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3.2.3 组织学员活动
(1)组织学员活动的作用
➢ 培训学员 ——主体、实践、探索意识 ——动手、学习、创造能力
➢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益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 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听”
3.2.3 组织学员活动
(2)组织学员活动考虑的因素
活动设计
组织发动
辅导语言
组织学员活动技巧
读读——教师指导学员阅读 议议——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练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讲讲——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解 ——安全评价案例练习
三、教学技巧
➢ 课堂教学技巧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目的性: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性: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合理有效的运用 ——习得性:从实践中反复练习而获得
▪ 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方式 ▪ 强化口语的教学信息,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印象 ▪ 基本构成
——手势:象形、指示、情意、象征 ——表情:面部、目光 ——姿态:站、行、走 ——服饰: 服装、饰品 ▪ 注意事项 ——体态语的协调一致 ——让培训对象明白体态语的含义 ——注意纠正不良的无意识的体态语
3.2.2 讲授技巧
(2)讲授技巧构成
激发动机
组织内容
提炼语言
讲授技巧
变换形式
临场调控
3.2.2 讲授技巧
(3)讲授技巧基本要求
➢ 内容正确,语言规范 ➢ 讲授目标具体,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 层次清晰,逻辑性好,各环节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 启发性强,举一反三 ➢ 以情动人,课堂气氛活跃 ➢ 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合理
常见教学方法
教学特点
阅读法、资料收集法、独立作业法、 笔记法、自我评价法等
自主性强、个别化、个性化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示范法、 导读法、讲练法等
易于控制达成教学目标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游戏比 参与性、互补性强,有利于
赛、表演交流、互相评价矫正等
群体意识与协同观念的培养
图表、模型演示法、电教媒体法、 学具运用等
——营造和谐、真诚、理智的气氛 ——情趣沟通:开发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 ——体察课堂气氛及变化,保持或及时调整
3.1.6 情感交流
▪ 注意事项 ——注意从学员的角度体验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 ——情感表达要注意分寸 ——注意接纳学员的情感
3.2 课程教学实施技巧
➢ 导入 ➢ 讲授 ➢ 组织学员活动 ➢ 课堂纪律管理 ➢ 结束技巧
(2) 选择教学方法
➢ 以什么方式、途径、手段开展活动 ➢ 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考虑师生双方的条件、物质条件和时间的局限性 ——注意各种方法的合理使用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如何检查、自查、评价学习效果 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学员的能力? 采取何种方法突破重难点?
直观性强、不受时空限制
演示实验、学员实验、边讲边实验
验证性、探索性强,容易激 发学习热情
二、常见教学法介绍
2.1 导读法
学员
学员自读——质疑问题——小组讨论
教师
自读要领——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解决问题
二、常见教学法介绍
2.2 讲解法
➢ 教师向学员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系统 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
——新教师培训班讲义 龚声武
E-mail gsw650202@
——内容提要——
➢ 教学法概论 ➢ 常见教学法介绍 ➢ 教学技巧及介绍 ➢ 教学法与技能练习
一、教学法概论
1.1 什么是教学法
➢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 教学目标的技术措施,即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手段、 途径等。
了解知识的含义,能说出要点,并能用来分 析、解决简单问题,解释简单现象
除“理解”知识要求外,能灵活、熟练地分 析解决简单问题
3.3.3 制定教学策略
➢ 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 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 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 教学策略的基本构成
基本步骤:一般属性——具体材料——个别特点 例:OSHMS的概念
二、常见教学法介绍
2.3 发现教学法
➢ 师生从个别材料的研究和探索,归纳出一般结论 的教学方法
例证1:事故案例分析 ——引出导致事故的四大基本要求 ➢ 事故统计数据分析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二、常见教学法介绍
2.4 讲练法(八字教学法)
➢ 常见教学技巧包括:
——课堂交流技巧 ——课程教学实施技巧 ——课程设计技巧 ——课程效果评价技巧
3.1 课堂交流技巧
➢ 教学口语 ➢ 媒体运用 ➢ 板书版画 ➢ 体态语言 ➢ 提问 ➢ 情感交流
3.1.1 教学口语
教学口语技巧
语
内
表
应
言
容
述
变
规
科
情
灵
范
学
理
活
流
有
交
及
畅
序
融
时
3.1.2 适当使用媒体
(3)提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 注意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态度
——营造良好的氛围 ——善用体态语调节师生情感 ▪ 重视学员提出的问题
3.1.6 情感交流
▪ 培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沟通师生 情感,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方式 ▪ 情感交流的作用
——感染、信号、激励、强化 ▪ 情感交流技巧
(3)设计课堂环境
➢ 指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 ——物质环境(教室布置、电教手段、设备等) ——课堂社会心理环境(教学气氛、师生关系)
➢ 教学环境目标 ——奥秘有趣、激励探索(学科) ——和谐合作、相互尊重(人际) ——积极向上、普遍成就感(发展) ——愉悦欢欣、新颖优美(审美)
➢ 按照大纲精神,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 按照大纲要求,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的深广度 ➢ 钻研章节教材的基本要求
——以整体为背景,明确章节的地位及结构 ——准确确定和认真研究教材的重难点 ——要站在学员角度审视和处理教材
3.3.2 设立教学目标
目标表述
含义
了解 理解 掌握
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能说出知识的大意
一、教学法概论
1.2 教学法分类(1)
类别
常见教学方法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演示法、图示法、参观法等
以实践训练形式获得技能的方法 实验法、练习法、实验作业法
类别 个体自学类 师生互动类 生生互动类
媒传类 实验类
一、教学法概论
1.2 教学法分类(2)
3.1.3 板书版画
▪ 黑板上或投影显示的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和色彩 ▪ 版书版画的作用
—— 有利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 基本技巧
—— 精心选材、整体设计 ——多种版书版画相结合 :文字、表格、图示、版画等 ▪ 注意事项 ——版书的计划性 ——按时空顺序进行版书设计
3.1.4 体态语
(3)导入类型
➢ 开门见山 ➢ 生活经验或熟知的素材 ➢ 以旧引新 ➢ 直观导入
——实物、幻灯、投影显示
➢ 设疑 ➢ 事例 ➢ 悬念 ➢ 故事:事故案例
3.2.2 讲授技巧
(1)目的
➢ 以教师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员传道授业,开发智力 的教学活动方式
——讲述:现象与过程 ——讲解:概念与规律 ——讲读:教材与资料 ——讲演:明理与移情 ➢ 综合性、逻辑性、情感性
——系统化整理 ——知识的结构化 ——拓宽知识领域 ➢ “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3.2.5 课程结束技巧
(2)课堂教学结束的技巧
归纳总结
延伸引探
课堂教3.3 课程设计技巧
➢ 钻研教材 ➢ 设立目标 ➢ 制定策略 ➢ 编制教案
3.3.1 钻研教学大纲与教材
(3) 试讲(或说课)
➢ 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向其他评讲人员讲述自己 某堂课的课堂教学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然后由听众对 其进行评议的一种教研活动
——交流式 ——研究式 ——评比式
3.4 课程效果评价技巧
• 设计课程效果评价表 • 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 形成总结与改进意见
——拟定教学程序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课堂环境
(1)拟定教学程序
➢ 教学程序——以什么顺序开展哪些教学活动 ➢ 拟定教学程序是对教学的实施步骤、阶段划分和时间分 配作出安排,例如
学导式: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育才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引导发现式: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运用
3.3.4 编写教学方案
(1)教案应考虑的基本内容
➢ 教学内容及时间、培训对象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简述 ➢ 媒体、教具 ➢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 制作幻灯片 ➢ 课后分析
(2)教案的基本要求
➢ 科学规范、 ——内容准确、材料真实、方案可行
➢ 简明清晰,便于使用 ➢ 因材施教 ➢ 提前准备,于时俱进
▪ 利用多种媒体增加教学密度,化解难点,活跃课堂气氛
—— 黑板、图片、教科书 ——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
▪ 媒体使用技巧
—— 合理选择媒体 —— 精心准备媒体演示内容 —— 指导观察、引导思考、进行总结 —— 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提问、练习等方式反馈
▪ 注意点
—— 紧扣主题;媒体的优化使用;围绕培训对象
3.2.1 课程导入技巧
(1)导入的作用与要求
➢ 导入是上课之始或某项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引入 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