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核反应堆安全

第八章:核反应堆安全


2.3、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1)




独立性原则: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发生共因故 障或共模故障,系统设计中应通过功能隔离或实体分隔, 实现系统布置和设计的独立性。 故障安全原则:核电厂安全极为重要的系统和部件的设 计,应尽可能贯彻故障安全的原则。即核系统或部件发 生故障时,电厂应能在毋需任何触发动作的情况下进入 安全状态。 定期试验、维护、检查的措施: 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人因的影响) 充分采用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4、核安全法规及安全监督(1)
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0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HAF0600)
国家核安全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的实施细则》以及以下的安全法规:
《核电厂的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0100)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020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0300)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400)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规定》(HAF0500)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国家环保局发布或批准) 《核电站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国家环保局发布或批准)
2、核反应堆的安全原则
核反应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运行时要产生大量 放射性裂变物质,反应堆和一回路是个巨大的辐 射源。核电厂的首要问题是无论在正常工况,或 事故工况下,都能把这些放射性物质安全地控制 起来,确保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 核电站采用的安全性原则是:
纵深设防,多重屏障
2.1、纵深设防
通常是通过三级安全防线的考虑来贯彻 第一级安全性考虑:要求在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中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把发生事故的几率降到最小程度。 要求:反应堆及动力装置的设计必须包括内在的安全特 性;系统对于损伤必须有最大的耐受性;设备必须有冗 余度和可检查性及运行前整个工作寿期内的可试验性。 冗余度:平行而独立地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似部件 或系统,一旦一个失败也不会影响正常运行。
2.1、纵深设防(1)
内容: 反应堆需要负的瞬时温度系数与空泡份额 运行条件下性能确实稳定的材料,才允许作燃料、冷却 剂及与安全有关的结构物 仪表控制系统必须满足要求,有充分的冗余度 建造与设备安装,按工程实践的最高标准,必须有质保 部件的设计、安装能够连续或定期检测,允许对它们进 行定期试验
1、核安全的目标
安全的总目标:
在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 居民及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辅助目标: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的放射 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 定的限值,还保证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 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哪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 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哪些会带来严重放射 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核电厂的指标:发生堆芯严重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110-4/(堆. 年),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向环境释放的概率低于110-5/(堆.年)。
第三重屏障:压力容器与一回路管道组成的压力边界 流经燃料元件的一次冷却剂是被限制在压力容器与 一个或数个一回路环路内流动的,这个压力容器与一回 路管道,组成了又一道密封屏障,可进一步防止放射性 物质外逸。后者包括从燃料棒泄漏出来的裂变产物,同 时也包括冷却剂中产生或进入冷却剂的活化物质。在绝 大多数反应堆中,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冷却剂净 化系统除去。
2.2、多重屏障(3)
第四重屏障:安全壳 所有反应堆都需安全地包容在安全壳壳体之内,后 者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扩散的最后一道屏障。 安全壳大体上一座顶上呈半球形的圆柱形密封建筑。 直径约30-40米,总高约60米。通常由厚1米的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制成,内有厚约38毫米的钢制衬套。整个一 回路即压力容器、稳压器、蒸汽发生器、主泵以及应急 堆芯冷却系统的安全注水箱等全部包容在安全壳之中。
4、核安全法规及安全监督(2)

核安全许可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规定,我国已实行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制度。由国家核安 全局负责制定和批准颁发核设施安全许可证。 核电厂的许可证按五个主要阶段申请和颁发:
• 核电厂的选址定点 • 核电厂的建造 • 核电厂的调试 • 核电厂的运行 • 核电厂的退役
2.1、纵深设防(2)
第二级安全考虑:要求核电站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保护 系统。一旦发生事故,该系统能对人身与设备进行安全 保护,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危害。 内容: 反应堆有两套独立的停堆系统 必须备有两套独立的电源。包括两路分开的厂外电源、 厂内事故电源以及能够快速启动且有一定冗余数量的柴 油发电机组。此外还应有为仪表供电的蓄电池直流电源
2.1、纵深设防(3)
第三级安全性考虑:要求在发生某些假想事故而一些保 护系统又同时失效时,必须有另外的专设安全设施投入 动作。 例如:应急堆芯冷却系统(ECCS),以防止失水事故 下燃料的熔化以及裂变产物的释放。 根据三级安全性考虑的纵深设防原则,可以制定出一套 通用的设计准则,并对核电站的各种部件、系统建立起 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等各种安全规范。
2.2、多重屏障
为了防止正常运行或事故状态下放射性物质泄漏外逸, 所有的反应堆系统设计都采用多重屏障的概念。 第一重屏障:燃料芯块 裂变碎片射程很短(10-3 cm)。除表面外,绝大部分 裂变碎片包容在芯块之中。气态裂变产物如碘、氪和氙 等核素,一部分会因扩散而从燃料芯块中逸出。第一重 屏障大约能留住98%以上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四、严重事故(1)



美国三哩岛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分别是这两类事故到目前为止仅有的实例。 由于其固有的反应性负温度反馈特性和专设安全 设施,堆芯解体事故发生在轻水反应堆中的可能 性极小。 美国三哩岛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自修)
1、核反应堆运行工况与事故分类

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
这类工况出现较频繁,所以要求整个过程中无需停堆,只要依靠控制系 统在反应堆设计裕量范围内进行调节,即可把反应堆调节到所要求的状态, 重新稳定运行。

中等频率事件,或称预期运行事件
出现几率相对较大,但后果并不严重。采取停堆、禁止提棒、排放蒸汽 等措施,可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不会损坏堆芯和一回路。

稀有事故
工作寿期内不一定发生,但仍有可能发生。少量元件可能损坏,但不会严 重损坏堆芯,一回路的完整性不会受到损坏,放射性物质可能会有微量扩 散,但不影响厂区外的环境。

极限事故
一般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对公众造成 严重的危害。
四、严重事故


核电厂严重事故是指核反应堆堆芯大面积燃料包壳失效, 威胁或破坏核电厂压力容器或安全壳的完整性,并引发 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一系列过程。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可以分为两大类: 堆芯熔化事故(CMAs):由于堆芯冷却不充分,引起 堆芯裸露、升温和熔化的过程,其发展较为缓慢,时间 尺寸为小时量级。 堆芯解体事故(CDAs):由于快速引入巨大的反应性, 引起功率陡增和燃料碎裂的过程,其发展非常迅速,时 间尺寸为秒量级。
个体的行为:
必须有质疑的探索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以及必要的相互交流。
只有各个层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满足核安 全的要求,核安全文化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4、核安全法规及安全监督


国家核安全管理部门: 国家核安全局(现隶属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于1984年 10月,由国务院授权,对全国的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的 监督,独立地行使核安全监督权。 核安全法规: 核安全法规包括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由核安 全的要求保证监管机构颁发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导 则以及由工业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等。
2.2、多重屏障(1)
第二重屏障:燃料元件包壳管 用锆合金制成的燃料元件包壳管,可以防止气体裂变产 物以及裂变碎片进一步外逸。对于高温气冷堆,燃料呈 颗粒状,每颗粒子都有热介碳涂层包壳。 压水堆正常运行时,数以万计的燃料棒中可能会有少数 几根棒发生破裂,致使少量放射性物质从第二重屏蔽泄 漏。
2.2、多重屏障(2)
3、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引发了核安全文 化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 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 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 结果,它包括电厂员工、电厂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层。 与核安全相比,核安全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3、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与管理(1)
3、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与管理(2)

核安全文化作用于或表现在下面两个领域 核电厂领导阶层和国家政策方面:
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具体行为为每一个工作人员创造有益于核安全 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重视核安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领导层对 核安全的参与必须是公开的,而且有明确的态度。
3、专设安全设施

目的是防止一回路失水事故或蒸汽管道破口等事故时, 堆芯发生熔化以及放射性物质向环境外逸扩散。 主要包括: 安全注射系统或称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安全壳喷淋系统 安全壳隔离系统 其他系统:安全壳消氢系统 安全壳空气净化系统 等等
三、确定论安全分析
1、核反应堆运行工况与事故分类 2、反应性引入事故(自修) 3、失流事故(自修) 4、热阱丧失事故(自修) 5、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自修) 6、蒸汽管道破裂事故(自修) 7、给水管道破裂事故(自修) 8、冷却剂丧失事故(自修) 9、未能紧急停堆的预计瞬变(自修)
第八章:核反应堆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