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

一2003-2010上半年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1 2003年油价波动情况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颠簸度过。

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美-伊战争、SARS全球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加快、美元贬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OPEC未启动价格控制机制等,都是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或因石油引发、或影响整个国际石油工业。

2003年油价总体偏高,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活跃,产量和消费量增加较快。

2003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和年末上扬明显,全年总体走高。

1~3月,在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的延续、天气寒冷、OECD成员国原油储备偏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除阿拉伯轻油和迪拜原油外,WTI、布伦特和米那斯原油月平均价格均在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

OPEC两次调高生产配额也没有解决问题。

4~5月,随着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结束、天气转暖、美-伊战争初见分晓,油价下跌。

美对伊开战后,市场预期联军速战速决,对中东出口影响不大;伊拉克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同时,委内瑞拉产量回升。

这些是导致油价开始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6~8月,伊拉克恢复原油出口的困难重重,欧佩克得以顺利抽紧资源,OECD主要成员国库存持续偏低导致油价迅速反弹.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美国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明显增加,OPEC9月的减产使油价在2003年下半年持续走高。

2003年, WTI、布伦特、阿拉伯轻油、迪拜和米那斯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1.12、28.88、26.07、26.77和29.21美元/桶,总体较高(表1)。

OPEC数据显示,其2003年一揽子油价平均为28.10美元/桶,比2002年高15.4%,也高于OPEC设定的22~28美元/桶的目标区间。

这一价格也达到了自1984年年初以来的OPEC 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的最高水平。

2 2004年油价波动情况2004年国际油价扶摇直上、连创新高,并在10月25日升至55.67美元/桶的高位。

这一始料不及的局面打乱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相对平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对高油价拖累世界经济的担忧日渐强烈。

2004年国际油价的波动具有5大显著特点。

其一,2004年成为21世纪第3个高油价之年。

进入21世纪的5年来,国际原油市场4种代表性原油的年平均价格在2000年升至高位,又经过厂2001年的大幅度下跌之后,基本上处于平稳上升的通道之内。

但是,第2个高油价之年的2003年的年平均价格仅略高于2000年的水平,而2004年却出现了突升,使国际油价达到了20多年来的高水平。

其中,在美国WTI原油出现的3个年平均价格在30美元/桶以上的年份中,2003年仅较2000年高2.27个百分点,而2004年却较2003年高33.58个百分点。

布伦特原油的年平均价格水平也呈现同样的趋势,2003年还较2000年低了0.32个百分点,而2004年却较2003年高33.65个百分点。

迪拜原油则突升了25.7个百分点,OPEC一揽子原油突升了27.77个百分点。

至2004年10月25日,WTI原油价格升至55.67美元/桶之时,国际油价已上涨40%以上。

即使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一价格水平依然处于1986年来的高点。

其二,国际油价屡创历史新高。

这是国际石油市场近几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一是市场连续突破了国际油价的几个重要心理关口。

2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在20天内连破3关,突破了40美元/桶的心理防线。

同时连创3个第一次,即在5月11日美国的WTI原油升至40.15美元/桶,第一次创该原油交易的13年高点;6月1日升至42.45美元/桶,第一次创该原油开始交易21年的高点;5月25日OPEC—揽子油价升至37.36美元/桶,第一次创13年高点。

3季度国际油价重拾高位攀升之势,美国WTI原油两次冲击50美元/桶价位,并于9月底突破50美元/桶。

4季度国际原油持续价格上涨趋势,终于在10月25日突破了55美元/桶价位,升至55.6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二是季、月平均价格节节升高创20年之最。

2季度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4种代表性原油价格不仅屡创新高,其3、4季度的平均价格也均升至近2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轻质低硫的WTI原油3季度较2季度上升15%,较2003年同期上升46%;4季度较3季度上升9.53%,较2003年同期上升54.89%。

布伦特原油3季度较2季度上升16%,较2003年同期上升44.93%;4季度较3季度上升9.47%,较2003年同期上升53.75%。

迪拜原油3季度较2季度上升了9.6%,较2003年同期上升了37%;4季度较3季度下降32.08%,但较2003年同期上升29.44%。

OPEC7种原油一揽子油价较2季度上升13.5%,较2003年同期上升42.1%;4季度较3季度上升2.21%,较2003年同期上升38.4%。

同样,上述4油种的月平均价格也分别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

数据表明,美国的WTI 原油全年12个月的月平均价格均在34美元/桶以上,其中有7个月的月平均价格保持在40美元/桶以上的高水平,最高的10月份达到了53.09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全年12个月的月平均价格均在30美元/桶以上,其中有5个月的月平均价格保持在40美元/桶以上,最高的10月份达到了49.38美元/桶。

OPEC一揽子油价除2月份之外,也均保持在30美元/桶以上的水平,最高的10月份达到了45.28美元/桶。

其三,价格波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以美国纽约交易所WTI原油为例。

自5月11日油价升至40.15美元/桶,至10月25日升至55.67美元/桶,再至12月10日回归至40.71美元/桶,期间升幅高达38.7%、降幅高达26.9%。

3、4季度是国际油价波动最为频繁、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段。

例如8月20日至8月30日的10天中美国WTI原油价格由48.90美元/桶降为42.28美元/桶,降幅高达13.54%。

在10月25日至11月24日的一个月内,WTI 原油价格由55.67美元/桶急剧降至11月16日的46.11美元/桶,降幅高达17%;其后又急剧飙升至近50美元/桶,升幅高达7.22%。

创3年多来单日跌幅最大的是11月30日至12月1日,期间WTI原油价格由49.13美元/桶降至45.49美元/桶,跌幅7.14%。

可见,2004年国际油价波动之剧烈是国际石油市场历史上十分罕见的。

其四,轻、重质原油的价格差增大。

2004年由于市场对轻质低硫原油的需求十分旺盛,供应紧缺,而OPEC增产的却大部分是重质高硫原油。

有迹象表明,这种状况使市场对重质高硫原油的需要似乎已经饱满,且其供应已经过量,从而使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之间的价差自2季度以来呈急剧增大的趋势,超过了正常的价差水平。

迪拜原油与布伦特原油9月份的月均价格之差已由7月份的2.82美元/桶、8月份的3.21美元/桶剧升至7.05美元/桶,分别上涨150%、120%。

而2003年9月份两者的月均价格之差仅为1.49美元/桶,上升了5倍。

伦敦IPE交易所将两者的期货差价定为9.72/9.82美元/桶,将1月期货差价定为9.34/9.44美元/桶。

美国现货市场重硫原油贴水也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轻质低硫/重质高硫原油的差价则超过13美元/桶。

11月上旬一周的WTI/沙特重质油的差价竟高达14.10美元/桶。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国际原油市场对轻质原油的需求远远高于重质原油。

其五,原油领涨石脑油等石化原料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4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大幅波动,使石化基础原料用的石脑油价格也呈现同期大幅度上涨和波动的态势,致使亚洲石脑油的月平均价格达到14年来的最高水平433美元/吨。

在鹿特丹市场,当美国WTI原油在7月底8月初冲击45美元/桶之际,石脑油价格则突破了400美元/吨;而在8月中下旬冲击50美元/桶、55美元/桶之际,石脑油则分别突破了430美元/吨和460美元/吨,最高时达到接近500美元/吨的高位。

在石脑油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带动下,烯烃、芳烃等的价格也上升达到历史的高位水平。

例如,在8-10月份,乙烯、丙烯的月平均价格分别达到1229美元/吨和1078美元/吨,纯苯则达到了1204美元/吨。

当然,下游石化产品也随之水涨船高,价格大幅上涨。

3 2005年油价波动情况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出现螺旋式上升,在数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步入长达3个多月的漫长调整。

油价的大幅涨跌对全球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明年油价的走势,必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今年是油价剧烈波动的一年。

年初,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短暂下跌,但由于美国和欧洲地区气温骤降,导致取暖油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拉开了涨升序幕,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酝酿,在夏季油气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油价在6月底突破60美元大关。

8月底,受沙特阿拉伯国王去世和墨西哥湾飓风等因素的影响,油价月初突破65美元关口。

其后,由于国际能源机构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的威力显现、国际油价连续回调,11月一路跌破60美元、58美元和57美元关口。

但进入12月,由于美国部分地区出现寒冷天气致使天然气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在回升,每桶已过59美元。

4 2006年油价波动情况2006年初至8月,国际油价总体是波动性上升,9月国际油价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

9月25日,国家油价终于跌破了60美元/桶的心理大关。

可以看出,自2005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波动中处于上升趋势。

在2006年的7月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77.03美元每桶,此后进入下跌时期。

5 2007年油价波动情况2007年,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

全年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每桶72.3美元和72.6美元,比上年上涨9.2%和9.9%。

从全年走势看,1月上中旬,由于北美地区天气温暖导致取暖用油需求下降,国际油价延续2006年11月份以来的跌势,1月18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已降至2005年5月24日以来的最低价,每桶50.48美元;从2月份开始,OPEC国家在三个月内第二次减产,接着出现伊朗核问题、尼日利亚暴力活动等地区紧张局势都引发了市场对石油供应的担忧,国际市场油价一路攀升,7月31日WTI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78.21美元的新高;8月上中旬,美国次贷危机加深,欧美主要股市纷纷下挫,受此影响,国际市场油价也一度回落;8月下旬以来,在美国原油库存持续下降、炼厂事故频发,特别是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油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11月23日WTI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98.18美元的历史新高,比1月18日的年内最低价上涨了94.5%,至12月末油价一直在90美元左右的高位徘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