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张仲景应用麻黄汤经验探讨_张广梅
张仲景应用麻黄汤经验探讨_张广梅
综上所述,笔者 认 为 麻 黄 汤 不 仅 可 以 治 疗 伤 寒,也 可 治 疗杂病。其主治功效,与麻黄有必然的关系。
仲景应用麻黄的经验多体现在配伍方面。麻黄的配伍, 可谓活泼泼地! 配桂枝,温经解表; 配杏仁,宣肃肺气,调理 治节; 配甘 草,肃 肺 布 水,引 肺 气 下 行,“通 调 水 道,下 属 膀 胱”; 配附子,温阳散寒; 配石膏,解表透热; 配干姜、细辛、五 味子,宣肺化痰而不伤肺气; 配升麻,轻宣郁阳使下陷之邪仍 从外而解; 配白术,宣肺燥湿; 配薏苡仁,宣肺渗湿。配连翘、 赤小豆,宣肺清热利湿。后贤更演化出诸多配伍: 如麻黄配 熟地,通络补血; 麻黄配苍术,宣化湿热; 麻黄配大黄,宣肺通 腑; 配甲珠、路路通,通瘀排精; 配淫羊藿、阳起石,兴阳起萎; 配当归,养血通络; 配半夏,散寒利咽等等,不一而足,进一步 丰富和完善了麻黄的配伍。
摘要: 麻黄汤系仲景治疗伤寒的主方。张仲景临床应用麻黄和麻黄汤的范围大大超出了解表药和发汗剂的范畴,而广泛用于多种内伤杂病。 关键词: 张仲景; 麻黄汤; 伤寒病; 内伤杂病 中图分类号: R222. 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 - 5028( 2010) 08 - 0731 - 02
麻黄汤治疗伤寒的机理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在仲
收稿日期: 2010 - 03 - 22 作者简介: 张广梅( 1971 - ) ,女,青海西宁人,硕士学位,副教授。
师病因论中的依据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因为 风寒之邪侵袭,腠理闭塞不通,营卫郁滞所致,麻黄借桂枝甘 草辛甘化阳之力开腠理布化阳气于周身,使腠理开泄,营卫 流行。这也是李杲应用风药治疗内伤病的滥觞。
那么,麻黄是否有后贤所提到的有汗禁用呢? 笔者通过
·731·
2010 年 8 月 第 30 卷第 8 期
河南中医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gust 2010 Vol. 30 No. 8
复习仲师原文认为,这些禁忌纯属自陷囹圄,麻黄的应用尚 需具体分析,仲师用麻黄根本就不是以单纯脉象或有汗无汗 为依据,这在仲景原文中描述的很清楚,如“汗出而喘,无大 热者,可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再如: “里水者,其脉沉, ……越婢加术汤主之”等等,也从侧面反映出仲师应用麻黄 注重配伍的特点。
在《伤寒杂病论》中,麻黄汤的证治范围十分广泛,但又 十分具体,在《伤寒论》中以麻黄汤为代表,还有麻黄汤类方, 如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汤、越婢汤等方。这些方的 应用同样都有相应的治内和治外范围,如大小青龙汤在《伤 寒论》中分别用来治疗外有风寒,内有郁热和水饮的证候,在 《金匮要略》中则用治水气病,前者标本俱为实证,而后者以 实证为标。当然,在治疗杂病时又夹杂了一些其他因素。因 此,方随法出,法随证变,治疗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反映在杂 病中以葛根 汤、麻 杏 薏 甘 汤、麻 黄 加 术 汤、越 婢 加 术 汤 为 代 表,依稀可见麻黄汤的影子。
·医林掌故·
王灿眉落
许敬生
(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关键词:“王灿眉落”; 张仲景; 王灿; 五石汤 中图分类号: R2 - 09 文献标识码: C
据晋·皇甫谧《甲 乙 经 序 》记 载,张 仲 景 有 一 次 遇 见 著 名文学家、“建安 七 子 ”之 一、当 朝 侍 中 王 仲 宣,王 当 时 二 十 余岁。仲景对他说: “您有病,四十岁时会眉毛脱落,眉毛脱 落半年后就会死亡。”让他服五石汤可以避免死亡。王仲宣
麻黄汤系仲景治疗伤寒的主方,麻黄为麻黄汤主药。笔 者通过认真分析仲景原文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张仲景 临床应用麻黄和麻黄汤的范围大大超出了解表药和发汗剂 的范畴,而广泛用于多种内伤杂病。兹将愚见论述于下。
笔者认为: 仲景将伤寒、杂病合论的重要出发点就是因 为伤寒和杂病的相关性,因此仲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识病和 治病方法,即以阳气的多少作为衡量疾病进退的标尺,这就 是六经病脉证辨证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脏腑表里气血均从 属于阴阳这一大前提而不再独立,在阴阳的大前提下探讨疾 病,有利于发 现 疾 病 的 本 质 和 相 关 性,同 样 也 有 利 于 治 疗。 仲景就是应用了这种体例来探讨和治疗疾病,麻黄汤自然不 能脱离这一体系。即麻黄汤与桂枝汤一样,不但可以治疗伤 寒病,也可以治疗杂病。
参考文献:
[1] 潘华信. 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 ( 12) : 521 - 522.
[2] 李志刚,王睿非,罗艳玲. 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临床应用[J]. 河南中医,2009,29( 3) : 239 - 240.
( 编辑: 李 华)
Zhang Zhongjing’s Experience in Applying Mahuang Decoction
在《金匮要略》中载有“《古今录验》续命汤”谓: “治中风 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 转侧。”其方由 麻 黄 汤 加 人 参、当 归、石 膏、干 姜、川 芎 组 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方后注中提到“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 气,面目浮肿。”这样的文字,即便是后人所补,也有明显的临 证痕迹,其所治为典型的杂病。潘氏认为: 古人持辛味治风, 藉以深入络隧,疏通血气,涤荡瘀滞[1],深得其中三味。
DOI:10.16367/j.issn.1003-5028.2010.08.044
2010 年 8 月 第 30 卷 8 期
河南中医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gust 2010 Vol. 30 No. 8
张仲景应用麻黄汤经验探讨
张广梅
(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青海 西宁 810001)
那么,仲景应用麻黄汤的依据如何呢? 笔者认为有必要 温习仲景的病因观和发病观。在《金匮要略》中,仲景提出了 几个重要的学术观点: ①生理观: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 和。②病因论: 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 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 室、金刃、虫兽所伤。③腠理的概念: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 之处,为血气所注; 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笔者认为, 这是认识仲景运用麻黄汤的重要切入点。
( 编辑: 李 华)
仲景运用麻黄的指针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那就是腠
理闭塞( 不管是皮肤,还是脏腑之纹理) ,且占主要矛盾时,开 皮肤脏腑之纹理可以扭转全局时,就要考虑应用。
《神农本草经》谓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 汗,去邪热 气,止 咳 逆 上 气,除 寒 热,破 癥 瘕 积 聚 ”。不 禁 有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那么,麻黄汤治疗里证的证据又何在呢? 仲景在论述麻 黄汤治疗杂病方面毫不隐晦,但不是以原方的形式出现,而 是稍作改头换面,如“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 为宜”。如果说麻黄加术汤治疗的属于外感风湿的话,那么, 治疗“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越婢加术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 亦主之”以及“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 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则都是治疗水饮在里的论 述。尤其在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麻 黄 细 辛 附 子 汤 方 后 注 中 提 到: “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的论述,耐人回味。
仲师在《伤寒论》58 条中谓“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 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其宗旨是,任何疾病, 其病愈机理都离不开阴阳之气趋于调和,即“阴平阳秘,精神 乃治”。而汗出愈的论述不过是阴阳自和的表现罢了,如胶 注于汗出愈的方后注而推断为必然是太阳病,则不免有因小 失大之嫌,且与临床不符。
Zhang Guangmei
( TCM Department,Medical College,Qinghai University,Xining,Qinghai,810001)
Abstract: Mahuang decoction is Zhang Zhongjing’s main prescription for cold-damaged diseas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phedra and Mahuang Decoction by Zhang Zhongjing extended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exterior-releasing herbs and diaphoretic prescriptions,they were extensively used in a variety of internal injuries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Key Words: Zhang Zhongjing; Mahuang Decoction; cold-damaged disease; internal injuries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收稿日期: 2010 - 02 - 20 作者简介: 许敬生 ( 1945 - ) ,男,安徽萧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 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732·
嫌他的话逆耳,接受汤药却不服用。过了三日,仲景见仲宣, 问他说: “服汤药没有?”仲宣回答道: “已经服用了。”仲景 说: “看您的面色证候,根本不像服过汤药的样子,您为何轻 视生命呢! ”仲宣仍然不语。过了二十年果真眉毛脱落,又过 了一百八十七日就死了。到底应验了他的话。 [原文]仲景见侍中王仲宣① ,时年二十馀,谓曰: “君有病,四 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② 。仲宣嫌其言 忤③ ,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 “服汤否? ”曰: “已 服。”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 ”仲宣犹不 言④ 。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 七 日 而 死,终 如 其 言。 ( 选自晋·皇甫谧《甲乙经序》) [注释]① 侍中: 官名。侍奉皇帝左右,备应对 顾 问。王 仲 宣: 即王灿。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②五石 汤: 古代汤剂名。③忤( wǔ 五) : 逆。谓逆耳。④言: 一本作 “信”。 [按]文中所记之事,意在赞扬医圣仲景神妙的诊病技术,不 免有些夸张。但它启示人们,要知微见著,为了避免疾病的 发生,应当接受真医的良言相劝,哪怕有些逆耳。假若王仲 宣不“嫌其 言 忤 ”,服 用 了 仲 景 所 给 之 药,也 许 就 不 会 出 现 “眉落半年而死”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