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三章7物质滥用与依赖

10第三章7物质滥用与依赖

幻灯片28
第四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或安非他命),俗称“冰毒”(MA)、“大力丸”
Amphetamine,音译:安非他命)
麻黄素(ephedrine)、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哌醋甲酯(利他林,methylphenidate)、匹莫林(pemol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等。
典型的戒断症状:
①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喷嚏、发热、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②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发冷、渴求药物等。
(二)理论解释
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脑室周围灰质、腹侧被盖系统、中脑边缘系统和脊髓罗氏胶质区(substantia gelatinosa)等区域。
心理依赖是吸食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因而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渴求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raving)。
(三)滥用(abuse)
在ICD-10分类系统中被称为有害使用(harmful use),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滥用”强调的是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二)依赖(dependence)
(三)滥用(abuse)
(四)耐受性(tolerance)
(五)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substances),是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1.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称物质(substances)或成瘾物质、药物(drug)。毒品是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2.物质依赖是指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地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不愉快感为特点的一种心理和躯体性病理状态。药物依赖可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传统分类: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生理依赖
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躯体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20世纪烟草流行导致全球1亿人死亡,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个数字将在21世纪变成10亿,而且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肝脏糖释放↑
血糖↑
(三)药理作用
兴奋性↑
注意力↑
体内尼古丁↑
尼古丁(nicotine)是烟草中的依赖性成分。尼古丁通过作用于脑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发挥生理及行为作用。
人体酸度↑
停止
吸烟
各种不良
病态反应
吸烟欲望↑
二、酒滥用与依赖
酒是一种合法的“毒品”;
中国4亿人饮酒(全球约20亿人);
中国每年用1700万吨粮食酿造1385万吨酒,其中出售1310万吨给消费者;
50%交通事故,50%杀人案,25%自杀与嗜酒有关;
WHO视为人类第三大健康问题。
(一)临床表现
1.精神依赖性
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毒品(如鸦片类、大麻类、兴奋剂和致幻剂等)
非毒品(如酒、烟草、镇静催眠药等)
成瘾物质
(二)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2.躯体依赖性
3.耐受性
4.饮酒行为失控
5.各种躯体并发症
(二)理论解释
1.生物学因素
个体存在着遗传上的易感性。
2.心理因素
心理分析学派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3.社会因素
许多社会调查认为社会因素对酒滥用及酒依赖的形成有诱导和促发作用。
三、阿片类药物滥用与依赖
(一)临床表现
(二)理论解释
(三)防治要点
(一)临床表现
(三)防治要点
1.脱毒治疗
⑴替代治疗
⑵非替代治疗:
四、苯丙胺滥用与依赖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指苯丙胺及其同类化合物,包括苯丙胺(安非他明,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冰毒,methamphetamine)。
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MDMA,ecstasy,摇头丸)。
3.物质依赖造成的心身危害表现十分复杂,有急性中毒、躯体损害、戒断综合征、人格改变、营养障碍、记忆及智能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会功能损害。
4.物质滥用的原因不能用单一的模式来解释,它与社会环境、心理特点和生物学因素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5.物质依赖的治疗可分为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两个阶段。也有分为脱毒治疗、防止复发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三阶段的划分。脱毒治疗包括药物剂量递减法、及支持和对症治疗;防止复发包括成瘾药物拮抗剂治疗、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社会康复包括控制情绪、重塑世界观、改变歪曲的认知、培训、劳动就业、危机干预和参加AA等。
(一)临床表现
ATS的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
幻灯片31
第四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四、苯丙胺滥用与依赖
(二)理论解释
ATS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
吸收后被摄入神经末梢,使囊泡储存DA的功能受到破坏,引起DA的释放增加。
欣快感增强,性欲增强,交感神经亢进。
(四)耐受性(tolerance)
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五)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
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第三节物质滥用的理论解释
酒精可卡因海洛因尼古丁海洛因
药物与物质依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物质依赖的危害
第三节物质滥用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一节概述
物质滥用与依赖是指精神活性物质不当使用引起的成瘾行为。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报告:2010年大约2.3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占世界成人人口的5%,其中有依赖性的人达到2700万,1%的成年人死亡与消费毒品有关。全球每年用于吸毒者治疗的费用高达250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近0.4%,
(三)药理作用
(四)吸烟的防治
(一)概述
据统计全世界烟民已超过10亿(中国约占1/3),每年卷烟总销量约为5.25万亿支,人均消耗1 030支。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吸烟者将达到13亿~17亿。
幻灯片18
一、烟草滥用与依赖
(二)吸烟的危害
根据WHO统计,烟草每年使世界上400万人丧生,其中7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在今后25年里,此数字将上升至1000万,称为全球最大的健康负担之一。
各类毒品对奖赏系统的激活
——殊途同归
物质滥用的理论解释
海洛因作用于该奖赏通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产生强烈的欣快感,终生难于忘怀。
海洛因的正性强化作用——欣快感
第四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一、烟草滥用与依赖
二、酒滥用与依赖
三、阿片类药物滥用与依赖
四、苯丙胺滥用与依赖
一、烟草滥用与依赖
(一)概述
(二)吸烟的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