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轴》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轴》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画数轴。

(2)通过自学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同时也能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3)引导学生能理解数轴上的点表示说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它来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认识数轴,画数轴,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师提问: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们知道些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
学生谈预习感受:A、自己收获的知识 B、存在的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谈预习感受,第一检测预习情况;第二可以直接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时间2分钟)
二、分组讨论:
根据几个同学谈的预习感受,整理出收获的知识点以及存在的困惑点。

然后进行分小组讨论:
1、什么是数轴?数轴必须要满足的哪三个要素?
2、力争准确无误的画出一条完整的数轴。

3、解决同学提出的困惑(例如:是否可以取向左为正方向?)
设计意图:课堂上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同学来解答,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给了学生锻炼自己,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机会。

(时间5分钟)
三、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请小组派代表来一一阐述刚才提出的问题,若有说不完整的,可以请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或者是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一般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2、请三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画出了三条数轴。

(1)
(2)
(3)
再请其他组的同学判断画的是否正确?并且讲明错误的原因。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归要点,从而得出一条规范的数轴要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时间10分钟)
1.问题1:请你思考: +3,-4,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4
1,-1.5呢? 2.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问题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23, -3.5, 0, 5, -4,2
3 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
4 ? 数轴的作用有哪些?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寻求策略及解决,得出结论,观察归纳得到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时间10分钟)
四、自我检测:
1.指出数轴上点A 、B 、C 、D 分别表示什么数,并说出他们的相反数.
2.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4,3.5, -1.5, 3
21 ,0 ,2.5. 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

活动方式:
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订正强调要点;
归纳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时间10分钟)
五、归纳小结:
问题:本节课你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这节课收获。

设计意图:
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学生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

(时间2分钟)
六、布置作业:
作业: 习题2.2(时间1分钟)
七: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