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XXX
虽然我知道很难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个词语的概念,但我还是想要先谈谈我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
可能不太正确。
我觉得价值观就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态度,从某种角度上讲,价值观可以是个人性格的一种体现。
有的人天性乐观,他看待所有事物都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在他眼里的世界就是纯净美好的,他们觉得一切都充满希望,并且努力追求着生活的美好。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人把世界想象的太美丽,而实际上这个世界实在称不上太美好,有些地方的人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个人觉得这种人真的太过单纯,单纯的令人想要揍他们。
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忧郁的,在看待事物上也是一种抑郁的心态,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念就是世界不美好,这样一来,他们对生活便失去了希望,活在黑暗当中的他们往往做出违背法律或道德的事情来。
总之一句话,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是实现国家发展和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传播、示范科学价值观的重要生力军。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其成长成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价值观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而且关乎整个社会。
所以,我在这里想要谈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定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了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就让我们看一下价值观的书面解释。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1.主流价值观是好的
我们都很清楚,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类人来说,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是积极、奋进的。
他们能够刻苦学习考进大学就可以说明最起码他们是清楚自己的将来的大体方向的,他们知道要通过争取好的成绩,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来换取一份跟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同时,很多大学生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里的各项活动,聆听各个大家的人文讲座,做着兼职,当着家教等等。
像我们系就有一个同学,他不仅门门功课一级棒,打篮球,玩游戏啥的也都会,完全不是我印象中那种戴着厚厚眼镜,在图书馆- 1 -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坐就是一天的那种学霸人物。
最近听说该同学还在当研究生的辅导老师,作为他的同学,我真的十分佩服也十分羡慕他。
还有一个同学,他做了很多的兼职,像中国移动,苏宁易购,OPPO手机等等公司的章他收集了好多了。
我也想像他一样多做点兼职,可是我却不知道从哪里找。
所以,像这些同学,
他们的大学生活是相当有意义的。
像他们一样的大学生还是很多的。
但是大部分的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是没有他们这么优秀的,但是我们知道大学生活不是只啃书本,也不是在各种游戏中度过,我们知道应该权衡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交、危机处理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2.功利心变重
由于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功利化了,虽然说用“唯利是图”这个词严重了一点,但是却足以用来说明问题。
大多数人做的事都是为了一个功利化的目的。
虽然现在还有学雷锋纪念日,但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雷锋的奉献精神,觉得雷锋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活在现在就是典型的傻子。
无私的付出,奉献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大话空话,因为他们坚信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
有时候看到类似的关于献爱心之类的宣传,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觉得那些人是在作秀,不值得关注。
就拿最近学校里办得比较火的团日活动来说吧,我看到好几个团支部都是做的关于关爱残疾人,献爱心的团日活动。
实际上呢,他们只是为了团日活动献了自己所谓的爱心而已,这也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的。
在陪着残疾的孩子玩了一会儿之后,他们就走了,继续自己开心的日子,一起聚餐,一起K歌。
不能否认,他们的组织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能避免,有的人不是自愿去的,不是真的想要献出他们所谓的爱心的。
本人觉得,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心还是少献的好,不要玷污神圣的爱心。
再举个例子吧,之前网上传的,关于贫困地区的老师呼吁大学生不要去山区支教的事情。
其实大学生支教是挺好的,能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好多新鲜的知识,让他们对外界多一点了解。
正如那些山区老师所说的,那些支教的大学生们多是为了一份支教的证明而已,他们去山区呆上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就能得到一份支教的证明。
但是,他们却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好多影响。
支教的大学生一般只能在暑假才过去,那些原本放假了孩子就被老师从自家田地里叫回了教室,陪着大学生老师们上所谓的课,耽误了地里的活儿,还学不到什么东西。
等他们跟这些大学生老师们建立了感情的时候,这些大学生又要走了,留着这
些山里的孩子独自伤心怀念。
既然想要帮助山里的孩子就不要带着这些可耻的功利,几个好友相约,背着行李,在毕业之后,去山里当半年或一年的老师,好好地献出自己的爱,给孩子们带去外面的知识。
3.多以自我为中心
我记得大一时候的班主任经常跟我们说,不要总是以自己中心,什么事儿都只是想到自己会怎么样,要多想一想自己可以给家人、给朋友、给身边熟悉的陌生人们带来什么。
可以看得到,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多以自我为中心的。
像各种班级活动,有的人就从来不参加,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理会别人的需要。
还有的人,即使别人有求于他,但是他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就拒绝向别人伸出援手。
个人认为,这样的人真的很自私,将来在社会上也是很难与人相处。
还有的就是那种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但是从来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给自己显示的机会,抢占各种风头,好像别的人都只是他的配角而已。
这种人也很令人讨厌,过多的展现会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的,结果就是即使表现再好只会换来大家的无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自己融入集体当中,跟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公平公正,让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
经常有人抱怨说跟室友处不好,寝室跟监狱而不是像家一样,让人不想回去。
这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室友都不能成为好朋友,这是十分凄凉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很难跟其他人交流的,因为他总是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生活着,感觉别人- 2 -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都得服从他似的。
事实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总是把自己当领导的人做朋友。
要想拥有一个好的宿舍氛围,就要跟室友成为一家人,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真心。
4.贪图安逸
我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是少数的,但绝对不是不存在的。
就有那么一些人,依赖父母赚的钱,在大学的校园过着恣意欢乐的日子。
渐渐的他们就将演变成
啃老族的一员。
尤其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们,他们有的是有后台的,有的是有钱的,根本不用担心出了校园会面临的一切,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过着安逸的日子,像是来学校养老的。
还有一类人不得不说,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后来又成了拜金女的女孩儿们。
她们也是贪图安逸的,希望钓到一个金龟婿,那她的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不用工作,不用愁钱,过着阔太太的幸福生活,但是这些拜金女们的美梦能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不是所有高富帅都喜欢这样的女孩的。
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思考
即使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在进入社会之前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就需要我们多多省察自己,因为没有省察的人生不是真的人生。
同时,我们还要多多参与社会活动,让自己渐渐从校园向社会过渡。
怀着一颗真正献爱心的心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趁着年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为别的只为自己不留遗憾。
还要多多承担责任,无论是对于家人还是对于朋友的责任。
多交一些朋友,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两肋插刀。
我相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在校园与社会之间过渡自然,才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才能在老得走不动了坐在摇椅上回忆的时候觉得此生不负这人世走一遭。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