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技术一、培育壮秧水稻育秧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秧。
什么样的苗才是壮秧呢?概括起来就是发根力强,植伤率低,插秧后返青快、分蒙早的秧苗。
若想育出壮秧,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选好秧田、整好地、施足基肥根据种稻计划,确定育苗面积。
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做秧田。
如盐碱地应洗盐,耕层含盐量降到0.2%以下。
北方一季稻区多为旱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4000— 5000千克/亩,然后整平耙细,要求畦面平,高低不过寸。
(二)做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
要求纯度高(99.5%),发芽率高(90%以上),发芽势强,整齐、饱满的种子。
1.晒种:播种之前,把种子摊放在席上,铺2—3寸厚,晒2—3天,每天翻动几次。
2.选种:一般进行风选、筛选和比重选三个步骤。
比重选的做法是,每百斤水加食盐7.5一lO千克左右,把种子放到盐水中搅拌,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秕谷杂物,取出沉到下面的饱满种子。
要求快,一般应在4—5分钟内完成。
立即用清水冲洗,将盐洗净,(取种做发芽试验)然后浸种。
3.浸种消毒:北方春播稻浸种一般3—4天,温度在12℃左右。
种子吸水达种子重的40%时即可发芽。
在浸种的过程中加1%的石灰水或代森铵,克瘟散乳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达防病目的。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1.播种期:要求适期早播。
过早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生长慢苗生长弱,容易烂秧;过晚成秧率虽高,但影响适时栽秧。
应根据气温变化、育秧方式等确定播期。
无论早晚播种都要求下种均匀。
2.播种量:随科技的发展,播量也有所变化。
薄膜湿润育秧,亩播量大体在100一125千克左右。
而旱育苗的播量在350—400千克左右。
播量大小和育秧方法、移栽苗龄有关,一般小龄苗移栽播量大些,大龄苗移栽播量小些。
二、防止烂秧和死苗水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烂秧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
烂秧包括烂种和烂芽。
这种现象在水育秧、湿润育秧和直播田常有所发生。
而死苗现象常发生在塑料薄膜育秧和旱育秧田中。
(一)烂种谷种在出苗前死亡。
原因很多,如谷种在储藏期间失去生命力或种子生命力弱;在种子消毒过程中处理不当丧失发芽力;播种过深闷死干死;长期深水缺氧闷死;播后低温种子腐烂而死。
防止烂种措施:注意育苗时保温,播发芽率高的种子,严格掌握种子处理的技术要求,适期播种,管好水层等。
(二)烂芽秧苗出苗前死亡。
原因是播种后灌水深、低温、缺氧、根不入泥和翻根倒芽。
施未腐熟有机肥,淹水情况下产生大量硫化氢,秧苗中毒死亡。
盐碱地在长期淹水情况下藻类繁殖,使床面形成一层泥膜,泥膜将种子托起,根扎不下去,造成烂芽。
灌的水含盐量过高。
绵腐病危害等。
防止烂芽措施:保温、灌浅水,清沟排水换淡水,用硫酸铜液0.05%喷洒灭菌。
(三)死苗出苗后秧苗死亡。
原因主要为感染立枯病。
有四种情况:幼苗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打绺青枯。
此外还因管理失误造成死苗,如薄膜烫伤秧苗致死。
防止立枯病:播前用敌克松500一1000倍液每平方米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后喷洒65%一70%敌克松原粉的1000倍液,每平方米1.5千克。
三、水稻育秧方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育秧方法也有很大的改进,适合我国北方水稻育秧的方法也有新突破,过去水育苗的方法已很少应用。
原来的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也都有所变化。
而现在群众应用的有薄膜育秧、工厂化育秧、与机插相配套的干旱育秧等。
(一)塑料薄膜育秧薄膜育秧是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加盖塑料薄膜保温,于春寒时提早育苗的一种办法。
由于覆盖薄膜,利用太阳能,膜内温度一般比气温高4—6℃,晴天最高可增加12—20℃,最低也能提高l一30C,这种育秧方法气温稳定在6—7℃即可播种。
1.覆膜方式目前覆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铺式,一种是拱架式。
平铺式的覆膜在播种后,畦面上每隔20—30 厘米放一根高梁秆,然后盖膜,以免薄膜和床面粘连影响出苗。
膜的四周压埋严实,拉上“之”字形防风绳。
拱架式在播种好的畦面上每隔1.5—2.0尺插一根弓形竹片,两端稍离开种子,整个畦面插好后,用长直竹片把各支架连接固定在畦面的两端。
拱架中间距畦面6—8寸,两边距畦面4—5寸,把膜覆在支架上,拉紧、四周掩埋严实,拉好防风绳。
2.秧田管理薄膜内温度高,容易引起秧苗徒长、烧苗,遇到连续低温又容易萎缩不长,甚至青枯死菌。
因此,加强管理是薄膜育秧成败的关键,一般分三个阶段。
(l)密封期从播种到一叶一心为密封期,把薄膜封闭严密,创高温、高湿条件,促使伸根出苗。
膜内温度30—35℃为宜,超过35℃以上,揭开膜的两端,通风降温,防止烧芽,降到摄氏30度时再封闭。
这期间一般不浇水,只在沟中灌水,不上畦面。
(2)炼苗期从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为炼苗期。
这期间膜内适温是25—30℃,晴天接近适温时揭膜通风,遇低温仍要密封。
炼苗要日揭夜盖,逐渐进行,最后达到全揭。
此时畦面可以上浅水,盖膜时排掉。
(3)揭膜期从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为揭膜期。
经过炼苗5天以上,秧苗高达2—3寸,气温稳定在13℃,基本没有7℃以下低温时,晴天上午把膜全部揭掉。
在揭膜时可上水护苗,并可施肥促苗生长。
(二)无土育秧无士育秧是在透光的温室厂房里,把种子播在秧盘里,放在秧架上,用人工加温加湿的办法,利用种子自身养分,培育龄短秧苗,秧龄一般只8天左右,在1.5—2.5叶时移栽。
是春寒情况下快速育秧并适用于机插、机播的一种育秧新技术。
1.建好厂房厂房大小适当,利于升温保温,一般育苗室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
温度能升能降,全室温差小。
阳光能明能暗。
便于操作,利用率高。
2.精细播种播种期要和插秧期严格对口,每隔5—6天播一批。
播量每亩350—400千克。
播量小秧根盘不起,不便机插。
播量过大降低成秧率。
播前种子精选、消毒严格、浸种、催芽要均匀,露白播种。
3.科学管理在发芽现青时,要高温高湿,保持温度在34—35℃,湿度在95%以上,使根、芽生长快而整齐。
如果出现拈根现象要及时镇压。
在一叶盘根期,温度不可高于35℃,否则容易干枯、烫根。
光照不足时,叶长、苗弱。
要调整室温在28—32℃,湿度在80%以上。
在二叶壮苗期,温度控制在25— 28℃,湿度在70%以上。
可保持到成秧移栽。
(三)与机插相配套水稻旱育苗这种育秧方法是天津市水稻育秧最好的方法。
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
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
可育苗集约化,生产专业化。
省种、省水,经济效益高。
适合于不同生产体制采用。
1.育秧技术(l)秧田地的选择由于是旱育苗,苗床始终不保持水层。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排灌方便的秧田地。
(2)床士配制①调酸水稻幼苗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长,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
当土壤pH值超过7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
当土壤pH值低于4时水稻发芽也受抑制。
土壤pH值以5—6 最适宜水稻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
调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酸化煤调酸剂粉碎后风化煤作载体,加入硫酸,调制成含腐植酸1.5%,pH值3的调酸剂。
把床土调制到pH值6,效果良好。
b.酸化草炭调酸剂粉碎草炭为载体,即干草炭50千克,加15%的稀硫酸15千克,制成pH值3的调酸剂。
c.糠醛渣调酸剂糠醛渣是生产醛糠的副产品,糠醛渣的酸化强度pH值2—3,可直接用来为床土调酸,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d.硫酸调酸剂将浓硫酸稀释8一10倍,按调整到要求pH值所需剂量,直接加入土中,搅拌均匀备用。
②调整床土养分盘育秧,床土厚只有2.5厘米,土层较薄,培育3.5叶小苗,播量又大,秧苗密集,每平方厘米有苗2.5株。
为使秧苗健壮生长,除要求床土肥沃,还要加入适量速效养分。
一般加腐熟马粪10%,过磷酸钙2%,硫铵0.2%。
②调整床土透性育苗床士,要求松紧适宜,以利机播、机插和幼苗生长。
土壤粘重渗透性差要加入疏松物质,如稻壳等。
可达机插不漂秧,不散块,秧苗生长良好。
④床土配制方法床土最好用菜园士,或旱田地士。
连同马粪粉碎过筛(筛孔6—8毫米),不可过细,以保持通透性。
不能混入石块。
床土经过调酸剂调酸,与磷肥、硫铵,马粪或稻壳混合搅拌均匀,堆放好备用。
(3)播种可用动力机播,亦可用框架人工手播。
不论什么播种方法,要求下种均匀,每盘或框架下种量要准确。
用框架播种,播前做好框架。
用薄铁板(厚2—3毫米,宽2.5厘米)焊接成,每个框架有两排长58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无底空格,空格大小与插秧机秧箱相符。
如20厘米正好是插秧机秧箱宽,58厘米正好是秧箱的高,一般做成8一12空格的框架。
①育秧地面平整将准备好做育苗的地块整平,要求高低误差不超l厘米,表土细粉无明暗坷垃。
②苗床铺膜在平整好的育苗地面上,按框架大小先铺一层有孔的薄膜,膜的宽度为框架宽的1.2一1.5倍。
在铺好膜的地面上摆好框架。
②填入床士框架放整齐不留空隙,填人配制好的床士,厚2厘米,刮平。
播种之后,再填人0.5厘米厚的床士,正好与框架平。
④播种用机播或人工手播种,一般播散两遍,每框架的下种量计算好,严格掌握播量,并使种子均匀分布在每个空格内,播完后轻轻镇压,喷敌克松1000倍液(每平方米用药6克,兑水6千克),盖床土0.5厘米。
起去框架,盖好薄膜,盖膜采用平铺或小拱棚均可。
③浇水播种后浇水,要浇足浇透,以确保水稻顺利发芽出苗。
浇水后渗干不存明水,如水过量存有明水时,将多余的水放掉。
(4)苗期管理出苗后也要注意通风、炼苗,防止烧伤秧苗。
遇干旱情况时注意浇水,防止返盐影响稻苗生长。
并根据苗情施肥,确保秧苗健壮。
秧龄三叶—心时便可移栽。
秧龄一般在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