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育观
(四)教育的使命体现:
1、教育要引导人热爱生命,使热爱生命称为 生活意义的不竭源泉; 2教育要引导人寻找自我,理解生活; 3、教育要引导人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充盈个人生活的意义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4、教育要引导人与环境积极对话,建构与世 界的新型关系,拓宽生活空间,践行充实富 有意义的人生。
(7)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2. 理想的校长
(1)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2)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 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3)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 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4)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五)在理解“教育”的内涵时应把握的三个观
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教育在内涵上体现的四个特点:
⑴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 ⑵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⑷学习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教育者
教育资源
教育要素
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教育方式
人 财 物 政策 制度 环境 …
学习者
教育者的特征和作用
1.教育者有三个特征: (1)主导性: 教育者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主导教育活动的 进行; (2)目的性: 教育者的一切活动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明 显的教育意义; (3)社会性: 教育者接受社会的委托,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1.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培养人,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实 现,使个体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社会化的含义: 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 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 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2.教育的工具职能
(1)经济职能: 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其 本质是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最基本的社会活 动,是人和物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4)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 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5)理想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 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6)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 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教育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理想
第一章 教育的认识
第一节 教育的理解
第二节 理想的教育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教学目的: 1.明确教育的含义; 2.明确教育的基本组成要素; 3.了解什么是理想的教育; 4.了解现代教育时代特征; 5.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培养规格和要求。 重点难点: 教育含义的认识; 教育要素的组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三、教育的国际化
1.教育目标国际化; 2.课程内容国际化; 3.教育渠道国际化。
四、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的三层含义:
(一) 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
(二) 教育的个性化或个人化; (三) 学校的个性特色。
五、教育的信息化
(一)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
(二) 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进而学会创造信息; (三) 促进学校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 (四) 进一步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
2. 教育者的两个作用 (1)指导作用: 一是定向,即为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方向,为学 习者的努力提供方向;二是选择,即确定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等。 (2)管理作用: 通过对教育活动特别是课堂和班级的管理,创造 一种教育秩序,以使教育者的指导更有富成效。
思考
为什么把受教育者改为学习者?
肯定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使受教育者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
第一单元
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何谓教育观?
教育观即教育观念,指人们对于什么是教育、教育的 本质、功能、价值、意义等的判断和看法。 教育观念是指导人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理论前提,它直接 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
(如教育是一种消费行为,还是一种投资行为) (又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第一单元
一、何谓“理想的教育” “理想的教育”即指“良好的教育”。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 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描绘理想的教育
二、理想的教育在实践上的追求 1.理想的学校 2.理想的校长
3.理想的教师
4.理想的学生 5.理想的父母
1.理想的学校
(1)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2)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源自校;(3)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4)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5)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6)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教育的终身化
1.终身教育的含义 1965年保罗· 朗格朗(法国)提出:一个人的教育不能只 限于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必须终身接受教育。
2.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 ⑴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⑵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教育 ⑶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⑷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 ⑸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3.终身教育的现实意义
(5)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6)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 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7)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 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8)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 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教育的经济职能就是教育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凝聚 到个体身上,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将个 体培养成具有一般劳动力的个体,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政治职能: 政治的含义: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孙中山提出: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政治的深刻根源是经济,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及各阶 级之间的斗争,核心是国家政权,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法 以及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活动。 教育的政治职能就是通过教育的政治教化,使学习者接 受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意识形态,掌握统治阶级需要的行为规 范,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服务,最终达到个人政治社会化, 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政治职能仍在不断加 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目标中都强调 本国合格公民的培养。
一、教育的含义 (一)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 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二)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对学习者(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我国最早的学校(虞舜时代)名称:“校”、“序”、 “庠”。
5. 理想的父母
(1)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 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 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 的父母; (2)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 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 快成长的父母; (3)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 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要素就是构成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教育的要素包括: 1.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2.学习者: 相对于教育者而言,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学生) 3.教育影响: 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事物和活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 (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方式等)
一、教育的民主化 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 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积极性”等特点。 教育民主化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管理民主化;
3.教学民主化。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的民主化 二、教育的终身化 三、教育的国际化 四、教育的个性化 五、教育的信息化
(4)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 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于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的父母; (5)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 一诺千金的父母;
(6)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 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7)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 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8)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 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的父母。
第二章 教育的意义 教学目的: 1.了解教育的意义; 2.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主要内涵;人的 发展界定;文化的含义。
重点难点: 教育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意义
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通过人的培养而促进人的社会 化进程的实现。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把其职能向前引申一步, 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精神文明 的发展。 一、教育职能的类型 1.教育的基本职能 2.教育的工具职能 3.教育的派生职能
(7)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 任感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