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白蛾的防治

美国白蛾的防治


4.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有4个危害特点:一是危害严重:美国 白蛾危害林木、果树、农作物、花卉、蔬菜等300 多种;能在2-3天内把树叶全部吃光,在无食物下 能活15天,对林业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二是繁殖力强:一年繁殖3 代,雌蛾平均产卵量800粒,最高能达到2000粒, 春季1只雌蛾产的卵,一年之内繁殖2亿头。三是传 播途径广: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流通、 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四是严重扰民:幼虫 到处乱爬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爬附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体上刺蛰 寄主进行补充营养。
④ 放蜂量的确定
放蜂量按蜂虫3:1的比例掌握。周氏啮小蜂的雌雄比为45~96:1, 放蜂时的雄性个体数量可忽略不计。
计算公式:TN=W×EN×3 (TN-总放蜂量,W-美国白蛾网幕数, EN-每网幕中美国白蛾幼虫平均数量)
总放蜂量要根据美国白蛾的数量确定。方法是在美国白蛾网幕幼虫 期,随机剪取20个网幕,计算平均网幕幼虫数。用随机抽样法,调查每 株树的平均网幕数,再根据当地林木总株数计算出总网幕数,根据总网 幕数和每个网幕内的平均幼虫数计算本地美国白蛾的总数,最后计算出 需要的放蜂总量。
▪ 威海市4县(市、区)发生1万亩, 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 范围涉及71处乡镇、11423个村庄、部队、企事业单位,道路2159km。
▪ 滨州市7个县(市、区)发生18万亩, 疫情涉及滨城区、沾化县、无棣县、 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49个乡镇办事处、 389个村庄、部
队、企事业单位,道路1274km。
■日照市1个县区 东港区,0.1万亩。
■泰安市1个县区 肥城市,0.1万亩。
■聊城市2个县区 东阿县、茌平县,0.5万亩。
山东省美国白蛾疫情分布图
3、美国白蛾的发生历史
1982年我省首次在威海的荣城市发现美国白蛾。至今已经25年了, 我省美国白蛾的发生大体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85年,地点荣城市,有7个疫情乡镇,36疫 情个单位,1935株树木受害,1985年扑灭。
主要寄主植物种类
主要喜食树种
一般喜食树种
危害农作物的种类
糖槭、桑、榆、山楂、赤杨、枫杨、核桃楸、 高粱、玉米、大豆、花生、
杏、臭椿、花曲柳、 胡桃、杨、柳、桃、李、 向日葵、南瓜、葫芦、黄
水曲柳、法国梧桐、 板栗、山定子、樱桃、 瓜、茄子、辣椒、马铃薯、
泡桐、白蜡等
樱花、丁香、苹果、梨、 番茄等
葡萄等
▪ 烟台市有10个县(市、区),全市美国白蛾发生面积15万亩。分布芝罘
区、牟平区、福山区、蓬莱市、龙口市、栖霞市、莱阳市、海阳市、长
岛县、莱州市等以及昆嵛山林场,73个乡镇办事处、 930个村庄、部队、 企事业单位,道路535.6km。
▪ 潍坊市3县(市、区)发生面积3万多亩,分布寿光市、昌邑市、寒亭市, 范围涉及13处乡镇、324个村庄、部队、企事业单位,道路882km。
为防止美国白蛾的传播和蔓延,凡是美国白蛾疫地调出的苗 木、木材、鲜果、包装材料和交通工具等实行严格的检疫。
1、产地检疫 各检疫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的规定,秉公执法。
2、调运检疫:充分发挥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的作用,严格查验检 疫单证和调运货物,发现检疫对象,要严格进行除害处理。
(三)防治技术措施 1、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国光苹果花开初期。 国光苹果花开盛末期、刺槐花开初盛期。
刺槐花开末期。
第 卵孵化初期
桑椹出现、板栗放叶期。
一 代
1-3龄幼虫期(幼虫网幕) 板栗花开初期、小麦成熟期。
3龄幼虫期
桑椹初红期。
5-6龄幼虫期
桑椹变紫落果期。
一代成虫期
合欢树开花盛期。
三 3龄幼虫期
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龄幼虫期


老熟幼虫下树期
玉米成熟收割时期。 小麦播种期。
美国白蛾世界分布示意图
1、分布
三、发生危害
北京大兴等9 个区县发现
我国目前发生
范围仍控制在辽、 冀、津、京、鲁、 陕6个省、市。美 国白蛾给这些省、 市的园林、城市绿 化造成了严重的危 害,酿成了重大损 失。
3、山东省疫情发生、分布

目前,全省有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滨州、淄博、济南、
德州、日照、聊城、泰安12市,64个县,491个乡镇发生美国白蛾疫情, 为害面积103万亩。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山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008年4月
一、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昆虫,属鳞翅目,灯蛾科,俗名秋幕 毛虫,网幕毛虫(Hyphantria cunea Drury)
成虫交尾

•卵•卵
成虫
美国白蛾生活史
卵 幼虫
▪ 成虫
雄成虫:体长9-17mm,触角双栉齿 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使用方便、有效期长(即一个诱芯可在春夏两个世代连
续使用)等特点。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诱虫
距离约为400m,100m以内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设置高
度对诱虫效果亦有很大影响,春季以树冠下层枝条
(2.0~2.5m)为宜,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m)
诱虫效果最佳。
灯诱
美国白蛾物候期表
三 始见期 代 高峰期 成 虫 盛末期至结束
幼虫 群居吐丝结网,在
网中取食叶片,周而复始, 严重危害时整株树叶被吃 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 株树死亡。然后转移到树 下,取食其它农作物,如 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 菜以及玉米、大豆等农作 物。种群数量大时老熟幼 虫入户,甚至爬到饭桌上, 严重扰民。
杨 、 榆 、 戚 等 树 木 被 害 状
臭椿被害状
老龄幼虫
低龄幼虫
▪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
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 到第四腹节的3/4处。臀棘8-17根, 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
一年三代,以蛹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 发生期在每年4月20日至10月10日。
卵(一代,4月下-5月上旬;二代,6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 旬)。幼虫(一代,5月下旬-6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8月 上旬;三代,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蛹(一代,6月中 下旬;二代,8月上旬;三代,10月中旬-下年4月中旬)。 成虫(三代,4月中下旬;一代,7月上中旬;二代,在8月 上中旬)。
单位。每调查单位要抽查10%-30%的树木,观察树
上网幕。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
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
② 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
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抽样检查。
③ 在监测区,可常年用灯诱或性诱方法定期、定时进
行动态监测。
人工合成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节气在寒露前后,有寒流来,但气温有回 升,幼虫再上树。
滨州市沾化县小周村测报点
建立日报告制度和省际间信息通报制度。各地对发现疫情, 要 当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省级林 业主管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 , 2 日内报至国家林业局 并向周边省市进行通报。
(二)检疫 封锁
(二)生物学特性
▪ 成虫 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 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飞翔能力较差, 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 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 外光线)稍强些。对 腥臭味比较敏感。
▪ 幼虫 食性杂、食量大、耐饥饿强。适应性比较强,如环境 恶化,5龄后的幼虫可提前化蛹。 取食前吐丝结网,3龄左右 网。幕较大,从5龄开始破网分散为害—进入暴食期7龄幼虫断 食15天后、再喂食物可继续完成化蛹。
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老熟幼虫的活动习 性也 给人们日长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发生危害
1、 世界分布
美国白蛾,分布于北纬19°~55°的广大地区。包括匈牙 利、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法国、 西班牙等。在亚洲已从日本传播至韩国、朝鲜和中国。
由于这种害虫具有传播速度 快、繁殖力强、危害寄主植物 多、取食量大等特点,因而常 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在上述欧洲、亚洲国家 都曾大发生,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而被列为国际检疫害虫 。
柞蚕蛹
柞蚕蛹里中寄生蜂
③ 林间释放时间
周氏啮小蜂放蜂最佳时期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美 国白蛾有世代重叠现象,在美国白蛾第1代幼虫下树前(6月20日-30 日)、第2代幼虫下树前(7月20日—8月初)、第3代老熟幼虫化蛹前 (9月中下旬)。放蜂应在25℃以上晴朗天气进行,10-16时之间。此时 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
代:7月中下旬、越冬代:9月中旬)。
2、调查地点:①在监测范围内或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城乡绿化带和 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②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 机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③ 沿公路、铁路及沿途 村庄的树木。
3、调查树种: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糖槭、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 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核桃、樱花、枫杨、苹果、樱桃、杨等。一般 喜食树种有: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荆、丁香、金银木、葡萄等。
⑤ 放蜂方法 放蜂时,用皮筋将人工繁育的刚开始羽化出蜂的寄主茧
套挂或直接挂在树枝上,或用大头针钉在树干上,让小蜂羽 化而出。用试管或指形管繁殖的小蜂可直接将管放在树干基 部,拔开棉塞,让小蜂自行飞出。
◆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美国白蛾大发生,威海、 烟台、、东营发生疫情。涉及88个乡镇,1083单位,受害树木10万 株,网幕26.48万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