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村庄合并建设新型社区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xxxxxx行政村合并建设工程2、建设地点:xxxxxxxxxxxx3、项目建设单位: xxxxxxxxxxxx人民政府4、建设内容与规模xxxxxxxxxxxx西行政村合并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绿地、广场、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划分为居民居住区、多功能服务区、工业区、高效种植(养殖)区。
实现社区管理模式,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231亩。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700000平方米,设计入住3000户,户占地面积233平方米,设计为单院二层建筑;广场及绿化面积31000平方米,绿化率35.89%。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2015年开始,至2025年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6亿元,拟通过xxxxxxxxxxxx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发改委支持资金来解决。
二、编制依据1、xxxxxxxxxxxx乡域规划 (2008-2020年);2、xxxxxxxxxxxx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年);3、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xxxxxx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最北部,xxxxxx城南部,地处东经115°16’至115°02’,北纬35°98’至 36°05’,北邻南乐城关镇,南接清丰县,东邻张果屯乡,西连近德固乡。
乡政府驻地李杨村村北,xxxxxx国道东侧1.5公里,北距南乐城区5公里。
东距xxx150公里,南距xxxx250公里,北距xxx450公里。
xxx高速贯穿全境,西距xxx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0公里。
xxxxxx行政辖区面积 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xxx 平方公里。
2、xxxxxx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xxxx是xxxxxx农业大乡,多年来始终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当成工作的重点和奋斗的目标。
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办法,使xxxxxx在全县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xxxxxx拥有良种繁育生产基地,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立了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产销中心、专业合作社等,形成了区域特色。
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86.6%,年增长率达到2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4元,乡域内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到l.7l万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81%,劳动就业率达到95%。
3、项目的提出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县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城乡化进程”的决定,以及“新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思想,以加快重点新型社区的建设步伐,改善本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xxxxxx计划在2015年--2025年,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这符合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新型社区作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美化南乐“南大门”的具体体现外部环境是一个地方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体现。
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但有利于改变原来脏乱差的局面,还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xxxxxx整体形象的需要xxxxxx将进行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使之成为清洁、优美、绿色的xxxxxx进京走廊和观光通道,对提升xxxxxx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项目的建设是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杨村的需要。
4、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需要新型社区建设不单是减少了耕地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还有效地革除了陋习,间接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项目的建设节约了30%的土地资源,利用节约出的土地,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乡一体化进程。
同时,随着新型社区建设工程的延伸,促使农民逐渐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xx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一、项目用地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1、项目位置项目位于xxxxxxx,包括xxx、xxxxxx、xxx、xx。
2、自然环境概况地形:xxxxxx为平原地形,地势比较平缓。
西部最高海拔47.7米,东部最高海拔45.7米。
水文特征:西部有xx河,东部有xx沟,第三xxx干流贯穿东西。
地震地质:xxxxxx所处位置属于五大地震带之一,但从历史资料上看,所发生的地震都没有在该乡境内,都是由于近邻省份地震对该乡有所影响,虽然有损失,但非常轻微。
据测量,该乡所处地震烈度在七度范围内,因此,辖区内建筑物均按七度设防,重点工程建筑物按八度设防。
工程地质:xxxxxx属于陆相沉积,为黄泛平原第四纪,地质沉积物主要是黄水冲积的泥沙,其岩性多为棕红色粘土、亚粘土、沙土、中砂较少见。
粘质砂土和砂层中间厚度不均的粘土层,因受钙质的作用而形成了粘土夹礓石层。
粉土一般为可塑状态,局部为硬塑或软塑状,承载力11-137/平方米;粘土一般呈薄层状穿插于粉土,呈可塑状态,孔隙较大,容许承载力为10-117/平方米。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综合评定,域内定为中软土类型。
水文地质和水利工程:规划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水质较好。
年平均径流量0.0164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145毫米,地下水资源0.08 亿立方米。
浅层淡水较发育区分布在北部樊庄、胡庄、孟庄,咸水底界位于260米以下为深层淡水。
3.气候气象xxxxxx地处平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冷少雨,春干燥多风,秋湿润凉爽。
全年无霜期202天,年平均气温13.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6.5℃,最高38℃;元月份最冷,最低气温-16℃;平均-17℃,年较差平均34.5℃。
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年平均降水62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蒸发量1800—1900毫米,相当于降水量的3倍;冻土深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无霜期约200天,霜期月165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力11级;年平均日照2399小时。
二、建设条件1、占地范围该规划区现有xxx个村行政村, xxx个村民小组,居民xx户,共xx人,总占地xxx亩,其中村庄占地xxx亩。
规划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00亩。
2、征地拆迁项目建设需用300亩土地,全部为集体用地。
新型社区建成后,将可节约土地2231亩,节省土地的收入可给予农民再分配,增加收入。
3、市政配套条件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共计五条市政管线。
(1)供水项目设有集中供水管网,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项目设有直径1100mm污水管线,直接与新型社区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
项目污水可经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进污水处理厂。
(3)供电xxxxxx变电站可提供新型社区用电。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新型社区规划在xxxxxx国道西侧,规划面积1000亩,入住3000户。
户占地0.33亩,设计为单院二层建筑;新型社区规划中心南北大街长3000米,宽20米,两侧辅道各3米,规划3条东西大街长2000米,宽6米,两侧辅道各1.5米,规划区有娱乐场所、超市、广场和幼儿园、医院等公共设施,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根据xxxxxx乡域规划(2010年)和xx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
新型社区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67000平方米(1000亩),绿化面积31000平方米,绿地率35.9%。
二、规划建设方案1、平面总图设计在满足室外交通、绿化及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空间潜力,增大建筑体量,力求建成与周围环境协调的供居住使用的新型社区。
2、平面功能设计新型社区工程二层连体建筑组成,建筑物为砖混结构的建筑,主体建筑2层,总高度6-9米。
3、竖向设计地上各层高约3米,建筑物总高度为6-9米。
4、结构设计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上部结构采用砖混结构。
5、住房用户设计新型社区建筑面积700000平方米,共3000户。
三、市政配套管线工程项目用地处于xxxxxx总体规划范围内,目前该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供水、排水、供电、交通、电信等设施均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和建设,并且已接入该区并投入使用。
该项目各项市政公用设施供应建设方案如下:1、电气系统参照《河南省居民建筑近期市政能源规划指标表》和规划最新指标,新型社区照明及其他用电约为35瓦/平方米,经初步测算该项目总负荷约为24500千瓦。
2、给水系统项目生活日用水量约为950m3,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该项目用水需要,需新增用水指标。
给水和消防给水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管道系统。
需新建有自来水厂,从新型社区接入自来水管线。
3、排水系统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生活用水量的95%,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
拟建地点周围已按规划建有市政雨污水管线,本项目附近设有社区市政雨污水管沟,可以满足项目排水需要。
4、通讯系统新型社区与外界的固定电话接入,利用市政电信网实现。
项目预设程控电话900门,由电信支局接入,电信支局容量2万门。
第五章环保、节能和消防一、环保本项目主要污染源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施工期间的粉尘和噪音等。
按照河北省新建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拟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污水处理生活污水主要有餐饮污水、卫生间废水和洗涤淋浴污水,均为可生化有机无毒水。
厕所排水要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与餐饮废水和洗涤淋浴污水一同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市政下水道,市政下水道污水将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
2、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分类收集、密闭储存、定期清运,交环卫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3、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噪音及施工过程中粉尘对周围人群和环境会造成影响。
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加隔声装置,对粉尘进行喷水降尘处理。
此外,在保证拟建面积的环境绿化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绿化的质量,加强其在景观效能。
同时,合理安排施工,保护现有地表植被。
二、节能为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严格遵照河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进行各项细部设计,以使本项目的建筑水平达到河南省节能型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