无 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似,但发生较早, 进展较快,容易成熟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发生在30岁以下,双眼 发病,进展迅速,晶状体在数天、数周或数月 内全混浊
糖尿病性白内障一定要将空腹血糖值降至 7.2mmol/L(130mg%)左右方可手术。如果糖 尿病控制不良,手术时容易破囊、前房出 血、玻璃体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后发性 白内障、尤其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若血糖控制不理想,术后视力显著不佳
治疗
药物:基本无效,早期用药可能会延缓白内障 的进展 如:卡他林、白内停、治障宁、谷胱甘肽、 牛磺酸、维生素E、C 石斛夜光丸、 障翳散 障眼明、 珍珠明目滴眼液 麝珠明目滴眼液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 复方平地木颗粒
治疗
手术:视力低于0.3时,即可手术
术前全身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胸透 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时间 眼部检查:视功能(视力、光定位)、B超、眼压、 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及晶体核的颜色 ( 颜色越深核越硬 ) 、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
双通道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囊袋内涡流乳化法
利用高速旋转的钻头,通过1mm囊袋切口 形成全封闭乳化,这样可避免一些并发 症的发生 再采用注塑形人工晶体,使其产生可调 节性,与眼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眼矫正的方法
•
•
•
普通眼镜 (物像放大20%------35%) 角膜接触镜(物像放大7%------12%) 人工晶体 (物像放大1%------2%)
核性白内障 nuclear cataract
特 点 : 进 展 慢 , 核 混 浊 , 近 视 化
核性白内障 nuclear cataract
后囊膜下白内障
后囊膜下皮质出现较致密的点状棕黄色混 浊,外观呈锅巴状。 由于混浊位于晶体中央 早期即可出现视 力下降。
后囊下性白内障
后囊膜下 浅层皮质
问题: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护理评估
患者,刘桂英,女,62岁,双眼视力下降缓慢,除配 戴近视眼镜外,无特殊治疗。平素体健,无糖尿病、 高血压等疾病,心肺肝功能好,出凝血功能正常,无 传染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2.眼部检查 右 0.06 -11.00D 0.2 左 0.1 -11.00D 0.3 双眼眼睑位臵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无 混浊,前房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对光反应灵敏, 晶状体核呈棕黄色混浊,周边皮质透明,玻璃体清亮。 眼底:间接检眼镜下可见视网膜在位,后极部结构看 不清。眼压正常。 3.角膜曲率半径 前面7.8㎜ 后面6.8㎜ 眼内轴长22.3㎜。 4.患者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由于视力不好,很少 外出。
人工晶体的优点
物像放大小,可用于单眼无晶体眼 术后迅速恢复视力,可建立双眼单视及立体视 觉 周边视野正常,无环形暗区 不需戴入,摘出等操作 儿童外伤障可预防弱视
人工晶体
• • •
•
•
放臵部位:后房型、前房型 形状:两襻、三襻、四襻 材质: 硅凝胶(Silicone) 水凝胶(HEMA) 丙烯酸酯聚合物(Acrysof) 复合材料(水凝胶-丙烯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囊膜皱缩
皮质液 化
前房加深
虹膜震颤
晶体核下 沉 Morgagnian白内障
老 年 性 皮 质 性 白 内 障 过 熟 期
过熟期 hypermature stage
核性白内障
较少 多见于高度近视 发病较早 但发展缓慢 混浊由中央→周围发展呈棕褐色 强光下视力较差,暗处视力可提高
初期晶体核呈黄色混浊逐渐变为棕褐色 视力极差
表现 白瞳 眼球震颤 斜视等
先天性核性白内障Congenital nuclear Cataract
治疗要点
1.对视力影响不大者,无需治疗,定期随访 2.明显影响视力者,手术治疗。
患者男,71岁,主诉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十余年, 左眼视物不见伴眼红、眼疼两天。既往无眼病史, 无屈光不正史。 眼科检查:视力 右 0.5 矫正视力不提高 左 眼前手动 光定位各方向均存在 双眼眼睑位臵正常。 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2.5CT,周 边深度1/3CT。虹膜纹理清,瞳孔对光反应灵敏, 晶状体皮质楔形混浊,部分混浊达瞳孔区,玻璃 体清亮。眼底:视乳头边清、色正常,C/D=0.2, 黄斑中心反光存在,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视网 膜在位。 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弥漫水肿, 前房轴深1.5CT,周边呈裂隙状。虹膜纹理清,瞳 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迟缓。晶状体呈灰白色混 浊,前皮质可见水隙。眼底不能窥入。 眼压: 右眼 16mmHg 左眼 41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