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急腹症超声诊断--讲解

2急腹症超声诊断--讲解

• 发病率:每10-20万人中有1例PJS患者, 性别及种族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 突变的基因为位于19p13.3的STK11,这个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 患者:男,23岁。 • 现病史:腹痛、腹胀一月余,加重一周。 • 既往肠梗阻手术史。 • 家族史:其父患结肠癌。追问病史其兄、父、伯父及本人均见口唇黑斑。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
声像图: --气腹征:膈下、腹腔游离气体 --腹腔游离积液 --伴随征象:
1、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2、局部非均匀性强回声包块(网膜包绕) 3、局限性液体集聚
--不典型者需变换体位或振动上腹部观察气体溢出
临床评价
• 1. 超声检查提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 弥补腹部X线透视的不足 敏感地发现腹腔游离积液。
腺炎、胆囊穿孔并发腹膜炎、外伤出血等。
疼痛特点
真性内脏痛 1、内脏突然扩张或膨大 2、平滑肌痉挛或强烈收缩 3、强烈的化学刺激 4、病理性出血,机械刺激
牵涉痛(放射) 刺激体壁而引起远隔部位疼痛(神经分布引起)
检查方法
• 凸阵、线阵式探头,频率一般用3~5MHz, 小儿、瘦长体型或浅表区域可选用 5MHZ-7MHZ。
肠梗阻
• 声像图表现:
1.梗阻近段肠管显著扩张,其内大量液体充盈。
2.肠蠕动: 梗阻近段肠管蠕动频繁、亢进,蠕动波幅度增大。 梗阻局部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麻痹性肠梗阻肠管普遍增宽,蠕动消失。
3.肠壁改变:空肠纵断面粘膜皱襞水肿增厚呈“琴键征” 或“鱼刺征” 。 回肠粘膜皱襞稀少,梗阻肠袢扭曲可形成“U形征”。
规则,底部光滑。 • 胃壁层次清晰,但病变局部层次可消失。 • 增厚胃壁呈低回声,表面可附着点状强回声。 • 较大溃疡的凹陷可突出胃壁。部分凹陷边缘可见粘膜皱壁隆起聚集,称“粘膜纠集征”
。 • 胃蠕动正常,仅在巨型溃疡时局部胃壁蠕动减弱。
十二指肠溃疡
超声表现: • 溃疡一般较小,其粘膜面可见凹陷,并可见固定强回声附着。 • 病变周围呈低回声,表面常附着斑点状强回声,有时可见“粘膜纠集征”。 • 部分球部可因疤痕挛缩而形态不规则,球部面积变小,多小于3cm。 • 球部管壁轻度、不规则增厚,厚度小于1.0cm。
• 黑斑息肉综合征
肠壁增厚的常见病因
• 缺血性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 • 克隆氏病 • 低蛋白血症—肝病、肾病、厌食症 • 淋巴瘤等
缺血性肠炎
• 多种原因引起肠血循障碍所致的一种肠疾患
• 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的,不同程度炎反应,肠壁结构破坏,出血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浸 润等
•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
肠梗阻
临床评价 • 1. 胃肠腔内以积液为主的肠梗阻,腹部X线常出现假
阴性,超声能够发挥重要的诊断作用。
• 2. 极少数肠梗阻淤滞肠腔内积气为主,此时超声检查 很困难,结合腹部X线往往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 3.超声可提示肠梗阻的病因: 超声常可在梗阻肠攀的远端发现梗阻原因,如结石、肿 瘤、肠套叠以及炎症性狭窄等征像。
结肠腺癌等),可以是慢性复发性肠梗阻。
肠套叠
声像图特征: • 1.沿肠管长轴见局部呈多层低和中等回声相间的结构
即“套筒征”,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 征” 。成年人应注意套入的肠管壁有无肿瘤等异常 回声。 CDFI有助于显示套叠肠管壁及系膜的血流信号及 其改变。完全缺乏血流信号提示肠壁缺血坏死。 • 2.套叠的近端肠管扩张
饮水后观察可增加显示率
临床评价 • 超声诊断胃较小溃疡的敏感性较低,故常规内镜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宜首选。超声作为
一项辅助方法,可为治疗后的患者提供极好的随诊检查。 • 对于胃镜和病理发现的非典型性增生、胃溃疡,利用超声可了解局部胃壁增厚程度。 • 胃溃疡必须需与溃疡型胃癌鉴别,声像图难以鉴别。本病最后鉴别仍取决于胃镜活检病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食物反流。 晚期狭窄上端食管明显扩张。 迷走神经运动核变性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本病是婴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500,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 病理:幽门肌肥厚、增生,管腔高度狭窄,引
起胃排空障碍致胃潴留。
• 症状:无胆汁性呕吐,常在出生后二、三周开始,逐渐加剧,可呈喷射性。在多数病儿 右上腹往往可扪及橄榄形肿块。
• 检查准备 病人一般不需特殊准备,探测盆腔需充盈膀胱。
• 常规扫查: ⑴对腹腔脏器全面了解,根据病史重点检查。 ⑵变换体位,探头适当加压。 ⑶确定病变后,注意有无并发症存在。
• 腹腔游离气体的扫查: 双膈下、肝前、膀胱上方
消化性溃疡、穿孔
胃溃疡
超声表现: • 胃壁限局性轻度增厚,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其粘膜面局限性中断,出现凹陷,形态
梗阻性病变:常发病突然,剧痛,呈阵发性,呕吐后可以减轻,肠鸣 音增强或减轻。常见胃肠道梗阻、胆囊结石、肠系膜上 动脉栓塞。
出血性病变:表现为腹腔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 闭合性损伤、脏器破裂。
二、定 位
腹症的 诊断思 1 右上腹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肝脓肿、胃十二指肠穿孔、结肠右
维 曲病变、异位阑尾。
• 特点:病变演变迅速

一过性缺血(多数)
缺血狭窄
结肠坏死(12%)
缺血性肠炎超声表现
4.绞窄性肠梗阻的动态变化(严重血循环障碍): ①肠蠕动由增强迅速减弱以至完全消失; ②开始无肠间积液或少量积液征象,逐渐转变为大量肠间或腹腔 积液。
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肠壁不能推动肠内容前进,而无梗阻性损害,是麻痹性肠梗阻的形式.病变可涉及 到全消化道及其他内脏肌肉
肠梗阻
• 超声对病因的提示: ①在梗阻远端发现强回声团块和声影考虑巨大粪石、缠绕的蛔虫团块。 ②结肠回盲部常见肠套叠、肿瘤。 ③腹内疝:疝入的肠管管腔闭锁,不能还纳,近端 肠管扩张,是肠管嵌顿的佐证。 ④肠系膜血管病变性肠梗阻 少见。
2 上腹部痛: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癌、肝脓肿、肝癌、胆道感染、结 石、胰腺炎、胰腺癌、横结肠病变。
3 左上腹痛:胰腺炎、胰腺癌、贲门癌、结肠左曲病变、左膈下脓肿、 脾病变。
4 脐周痛:肠蛔虫、肠系膜淋巴结炎。
5 右下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回肠憩室炎、右侧附件炎、肾结石。
6 下腹痛:腹膜炎、盆腔脓肿、宫外孕破裂。 7 左下腹痛:乙状结肠扭转、降结肠癌、子宫右侧附件病变、肾结石。 8 全腹痛:急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空并发腹膜炎、急性出血性胰
理组织学诊断。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
• 多因活动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穿孔一般仅0.5cm左右,主要发生在胃窦附近。 • 暴饮暴食为常见的诱因,少部分病人无明确病史。 • 临床表现:
骤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痛为,腹肌紧张呈板样,全腹压痛和反跳痛。 • 常规检查为腹部X线立位透视平片 发现膈下游离气体—间接征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腹内疝
腹内脏器穿入腹腔内孔隙 表 现 :急性肠梗阻
内疝 肠绞窄
空肠输入袢或输出袢内疝 乙状结肠旁疝 网膜孔疝
嵌顿疝
血供障碍
绞窄疝
肠坏死、穿孔
肠套叠
• 占各类肠梗阻的4%,是上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下段肠管所致。 • 本病90%发生于回盲部(回肠套入结肠,回/盲肠套入结肠)。 • 80%见于2岁以下儿童(小儿外科急症)。 • 小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包块。 • 成年人肠套叠相对少见,常继发于肠壁病变如息肉、憩室或肿瘤(小肠黏膜下脂肪瘤、
2急腹症超声诊断--讲解
• 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疾病 • 特 点: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情复杂,
常涉及内、外、妇、儿等多学科。 呈进行性加剧趋势,需紧急处理 尽早鉴别诊断急腹症的病因
尽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辅助检查:各有所长 X线、CT、MRI、同位素、超声
超 声:快、准、方便、急诊首选
,极易漏诊必须结合病史。
急性胃扩张
声像图表现: --胃腔极度扩张,胃壁极薄。 --蠕动减弱或消失。 --空腹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和食糜大量潴留,可见分层,部分呈食物气体混杂的高回声 。
值得提出的是进食过度时胃腔扩张以气体为主容易漏诊,必须结合病史。
肠道梗阻性疾病
定义:任何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内容物 通过障碍。
幽门梗阻
• 定义: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时受阻,使胃内容物部分或全部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导致胃内容物潴留。
• 常见的病因: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引起幽门管狭窄。 ②胃窦部肿瘤合并梗阻。
• 临床表现:呕吐,呕吐物量大,多为陈食,有酸臭味,无胆汁。呕吐后或自行引吐后缓 解。
幽门梗阻
声像图表现: • 空腹胃腔内大量液体潴留,排空明显延迟/无排空。 • 幽门管无节律性开放。 • 胃壁蠕动异常:
不完全梗阻时蠕动亢进, 常可见逆蠕动。 完全梗阻时蠕动消失,可有逆蠕动。 • 胃窦部癌肿合并梗阻:可见胃窦管壁隆起的实性肿物,呈低回声,使幽门管狭窄变形, 胃内容物或饮水通过障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
由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被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梗阻,以致其近端扩张、淤滞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多见于瘦长体型的中青年女性。 --主要临床症状:间歇性呕吐。进食后呕吐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
声像图表现: 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减小。 2.十二指肠受压明显变窄。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明显扩张。 3.十二指肠出现频繁逆蠕动。 4.胃内容物可以顺利通过幽门,但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末端难以
进入升部及空肠。 5.患者体位变动,十二指肠可以排空。
急性胃扩张
• 多由过度暴饮暴食引起胃的排空障碍。 • 患者上腹胀满,频繁呕吐,可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鉴别诊断:本病与幽门梗阻引起的胃潴留有明显区别。当伴有大量气体时胃腔显示不清
肠梗阻病因
肠腔内阻塞:粪石、蛔虫 肠管病变:肿瘤、克隆病、麻痹性 肠套叠:病因不详 肠系膜血管病变 肠粘连(“咖啡豆”征多见) 腹内疝、外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