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三)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三)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一
——一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传热方式
恒定的热作用
ti
te
——通常用于采暖房
间冬季条件下的保温
设计
周期热作用
ti
te
——用于空调房间的 隔热设计
ti
——用于自然通风房
间的夏季隔热设计
te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二
——平壁的稳定传热
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稳定传热过程
3、若围护结构存在圆孔时,应先将圆孔折算成同等面积 的方孔。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五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建筑设计中常用封闭空气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
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有:
导热、对流和辐射。
其中:主要是对流换热(30%) 和辐射换热(70%))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五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一、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分析:
传热过程中,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包含导 热、对流以及辐射换热三种方式。
当围护结构受到恒定热作用时,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和通过围护结 构的传热量会处于一种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定传热状态。
稳定传热特征:
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处处相等。即对平壁内 任一截面,其流进和流出的热量相等;
The End Thanks!
例如:铝的辐射系数 0.25~0.96 J/(m2hk4)
4——间层内有一表面贴有铝箔 5——间层内两表面都贴有铝箔
增效不显著!故以一个表面贴反 射材料为宜
•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大小和间层厚度,壁 面温度,间层所处位置等多个因素有关, 表1.1所列数据可作参考。
• 提高窗户保温性能的措施之一是设置空气 间层,如中空玻璃,双层窗,充惰性气体 窗(热阻可提高15%,隔音),抽真空窗 等。
多层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 和
12
34
n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四
——材料层热阻的计算分析
2、经过组合壁的导热
如图,平行于热流方向沿材料层中不同材料的界面将其分隔为Ⅰ、Ⅱ、
Ⅲ等部分。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热阻RⅠ、RⅡ 、RⅢ
设组合壁的平均热阻为 : R

R


F
R
F
F F R
FN FN
设: ti > te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
t 关系。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
注:
i
te
建筑热工中的“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
地板、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 稳定传热是指我们所研究的物体或者体系,无论整体
还是局部都保持与时间无关的恒定温度状态。通常指采 暖房屋冬季条件下的保温设计。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四
——材料层热阻的计算分析
1、经过多层平壁的导热
凡是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称为“多层壁”,例如双面粉刷的砖砌体。
设 i e,且θ不随时间变化 2、3 表示层间接触面的温度。
整个平壁看作三个单层壁组成,分 别计算通过每一层的热流强度。
tiθi
θe te
λ1 λ2 λ3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二
三、外表面散热阶段
——平壁的稳定传热
季节
表面特征
e Re
冬季 外墙、屋顶、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表面 23.0 0.04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楼板 17.0 0.06
闷顶、外墙上有窗不采暖地下室上面楼板 12.0 0.08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6.0 0.17
........ RN
.......

(
Ri


Re)

其中:F是各部分在垂直热流方向的表面积m2
注: ——修正系数,
1、当围护结构有两种材料组成,1 为较大值,2为较小 值,按2 / 1取值
2、当围护结构有三种材料组成, 1 为较大值, 按比值 (2 +3)/ 21 取值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二
——平壁的稳定传热
传热过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内表面吸热阶段
ti>θi ,内表面以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吸热
qi qic qir (ic ir )(ti i )
qi i (ti i )
qi ——平壁内表面吸热量w/m2
qic
——室内空气以对流形式传给平壁内表面 的热量
Ri

1
i
经验数据:
表面特性
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 突出物的顶棚(h/s0.3)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h/s>0.3)
内表面热转移阻 Ri
I W/(m2•K) 8.7
RI (m2•K)/W) 0.11
7.6
0.13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二
——平壁的稳定传热
二、平壁材料层导热阶段
q

i e d
1、结论:普通空气间层的传热量 中辐射换热占很大比例,要提高 空气间层的热阻须减少辐射传热 量。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五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2、减少辐射换热量的方法: 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效果不够显著)
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等)
一般建筑材料的辐射系数: 4~4.5 J/(m2hk4)
d1
d2
d3
θi θ2 θ3 θe λ1 λ2 λ3 d1 d2 d3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四
——材料层热阻的计算分析q1ຫໍສະໝຸດ 1d1( i
2 )
q2

2
d2
( 2
3)
q3

3
d3
( 3
e )
稳定导热条件下: q q1 q2 q3 否则θ会随时间变化!
q
i e
i e
d1 1 d2 2 d3 3 R1 R2 R3
其中:R1 、R2 、 R3分别为第一、二、三层的热阻 q
对于n层多壁层的导热计算公式可依次类推为:

1
n1
n
Rj
式中每一项 Rj 代表第J层的热阻, n1 为
j 1
第N层外表面的温度。
结论: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五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2、水平间层中
*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
*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
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此时自然对流 换热最强。
二、不同传热方式的传热量比较:
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
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高低 有关。1—纯导热换热量;2—对流换热 量;3—总换热量
qir
——室内其它表面以辐射形式传给平壁内 表面的热量 w/m2
ti θi
te
i ——平壁内表面的热转移系数 w/(m2K)
ti ——室内空气及其它表面的温度
λd
i ——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二
一、内表面吸热阶段
qi

(ti i ) 1 i

(ti
i )
Ri
——平壁的稳定传热
1、垂直空气间层中,θ1>θ2
*当间层厚度较薄时
热气流和冷气流相互干扰,形成局部 环流,使边界层减薄。
*当间层厚度很薄时(d<0.5cm)
气流的流动困难,气流近似为静止, 对流换热很弱,
*当间层厚度增加(d>10cm)
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干扰程度逐渐 减小
*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自然对流情况类似。
tiθi
θe te
q ——通过平壁的导热量 w/m2 e ——平壁外表面的温度 ℃
λd
三、外表面散热阶段
θe >te ,外表面把热量以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给室外的空气
qe e (e te )
e ec er
qe ——外表面的散热量, w/m2 e ——外表面的热转移系数, w/(m2K)
夏季 外墙和屋顶
19.0 0.05
第一节、稳定传热之四
——材料层热阻的计算分析
材料层的热阻
常见的围护结构有:单一材料层、组合材料层和封闭空气间层等
(一)单一材料层的热阻
(二)组合材料层的热阻 R0 Ri R Re
组合壁:在建筑工程中,维护结构内部个别材料层常出现两
种以上材料组成的组合材料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