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典音乐之美古典音乐中,本质理性的一面表现在曲式结构、和声对位的严谨精致;感性的一面是在其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宽广的表现幅度上。
古典音乐是人类普遍的理想与美的观念.它有匀称的形式之美、风格的健康之美,音乐的典雅之美。
许多古典音乐还会给人以崇高、神圣之感的美,似乎这些只有在古典音乐中才能找得到!第一节音乐中的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乐派主要流行于18 世纪下半夜——19 世纪上半夜。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已不满足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了,他们的主要手法是以主调音乐的创作为主。
注意音乐之间的主题的对比与展开,充分发挥旋律、节奏、音色等的作用。
其主要成就在于确立了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的题材形式。
对后来各个流派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交响乐之父—海顿(奥地利1732-1809)海顿的音乐犹如淡彩墨画。
他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作品。
《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最为有名。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
(海顿是现德国国歌的曲作者)。
欣赏音乐:《F大调第四十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小夜曲》欣赏提示: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采用轻快的漫步节奏,旋律优美流畅、典雅,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娓娓动听。
二、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1756-1791)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量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等,共七十五部作品。
欣赏音乐:弦乐四重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欣赏提示:乐曲分为四个小乐章,好似一部小型的交响曲。
乐曲主体精神饱满、清新欢唱,副部主题旋律优美,蕴含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乐曲的结束部分短小精湛。
第二节交响音乐初探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其共同特征是: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音乐也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一、交响曲的各个时期1、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
2、古典时期的交响曲: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
3、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19世纪以后的交响曲,更加完善。
4、现代的交响曲: 20世纪,进行各种探索及创新。
二、交响曲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曲的体裁。
三、中国的交响曲始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鲜明的标题性及浓郁的民族风格,著名的作品有:王云阶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施咏康的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罗忠熔的第二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等。
第三节命运的勇士—贝多芬(1770-1827)生平简介:出生在德国波恩。
信仰共和国,从上英雄。
作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
他是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的伟大的作曲家。
指挥大师——伯恩斯坦(1918-1990)伯恩斯坦是美国著名的指挥家兼作曲家。
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的指挥家称号。
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理智而直率,并富有时代精神,能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全部表现在音乐中。
第四节抒情的浪漫乐派一、特征:从19世纪20世纪初形成的。
浪漫乐派的作曲家们极力赞扬同理性相对立的想象和联想,并把他们看作是艺术之源泉。
他们热爱大自然,沉醉于个人的幻想世界里,用夸张、离奇、虚构的手法抒发个人的愿望和情感。
在浪漫乐派作曲家的手中,创造了一种以幻想性、主观性、自传性和内心刻划为主要特点的音乐风格。
在题材上也相继诞生了标题交响曲、交响诗、间奏曲、音乐会序曲、狂想曲、随想曲、叙事曲和声乐套曲以及各种艺术歌曲.二、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以歌曲创作为主,作品是以“自我感受”为出发点,强调内心的情感抒发。
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中《野玫瑰》、《鳟鱼》、《魔王》等歌曲和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最为出色;器乐曲《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最为有名。
三、艺术歌曲•艺术歌曲起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
它历经了一个很长的孕育、发展时期。
艺术歌曲属创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已赋予它特定的涵义,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特点决定的。
1、艺术歌曲的歌词思想深邃,表情细腻,意韵内敛,诗意盎然。
通常取自著名诗篇,文学性很强。
2、艺术歌曲的旋律力求体现诗歌的美感,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谨而不单调。
3、艺术歌曲伴奏写法精细,关键是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都起着展现环境、渲染气氛、补充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动作用,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艺术歌曲它的演唱很注重科学性,一般都用美声唱法。
要求演唱者需有良好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四、歌曲的结构1、分节歌形式:分节歌指多段歌词用同一曲调演唱。
用同一曲调写多段歌词,但每段段落曲调略作变化,叫变化分节歌。
2、通谱歌形式:根据数段歌词内容的区别而分别用不同曲调歌唱的歌曲。
歌词内容大多富于戏剧性或叙事性,情节变化较多,各段诗句的格式也往往不一致。
曲调随着歌词内容的发展变化而进化,或按照音乐主题作自由的变奏处理,或各段音乐的主题互相对比,手法多样,高潮常较突出。
五、歌曲欣赏1、《小夜曲》莱尔斯塔勃诗(德国)•欣赏提示:这首《小夜曲》是以爱情为题材创作的。
•在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
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注意: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
2、《菩提树》•《菩提树》是舒伯特所作声乐套曲《冬之旅》二十四首歌中的第五首。
•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在宁静中给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
3、歌曲欣赏《野玫瑰》•舒伯特以民歌的风格和结构写的这首歌。
歌曲表现了草坪上野玫瑰的纯洁可爱,和攀折野玫瑰的少年的轻浮粗暴。
•全曲以分节歌的形式写成,轻快活泼,但每段将近结束时的延长音使人们感到作者一丝忧虑的情绪。
第三章赤诚的民族乐派第一节一、民族乐派的特点:这一乐派是已表现民族感情为准则,以引用民族体裁为主要手段,由此而形成了音乐创作与音乐风格上民族主义性质,音乐史上把这一创作思想成为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不是独立存在着,而是包容与浪漫乐派之中的。
然而不同的是,他们更倾向于民族性,他们往往把视野投向民族间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音乐风格。
作曲家为了表现本民族的伟大和对国家的热爱,在创作中就会自然的以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为基础,以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民族情绪。
同时,也表现了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二、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斯美塔那(挪威)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格林卡俄罗斯音乐之父的主要作品:歌剧《伊凡·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让我每时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欢乐。
”爱德华·格里格(挪威)的代表作:《培尔·金特》组曲安东尼·德沃夏克(捷克)的代表作: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幽默曲》《母亲教我的歌》鲍罗丁(俄国)的代表作:交响诗《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第二节朦胧的印象乐派及现代音乐的反叛一、印象乐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这一流派的音乐家他们并不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更多的是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印象乐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法国的德彪西和拉威尔。
二、现代音乐的种类及主要代表人物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是将自律论音乐美学当作其理论上的指导原则,竭力维护音乐自律的信条,反对用音乐表现任何音乐之外的事物。
这个流派的典型口号是“回到古典音乐中去”.主要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主要作品::器乐曲《火鸟》舞剧《春之祭》等作品。
2、表现主义主要代表人:勋伯格(奥地利)。
风格特点:勋伯格指出:“艺术价值所要求的可理解性并非仅仅为了理性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满足。
然而,无论创作者要激发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与人的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 50年代以来的各种类型音乐“偶然音乐”约翰。
凯奇(美国)钢琴曲《4’33”》“机遇音乐”斯托克豪森(德国)机遇音乐《钢琴曲XI》,“概念音乐”《一周间》“具体音乐”皮尔。
舍费尔(德国)第三节中国后现代音乐及作曲家在80年代中国乐坛的“新潮音乐”中,有许多作曲家以其深厚的功底和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灵活驾驭,创作出了很多带有泥土气息的作品.这一点反映出在创作视野中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中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用“象征”的手法,把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发掘出来,并赋予它们新的内涵.瞿小松、郭文景、谭盾、许舒亚等等。
第三章歌剧、音乐剧简介⏹第一节歌剧片段欣赏⏹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歌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一、法国歌剧的骄子——比才(1838~1875)⏹《卡门》、《阿莱城的姑娘》是他歌剧中最为有名的两部。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法国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很好的融为一体。
二、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 )意大利⏹《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
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