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描写 的细致入微、深入曲折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视连续剧等)无 法相比的。因此,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在 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 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美、 丑、悲、喜、崇高、卑下等),都可以当做审美 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读者的诗意的过滤。
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岳飞 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 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 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一)审美的含义
•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 •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的含义
•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 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 照、感悟、判断。 换言之,审美是对事物 的情感评价。如感觉花很美(视觉),感 觉某首乐曲很好听(听觉(,感到某部小 说很动人(心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
客观对象层(美、丑、崇高、卑下、悲、喜)
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
• 主体心理层:“审”的愿望、要求和必要的 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 • 客观对象层:包括美(美感)、丑(厌恶 感)、崇高(赞叹感)、卑下(蔑视感)、悲 (怜悯感)、喜(幽默感)等。 •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在审美活动中,孤 立的事物若与主体各个方面的条件缺乏契合,那 是无所谓美不美的。 •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 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 人类的审美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就要转变 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的审美意识 形态之一。 • (一)审美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理论概括 • (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审美意识形态的生成
人类意识 (混沌) 人类审美意识 (相对独立性) 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价值倾向) 政治、哲学、道德、 伦理、法律等意识
庖丁解牛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yǐ ),砉(huā)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 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kuǎn),因 然 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 甚微,謋(hu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 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生焉。”
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 艺术更深刻。因为“语言在唤起一种具体图景时, 并非用感官去感知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 在心领神会”,人们这种心领神会直接趋向认知、 思考,便于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深入的把握。因 此,人们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就不会停留在对作 品表面的语言阅读和形象感受上面,而必然要深 入到文学的最深层的内容中。正是这种深入使思 想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概括
• 政治、哲学、法律、道德、审美等意识形 态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因此,文学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的一 个具体的种类,它与其它意识形态是有联 系的,但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这里不 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如“文学服从政 治”、“文学为政治服务”。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1、文学源于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 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 物”,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语) • 2、文学改造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 作家头脑的能动的观察、体验、研究、感悟、反 映、加工、提炼和描写,一句话,经过艺术的改 造,才能转化为文学。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主 观精神世界,起着巨大的作用。
审美活动的根本精神
• 审美活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 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 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审美的 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 实和一切功利欲念,最终实现精神超越和 净化。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 作为艺术之一的文学,与其它艺术中的 审美活动相比,有以下两个特点: • 1、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2、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