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利水渗湿药猪苓 《神农本草经》
o 【性能】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o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 o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o 【用法用量】 煎服,6~12 g。 o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鉴别用药】
o 猪苓与茯苓: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 小便不利等证。然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 益之功。而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 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泽泻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泽泻 《神农本草经》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 Sam. )
Juzep.的干燥块茎。
主产于福建、 四川、
江西等地。冬季茎叶
开始枯萎时采挖,洗
净,干燥,除去须根
及粗皮,以水润透切
片,晒干。麸炒或盐
水炒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Dianthus chinensis L.的干燥 地上部分。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瞿麦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瞿麦 《本经》
o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
o
破血通经。
【应用】
o 1.淋证。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 下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证常用药。尤以热 淋最为适宜。
o
祛风除痹。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萆薢 《本经》
o 【应用】 o 1.膏淋,白浊。本品善利湿而分清去浊,
为治膏淋要药。 o 2.风湿痹痛。 o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瞿麦 《本经》
[来源]为石竹科植 物瞿麦 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
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内停所致的 各种病证。 o 分类: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概述
o 选择用药及配伍: o 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 o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o 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
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o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茯苓《神农本草经》
【药性】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消肿、
渗湿、
健脾、
宁心。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茯苓《神农本草经》
o 【应用】 o 1.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
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 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各类型之水肿。 o 2.痰饮。 o 3.脾虚泄泻。 o 4.心悸,失眠。 o 【用法用量】煎服。9~15g。 o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服药 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具有利水消
肿作用。 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教学内容】
o 1.利水消肿药 o 掌握:茯苓(附茯苓皮、茯神)、泽泻、薏
苡仁 o 熟悉:猪苓 o 了解:香加皮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茯苓《神农本草经》
o 3.利湿退黄药 o 掌握:茵陈、金钱草、虎杖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 《本经》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
[来源]为菊科 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 燥地上部分。
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o 【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包煎。 o 【使用注意】肾阴亏虚者慎服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石韦 《本经》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 物庐山石韦 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石韦 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 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 燥叶。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 药
2020/11/28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概述
o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 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o 药性特点: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 作用趋向偏于下行,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 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概述
o 适应证: o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本经》
o 【性能】甘、淡、凉。
o
归脾、胃、肺经。
o 【功效】利水消肿,
o
渗湿
o
健脾止泻,
o
除痹,
o
清热排脓。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本经》
o 【应用】 o 1.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o 2.脾虚泄泻。 o 3.湿痹拘挛。 o 4.肺痈,肠痈。 o 【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
泽泻 《神农本草经》
o 【性能】 甘,寒。归肾、膀胱经。
o 【功效】 利水消肿,
o
渗湿
o
泄热。
o 【应用】
o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o 2.淋证,遗精。
o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o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本经》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来源]为禾本科 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var.mayuo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 熟种仁。
地肤子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 《本经》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
[来源]为车前 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或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 熟种子。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 《本经》
o 【性能】甘,微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配伍。 o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
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概述
o 使用注意: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 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石韦
【性能】 甘、苦, 微寒。归肺、膀胱 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石韦 《本经》
o 【应用】 o 1.淋证。本品药性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
兼可止血,所以凡膀胱湿热所致的热淋、石 淋、血淋见小便淋沥涩痛者,均可应用。 o 2.肺热咳喘。 o 3.血热出血。 o 【用法用量】煎服, 6~12g。
木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o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 木通的干燥藤茎。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川木通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木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o 【性能】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 清心火, 通经下乳。
o 【应用】 o 1.热淋涩痛,水肿。 o 2.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上清心火,下泄小肠之热。 o 3.经闭乳少。 o 【用法用量】 煎服,3~6g。 o 【使用注意】 有毒,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者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滑石 《本经》
o 【应用】 o 1.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o 2.暑湿,湿温。本品甘淡而寒,既能利水
湿,又能解暑热,是治暑湿之常用药。 o 3.湿疮,湿疹,痱子。 o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宜包煎。
外用适量。 o 【使用注意】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海金沙 《嘉佑本草》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海金沙
[来源]为海金 沙科植物海金 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的干燥成熟孢 子。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海金沙 《嘉佑本草》
o 【性能】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o 【功效】 利尿通淋,止痛。 o 【应用】 o 淋证。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苦寒则能清 泄湿热、故以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概述
o 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 黄等。
o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湿疮痈肿等证。临证可根 据阳黄、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选择适 当配伍治疗。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猪苓 《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 Fries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桦树、枫树、 柞树的根上。主产于 陕西、山西、河北、 河南、云南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去泥沙, 晒干。切片入药,生 用。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猪苓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冬葵子 《本经》
[来源]为锦葵 科植物冬葵
Malva crispa L.的干燥成熟 果实。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冬葵子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灯心草《本经》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灯心草
[来源]为 灯心草科植 物灯心草 Juncus effusus L. 的干燥茎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