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

・心理测量与评估・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杨宏飞① 张小燕② 赵燕①③【摘 要】目的:编制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

方法: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表的初步理论结构,再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含追求高标准和在乎错两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116%;系数为01841和01835,分半信度为01852和01790,重测信度为01720和01781;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31622,GF I=0192,AGF I=0191,NF I=0187,NNF I =0190,R M SE A=01069,CF I=0190,I F I=0190。

追求高标准与S CL-90、S DS、S AS和S WLS等效标不相关,与SES的相关为01241(P<0101);在乎错误与SCL-90、S DS、S AS、SES和S WLS等效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1299、01301、01302、-01354、-01218(均P<0101)。

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 完美主义;心理测量学研究;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107-04The D evelop m en t of College Studen t Genera l Perfecti on is m Sca leY ANG Hong2Fei1,ZHANG Xiao2Yan2,Z HAO Y AN1,31 Depart m ent of Psychol ogical and Behavi or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2 Depar ment of Educati 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Abstract】O bjecti ve:To devel op a general perfecti onis m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1M ethods:Exp l orat ory and confir mat ory fact or analytic app r oaches were used t o devel op and evaluate the intra2structure of the scale1Results:Ex2 p l orat ory p rinci p le fact or analysis of the ite m s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had t w o fact ors2striving f or high goals and m in2 ding m istakes,exp laining5116%of the t otal variance1I nternal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 onbach’sαcoef2 ficient were01841and01835,s p lit2half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s were01852and01790,test2retest correlati on coeffi2 cients were01720and01781res pectively f or the t w o fact ors1The confir mat ory fat 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t indexes forχ2/df=31622,GF I=0192,AGF I=0191,NF I=0189,NNF I=0190,R MSE A=01069,CF I=0190,I F I= 01901Striving for high goal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 ons with SCL-90、S DS、S AS and S WLS,but with SES(r= 01241,P<0101)1M inding m istake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 ons with SCL-90、S DS、S AS、SES and S WLS (01299,01301,01302,-01354,-01218,P<0101)1Conclusi on s:Psychometric p r opertie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ale achieved fr om good t o exellent level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test2retest rliability and content,construct and criteria2related validity1【Key words】 perfecti onis m;p sychometrics studies;scale;confir mat ory fact or analysis;college sudent 在心理健康领域,完美主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临床观察和实证研究都证明许多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都有其完美主义的根源[1]。

早期的完美主义测量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维度,主要测量对自我的过高要求[2,3],后来的研究者着眼于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的发展。

He witt等(1989)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 witt Multi p le Perfecti onis m Scale, HMPS)[4]区分了3个维度: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他人导向完美主义和社会施加完美主义;Fr ost等(1990)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 ost Multi p le Perfec2 ti onis m Scale,F MPS)[5],区分了6个维度:个人标准、怀疑行动、关注错误、整洁、父母期望和父母批评;Terry2Short等(1995)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 onis m Scale, P NPS)[6]区分了2个维度: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 Slaney等(2001)的几乎完美主义量表(A l m ost Per2 fect Scale2Revised,APS2R)[7]区分了3个维度:理想与现实差距、次序、高标准;Presser(2002)的“适①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② 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310028 ③ 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院,南京211171应/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量表”(The Adap tive/Maladap2 tive Perfecti onis m Scale,AMPS)[8]区分了2个维度:适应和不适应完美主义。

不少研究证实,完美主义的某些成分(如自我导向完美主义、关注错误、消极完美主义、理想与现实差距和不适应完美主义等)与心理障碍有关,有些成分(如社会施加完美主义、个人标准、整洁、积极完美主义、高标准和适应完美主义等)则不然。

这些研究成果使得相应的心理健康工作更具针对性。

本研究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一般完美主义量表,为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提供资料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1初始量表的形成完美主义的定义很多,比较公认的概念是“常态完美主义”(nor mal perfecti onis m)和“神经性完美主义”(neur otic perfecti onis m),或“适应的完美主义”(adap tive perfecti onis m)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maladap tive perfecti onis m),即把完美主义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前者表现为积极追求高标准并从中获得乐趣,有利于心理健康,后者表现为努力避免失败且易受到心理伤害,不利于心理健康[9]。

我们对242名大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题目是“你认为什么是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的人会有哪些内心活动和行为表现?”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把完美主义理解为一种对人生的追求,希望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或者是为了逃避失败,防止自尊受损。

即大学生也倾向于把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其次,从5份国外完美主义量表中挑选50个反映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的项目,具体情况为,从HMPS中挑选了自我导向的、有关个人标准的8个项目;从F MPS中挑选了个人标准、关注错误两个维度的17个项目;从P NPS中挑出了6个项目;从APS2R 中挑选了反映理想与现实差距(discrepancy)、高标准(high standard)的12个项目;从AMPS中挑选了反映对错误敏感维度的7个项目。

第三,研究小组参考问卷调查结果和5个量表中的相关项目经过5次讨论,最终形成包含49个项目的原始量表。

其中,追求高标准20项,在乎缺点29项。

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得分越高,追求高标准或在乎缺点的程度越高。

112对象初测样本:145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施测,有效问卷134份(男生65人,女生68人,1人信息缺失),年龄17-23岁(21±1)。

再测样本:907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施测,有效问卷875份(男生444人,女生414人,信息缺失17人),年龄17-26岁(21±1)。

随机选取60% (562份)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余40%(349份)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间隔3周的重测信度样本:105名公共选修课学生,有效问卷80份,男生22名,女生53名,信息缺失5人,年龄18-23岁(21±1)。

效标关联效度样本:800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施测,其中400名完成问卷A(包括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0]),另400名完成问卷B(包括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 DS)[11]、焦虑自评量表(S AS)[12]自尊量表(SES)[13]和生活满意感量表(S WLS)[14])。

其中问卷A的有效问卷325份(男生166,女生153人,信息缺失6人);年龄17-26岁(21±1)。

问卷B的有效问卷361份(男生177,女生176人,信息缺失8人);年龄17-24岁(21±1)。

113统计方法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211初测结果求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的总分与项目及对应维度总分的相关,删除与本维度相关低于0145和/或与对方维度相关高于0125的项目,删除在两个维度上的相关之差小于0125的项目,最终留下22个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