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春耕生产技术要点
1水稻春耕生产建议选择适宜品种按熟期选择130~143天,在当地能安全成熟的品种,防止越区种植。
做好发芽试验从防范于未然的角度出发,浸种前做水稻种子发芽试验,芽率不好的及时换种,避免因播种后出苗不齐而影响插秧,造成减产。
提早整地扣棚大力推广水稻大中棚育秧,培育壮秧。
要尽早扣棚,有利于增加棚内及秧田土壤温度,提早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科学晾晒种子浸种前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确保种子水分含量一致,活化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生活力,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把握浸种时间浸种时间的长短以浸种的水温为准,最后积温达到100度为宜。
如水温恒定15度,浸种7天即可,水温20度,浸种5天,以此类推。
还应选用药效好的咪鲜胺类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以达到预防恶苗病及其他病害的目的。
适时催芽播种试验表明,是否催芽播种,出苗率差异大于10%,存在显著差异。
如遇到低温年份出芽率影响更大。
2015年播种后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的情况,为保证出苗率,种子应100%催芽播种。
精量定量播种钵盘育苗每孔最佳播种量3~5粒;机插秧盘育苗每盘不能超过120克催芽种子,每公顷用种量不能超过30公斤催芽种子,即盘育苗不能超过70克催芽种子。
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50克催芽种子,旱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00克催芽种子。
加强苗期管理水稻育完苗后要及时清理苗床两侧和周围的排水沟降低水位,排除积水,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炼苗,培育壮秧。
适时整地插秧土壤适宜的情况下,采取免耕轻耙、旋耕作业等节水整地措施,尽量减少春灌用水,以确保养苗用水需求。
并抓准农时,适期早插秧,在安全生育范围内提早插秧,尽量不插6月秧。
2水稻春播生产技术要点21选择搭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选用生育期为125~128天的水稻品种为主,对于生育期在128天以上的品种要慎重,一定不要
越区种植,严禁大面积种植未审先推的品种。
我省首选的品种如先玉335、吉东38、平安169、农大935、天农9、银河158、伊丹26等。
22对所选品种要精细处理一是选种、晒种。
认真精选种子,除去破粒、可疑粒和杂质,为提高出芽率、杀死病菌,播种前应选择好天晒种2~3天,这样才能确保单粒播种的种子的纯度和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二是播种前要拌种衣剂。
防治对象不同,所选择的种衣剂也不同。
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选择克百威含量在8%以上的种衣剂防治效果好;在春季气温低时,要注意选用防治水稻丝黑穗病的种衣剂。
对于坡地、岗地等墒情较差的地块,可选择高分子保水剂进行拌种,采用不破土,原垄种的老办法播种,提高抗旱效果。
23精细整地,保墒为主整地要以保墒、提墒和提高单籽播种的成苗率为核心。
提倡大型机械整地,灭茬、深翻、施肥、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
大型机械无法开展工作的地块,也要在土壤化冻10~15厘米,可以进犁时,及时顶浆打垄,打垄时要实行三犁成垄,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注意保墒。
精细整地无坷垃,镇压保水是目前保证成苗率的关键。
24提倡增施农家肥,分期施用化肥农家肥的有机质含量高,不仅可以培肥地力,为农作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持水保墒保肥的能力,长期施用,还可以增加耕层的厚度。
特别是山坡地和瘠薄地,耕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更应该多施农家肥。
施用方法是结合整地施用腐熟农家肥2~3吨亩。
对于化肥的施用,要分底肥、口肥和追肥,分次施用。
底肥一定要深施,结合整地,施入垄底,一般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或复混肥40~50公斤;口肥用量不宜过多,磷酸二铵5公斤左右,氯化钾6公斤左右即可;追肥最好在大喇叭口后期,水稻株高180厘米左右,即将出蓼时为宜,每亩追施尿素15~25公斤,全田撒施。
25适时晚播种,力争一次性拿全苗当5~10厘米耕层日均温度连续5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