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印发《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县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程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人性化的接种服务,根据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通知》(卫疾控秘〔2015〕227号)(见附件,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要求和市卫计委相关文件精神,我委组织制定了《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8月30日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县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水平,全面规范接种流程,提高接种质量,保证接种安全,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通知(卫疾控秘〔2015〕227号)》(见附件,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要求和市卫计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水平,更好的开展免疫接种服务,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完成我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

二、范围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组织实施1.县卫计委成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领导,组织培训和督导工作,按时完成建设和评审任务。

2.县疾控中心落实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具体培训和技术指导,做好建设和评审资料的整理和上报。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落实规范化预防接种建设房屋、设备以及人员资质、接种服务、区域责任等各项标准,规范化接种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严格遵守规范化门诊建设的各项要求。

四、工作进度安排1.2015年8月31日前将遴选出50%的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2015年申报单位报市卫计委。

2、2015年11月20日前,完成50%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初审,并将结果报到市疾控中心。

3.2016年6月20日前,完成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初审,并将评审材料报市疾控中心。

4.2017年6月20日前,全面完成辖区内所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初审,完成初审并报市疾控中心。

五、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重要意义,将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结合正在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投入,认真做好人财物的调配,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二)层层成立组织为保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工作如期完成,县疾控中心要成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计划安排、实施、督导、评审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解决建设和评审中的具体问题,落实各项措施,按时完成初审和资料上报。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成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创建和落实工作,并开展自评,做好验收工作。

(三)开展人员培训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的《建设标准》,县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组织好辖区预防接种门诊的初审工作,深入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六、其他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牌发放按省文件要求执行。

自发文之日起,原六安市规范化、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及评审办法同时废止。

联系人:丁俊飞联系电话:7356278附件:1.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领导小组2.《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2015版)》金寨县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领导小组组长:吴杰县卫生局副局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副组长:袁伟县疾控中心主任祝尊坤县卫生局疾妇股副股长成员:俞亮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谢华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俞亮成员:谢华侯磊丁俊飞县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评审办公室电话:7356278 联系人:丁俊飞。

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2015版)一、布局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简称接种门诊)的设置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上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街道(或社区)设置一个接种门诊。

接种门诊设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内,有明确的接种服务责任区。

二、房屋及设备配备(一)房屋1.选房接种门诊宜选在第一层或第二层,第四层以上应有电梯。

尽可能避免受种者与医院患者走同一通道,避免接种门诊与临床科室在同一楼层。

2.面积建筑面积至少60平方米;管理0-6岁儿童数如在2000-2999名之间,建筑面积至少80平方米;如在3000名以上,建筑面积至少100平方米。

3.接种场地分区接种场所应设有候诊宣传室/区、问诊登记室/区、疫苗接种室/区、反应留观室/区。

应保证候诊宣传室/区和反应留观室/区有足够面积和座椅。

(二)普通设备配备登记台、接种台、转椅、体温表、紫外线消毒灯、资料柜、洗手池、空调、印章、印泥等。

(三)冷链设备应至少配备2台冰箱(至少1台含冷冻室)、2个冷藏箱包。

冰箱的数量和容积应适应存放农村2个月、城区1个月的疫苗接种用量。

(四)信息化设备应至少配置1台电脑、1个条码扫描器、1台打印机。

有宽带网络和固定电话。

(五)宣传设备有条件的门诊可配备平板电视机、光碟播放器等设备。

三、人员配备(一)接种资格接种人员均应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的资格,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安徽省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年组织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考核合格后应在“安徽省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的培训记录页加盖本次培训单位印章。

每三年对上岗人员验证一次,验证合格后加盖验证单位印章。

(二)配备数量至少配备1名专职接种人员和1名兼职接种人员。

责任区0-6岁儿童数如在2000-2999名之间,接种人员至少3人;0-6岁儿童数每增加1000名,增加接种人员1人。

四、业务管理(一)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制定本单位疫苗与注射器储存和出入库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墙上。

2.上报计划每月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下一个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

3.接收(1)在接收或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定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

(2)接收疫苗时,索取送苗单位的“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领取疫苗时,也应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符合规定冷藏运输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3)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入库和使用登记:在入库前,应查看疫苗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应测量并记录疫苗的温度,应核对疫苗和注射器的品种、剂型、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

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入库和使用情况登记,做到冰箱内储存的疫苗数量与信息系统内的疫苗库存的数量相符。

卡介苗放入红色的盒子中单独存放。

5.低温贮存: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第二类疫苗和所有疫苗稀释液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使用说明的规定执行。

6.储备量: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至少储备1个月疫苗使用量,且品种齐全,不得短缺。

(二)冷链管理1.制定本单位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墙上。

2.把冷链设备有关信息录入“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更新。

3.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测量冰箱温度,并填写“冰箱温度记录表”。

应及时为冰箱除霜。

平时制备适量的冷冻冰排,用于临时停电等情况。

在长时间停电、停用和维修时,应及时把疫苗转移至正常运行的冷链设备中,并做相应记录。

(三)接种服务形式和接种时间的确定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合适的接种服务形式。

(1)门诊接种:应实行按日、周或旬开展预防接种。

(2)定期巡回设点接种:农村如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应在村卫生室设立固定的临时接种点,乡镇接种人员每月至少巡回开展一次常规免疫接种。

对于行动困难的家庭,应安排入户接种。

(3)临时设点接种: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时,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临时接种点,开展临时接种。

2.根据本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数和接种人员数量,选择开诊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提供2天接种服务,每天接种服务的时间至少3小时。

城市接种门诊应在双休日安排1天开诊,以便上班的父母携带子女接种。

(四)责任区服务对象的掌握1.确定服务对象为居住本责任区0-6岁儿童。

2.掌握服务对象方法(1)家长主动上门登记、接种。

(2)主动搜索适龄儿童,常见方式有:-每月安排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查阅健康档案、入户调查等方式,搜索本村或本社区返乡、或流入、或流出的0-6岁儿童。

-每月到当地妇幼机构和计生机构收集本责任区出生儿童名单。

-在开展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活动时,安排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摸底登记工作。

-每年9月底前,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我省相关文件要求,完成本责任区内幼托、学校接种证查验工作,并按时为漏种儿童进行补种,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补证补种工作。

五、预防接种现场服务(一)服务用语在与儿童家长或受种者交谈过程中,应经常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这十个字;并应同时伴有微笑。

(二)接种前服务1.接种场所环境要求(1)安全:门诊内无危险品;受种者活动区域不能接触到插座等电器、注射器和针头、玻璃、尖锐物等;室内人员不得拥挤;废弃的注射器及针头应安全存放和安全处理。

(2)卫生:室内清洁整齐、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地面无痰迹、无污物、无垃圾;室内四壁无尘,不乱贴纸张;门窗明亮。

操作台无灰尘、无杂物;注射器等物品摆放整齐;有数量适宜的有盖垃圾桶。

张贴醒目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等提示牌。

(3)便捷:受种者在医院门口能看到醒目的“预防接种门诊”标牌或指示牌;进入接种门诊时,能看到醒目的候诊宣传区、问诊登记区、疫苗接种区、反应留观区等指示牌;候诊和留观时,能看到预防接种常识等内容的宣传材料。

有条件的门诊可增加取号叫号设施或实行数字信息化接种流程。

(4)宣传:张贴预防接种告知书、预防接种流程、安徽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与接种禁忌、安徽省第二类疫苗公示信息、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基本信息、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