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文化的多样性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特点之一。

大学生是青年人群中,素质比较高的人群,也是接受能力比较快的群体。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导向在当今时代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科学导向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也越来越为紧密,国外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入侵,对我国大学生造成了巨大冲击。

什么样的价值观是科学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确与否。

本文尝试探讨当今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代的形势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表现
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自觉认识,其核心是对人生的目的、对社会的态度和对道路的健康选择。

一个人不能没有价值观,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没有带有普遍适用性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教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说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1、人情观念淡漠,责任感缺失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西方利己主义
的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种社会形势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周围的人,漠不关心。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从一个方面动摇了知识分子的精英位置。

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人将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盲目的追求赚钱甚至荒废学业,想自食其力固然是非常好的,但因此荒废学业,对于大学生是无益甚至有害。

许多人也甚少参加集体活动,部分人认为这是无用的,因为没有一点点对他们有用的利益,集体观念也就因此单薄。

2、法律观念薄弱,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作为青年中素质较高的群体,我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应该更加熟悉法律知识,但是,现实恰恰相反。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从媒体报道或者显示生活中听到大学生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等心理特点,利用大学生开展一些诈骗活动。

暑假,寒假结束之后,有的学生常常需要学校从传销组织中解救出来。

3、理性精神缺失,功利思想泛滥
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对外来思想接受较快、较为敏感的是当代青年大学生。

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而西方思想也伴随着西方的文艺作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一些大学生经受不住西方文化的诱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的情绪,并对执政党表现出不信任的情绪。

这种主流意识上
的不信任的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怀疑的情绪一旦与其他信仰相结合很可能会让大学生的信仰产生动摇,并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大学生价值观负面导向的原因
1、后现代文化的传入
后现代文化伴随着西方的媒体。

网络进入到了大学生的视野并为部分大学生所接受。

他们接触这一思潮,并不是通过阅读原著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他们崇尚这种看上去十分前卫实际上无深度、平面化的文化现象。

这种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部分大学生或多或少地遵循着唯利是图,贪图享乐的生活准则,拒绝深度思考。

2、文化多样性的现状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紧密联系,从另一个方面也是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文化的交流。

西方文化业已各种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全球主导化的文化思维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

文化多样性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情感,导致大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薄弱。

甚至部分学生接受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非民族国家化概念”。

这种意在消除国家意识形态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面临危机。

3、大众媒介的兴起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等各种大众媒介兴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不可否认,大众媒介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
利,可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是众多大众媒介讲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众多的精神偶像得不到推崇,相反一些娱乐偶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部分大学生缺少良好的精神引导,找不到自己可以学习的标杆。

三、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导向
1、传承传统文化,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学习与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意识。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创造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

”并以此来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规范大众文化,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
大众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理念,对于大众文化的规范不能仅仅只依靠法律的规定。

应该通过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介入,将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注入大众文化中,结合大众文化轻松,容易使人接受的方式,传递精英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健康思考,理性思维。

3、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取向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规定,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社会转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和困惑,这个时候,必须有科学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大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的在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做出选择。

在文化多元性的今天,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在文化的交流中进行价值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