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目录一、论文分析 (1)(1)问题结构 (1)1。
测试内容和能力要求...............................................................................................1 2、试题的内容和结构.................................................................................................2 (2)试题的特点.. (3)1,突出考试重点知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3 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现实生活,突出地理特色 (3)22,答案分析 (4)(1)整体形势分析班级形势对比分析 (4)(2).................原因分析....................................................................................5 (3)学生失分 (7)1、多项选择分析 (7)2、综合分析 (10)3、教学建议: (1)3(一)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13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3 (3)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 (4)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15)质量分析报告XXXX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科目:地理成绩:八年级时间:XXXX年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命题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及考试指导意见》?以《地理》为基础,从当前学生使用《商业星球》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准备地理试题本次考试侧重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难度适中。
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引导日常地理教学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
我们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初中生地理学习目标的水平,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次考试是《商业星球地理》八年级第一册第一、二章的内容。
试题分为两类:选择题(25道题,共50分)和综合题(4道题,共50分)试卷得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用答题卡回答问题。
1.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为1问题类型选择问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XXX我校初中地理教材为《商业星球》版。
该试卷以教材为关键环节,紧密遵循《考试标准》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考试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确定,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试的特点。
例如,地图、地形、气候等关键内容的考试比例明显较大,难度和难度的比例接近6:3:1知识点考试的能力是明确的,没有偏见的问题或奇怪的问题。
考试内容分布合理。
考试内容涵盖中国领土、人口众多、民族分布、地形、气候特点、河流湖泊等。
它不仅突出了关键点,而且照顾到所有方面。
它具有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的特点。
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地理特色。
这次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当前主要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现实。
这些问题旨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试图建立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环境。
它有强烈的现实感。
例如,第三项以西双版纳为背景,考察了与云南省接壤的±3个邻国。
(4)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背景下审视中国领土;(5)和(6)以傣族泼水节为背景,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图。
该剧主题完全原创,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相关内容为背景,考察云贵高原的特色。
基于学生的实际课堂行为,本文考察了中国的温度带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
将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设置试题,有助于树立新的知识观,促进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试卷体现了浓厚的地理学科特色,插图清晰,图片清晰。
试卷中有11幅美丽优雅的地理图片。
试卷中的地理图片包括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类型,以丰富的地理图像结合文本数据作为试卷的载体,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考试其实很简单,但实际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学生需要加强记忆力、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
二、答案分析(一)总体情况分析0 _ 910 _ 19xxxx年级的平均分数为50.06,这是低的。
合格率为33.84%,偏低。
贫困学生比例为33.84%,偏高。
这三项指标表明,地理期中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此外,优生率还不到3%,我们需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二)班级状况对比分析5图1从图1可以看出,最高平均分数为28个班,其次是32个班,最低平均分数为33个班。
与28个班级相比,平均分数低了近16分,差距仍然很大每个班的平均分低于60分,表明试卷很难。
图2从图2可以看出,最高通过率为28班,其次是32班,最低通过率为33班,比28班低了近26个百分点。
总体通过率很低,可以说非常低。
为什么如此之低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6图3从图3可以看出,贫困学生比例最高的是33个班,高达60%,最低的是28个班,但仍高达15.52%。
整个年级的差生率普遍偏高,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
结合以上三幅图反映的问题显示八年级的八个班在考试中表现很差。
在总体情况不尽人意的情况下,班级之间的差距很大,尤其是33班,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
在的背后,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3)学生失分原因分析1。
多项选择题分析从多项选择题的角度来看,失分较多的问题是问题1、3、4、11、12、14、17、18和227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广阔纬度的理解。
错误选择A和D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表明学生无法区分经度和纬度的差异。
此外,这也表明学生很容易混淆纬度对温度的影响和地形对温度的影响。
题中的第3题主要考察了与云南接壤的周边国家,更多的学生错误地选择了选项c。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记得与云南接壤的三个邻国,容易把印度当成云南的邻国,而印度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给学生留下比缅甸更深的印象。
事实上,景洪市有很多缅甸人开的商店,但是错误的学生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
如果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现象,考试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的问题4主要考察我国的领土。
大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选项c。
这里有一个陷阱。
我国最北端是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线,而不是学生们认为的北极镇。
北极镇只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镇。
最北端比最北端的城镇小得多。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这个问题很容易出错。
第11题主要考察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有各种各样的错误选择。
主要原因是有太多的山脉和各种各样的趋势。
如果学生在业余时间不花时间记忆,在课堂上听是不够的。
这个问题中有许多错误的学生,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努力是不够的。
另外,记忆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教师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12的8主要考察了中国主要地形区域在三个台阶上的分布情况,这也是问题11的一个难点。
要记住中国最初的主要地形并不容易。
记住它们的相对位置更加困难,但是记住它们在三个台阶上的分布就更加困难了。
对地理不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对地理不特别感兴趣。
第14题主要考察了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
这个问题并不难,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仍然有许多学生选择错误。
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在密集的文本信息中设置了一个很小的陷阱,即在中国的温区有一个冷温带,没有冷带。
作者有意删去“寒温带”中的“温度”一词。
如果他不小心,这个问题将是错误的,在犯了错误之后,他不会觉得自己错了。
检查问题时你必须小心。
第17题主要考察了中国1月份气温的分布特征和秦淮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与1月份的0℃等温线大致一致。
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线以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否则这个问题对初中生来说也很难。
第18题主要考察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分布,同时也全面考察了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划。
此外,这个问题相对含蓄,也不那么直接。
隐藏在问题中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
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已经是高考的趋势。
我们必须更接近高中入学考试。
首先,学生需要知道在我国冬天南北温差很大。
其次,学生需要知道主题选项中给出的位置的近似位置是99还是北方。
那么旅游路线必须从北向南。
因此,本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第22题主要考察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这个问题不难。
选错A的学生没有看清问题的要求,即“空间规律”。
选项A本身没有问题,但选项A反映了中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错误选择B 的学生没有读完选项。
选项B是正确的,但它是片面的,只能单向反映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特征,不全面。
错误选择C的学生没有清楚地看到选项,将“西南”误认为“西北”;D选项是最全面、最适合该主题的选项。
对学生来说,耐心仔细地看这里真的不容易。
2.综合试题分析从综合试题的角度来看,第28题和第29题失分较多,平均得分率不到一半。
第28题全面考察了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项小题大做考察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学生失分的原因是他们不记得分界线上的山的名称和位置,地理上有许多种分界线,所以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2)节研究了影响中国的夏季风的分支和来源这个问题分崩离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你没有认真填写答题纸,并颠倒了顺序。
10另一种是基础知识不好,认不出什么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夏季风第(3)项检验中国冬季风的影响范围这一点在这本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而是“云南省初中学业标准和考试说明?”地理要求这一点,即影响气候的因素。
拉萨具有典型的高原和山地气候,很大程度上不受冬季和夏季季风的影响。
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
第(4)项考察了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位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