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一:贵州发展全域旅游之困惑贵州发展全域旅游之困惑最近谈旅游必谈全域旅游,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贵州目前的景区旅游,更多的是一种门票经济,景区门票占游客消费比很高,这一直是贵州旅游的短板。
以贵州最有代表性的黄果树景区来说,一日游占比很高,客人玩了黄果树就回贵阳了,对安安的经济带动显然有限。
全域旅游正是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这正是可以给当地旅游相关产业带来联动式发展,实现游客玩了核心景区,留得下来玩得尽兴。
目前贵州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的情况,却有不少环节在影响贵州全域旅游的实施,乞待解决:一、核心景区门票太高不给力:以贵州最有名的三个景区来讲,黄果树门票含电瓶车230元;荔波大小七孔含电瓶车215元;西江门票含电瓶车120元。
一个贵州在省外最有影响力的黄果树+荔波+西江五日游产品地接1100元左右,仅门票就占535元,将近一半的成本是游客用来买门票消费,这样的高成本如何来支撑游客在贵州的其它消费。
这样的产品再加上进入贵州的大交通(飞机票、高铁票)成本一般就2000元以上,组团社利润一加更高。
发达地区经常说的是贵州旅游比出guo还贵。
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门票经济产为模式下,贵州旅游何来比较竞争力?在核心景区带动下的全域旅游何来竞争力?二、车队每天保底220公里运费结算不给力:全域旅游强调的是区域内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全域旅游要有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区域内旅游业协调发展,一般是以市为区域范围来统筹旅游资源要素。
其空间在以市为单位的话景区与景点之间距离就较近,游客旅游时就会集中于核心景区附近享受综合产品与服务,体验不同的旅游风情。
可贵州旅游车队是按天220公里做为车费结算的标准,事实是如果以安顺黄果树为核心设计全域旅游产品,以三天行程来设计,可能三天下来配黄果树+龙宫+天龙的公里数只有400公里,计算价却要按660公里结算,这样每人增加约30-50元的车费,这样不合理的车费结算造成旅客成本的上升,降低贵州旅游的竞争力。
三、旅游执法环境不给力:传统旅游就在讲吃、住、行、游、购、娱旅行六要素,在全域旅游概念之下,正是要深入开发全域内社会经济资源服务于旅游业,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这就要有效的合理的整合区域内吃、住、行、游、购、娱旅行要素来服务于游客,这样能充分的释放区域内的以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业的发展,并通过各业态的协同效应合理的控制成本,促进游客的进入与消费,带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
可旅游执法环境却不给力,分享点案例来说明:1、近期贵州某旅游执法大队在行业内清查低价旅游,本来今年旅游业比预期差很多,同行为以促销方式进行淡季促销刺激市场却没有游客投诉时却开出了数张罚单;2、全域旅游要求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贵州某景区却在淡季清查景区带团导游的导游证、行程单、旅行社对应情况,对不吻合的给予处罚,这又和全域旅游倡导导游市场化相冲突。
可喜的是条件相对成熟的旅游城市赤水市,就已出台一系列方案来加大全域旅游的实施:以季节性促销的方式来降低游客门票成本,对组织入住赤水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加大当地有特色的旅游购物产业的培育壮大并加强监,加大新景点的开发与推广,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服务于旅游产业链,以组合方式促进全域旅游的积极发展,值得推广和借鉴。
篇二:全域旅游系列解读【全域旅游系列解读】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xx-02-04信息:中国旅游报□石培华xx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
何谓全域旅游为何要发展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笔者从理论技术层面和具体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全域旅游的五个“新”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实践中如何理解全域旅游主要体现在五个“新”: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
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跳出旅游抓旅游,抓旅游就是抓全面创新发展。
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载体,将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综合统筹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极佳载体。
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抓旅游主要是建景区景点、饭店宾馆,现在要从过去的点线到面的飞跃,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全面推进旅游。
通俗说,全域旅游就是全域按照景区理念、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服务。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从战略全局推进旅游发展,要与五位一体建设、五化同步发展等重大战略结合,综合立体推进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民生,抓特色产业培育。
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
全域旅游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方位整体推进,使旅游工作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变成重点发展战略,从旅游部门抓旅游变成举当地之合力抓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
发展全域旅游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新的发展方式,贡献新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优秀旅游目的地品牌。
对于游客而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目的地形态,是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
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整体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旅游目的地。
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是公共服务便捷、旅游产品丰富、处处是风景、环境优美、便于自驾自助旅游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
全域旅游也是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应有旅游理念和标准,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相关产业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旅游管理全域化、全过程优化,推进建立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旅游综合执法、旅游综合统计监测、旅游综合规划管理、旅游社会参与等体制机制。
全域旅游构建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
这个新型的复合空间内的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其他功能和价值在得以继续保持的基础上,附加了旅游消费体验等新功能,使得同一个区域成为一个多种功能叠加、多重价值衍生提升的复合型新空间。
全域旅游新空间,是保护利用好生态、挖掘好文态、优美好形态、培育好业态、形成活态的完美结合,是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生意的完美结合。
各种要素聚合、各种3功能叠加、各种价值放大、各种利益共享、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和生态得以传承发扬,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全域辐射带动。
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全域旅游不是一个赶时髦的标签,而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是区域旅游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纵观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无不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
瑞士、新西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是纯净的生态、优美的环境、风情浓郁的美丽小镇和乡村、高品质的旅游区、美丽风景道、特色旅游要素的集成。
我国的桂林、成都、张家界、九寨沟、琼海等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无不是风景、风情、风物、风尚、风气在空间上的完美结合。
全域旅游的五个“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具备五“全”覆盖的特征:旅游景观全域优化。
发展全域旅游,按景区标准规划建设,要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推进全域景区化。
要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优美景区环境。
推进旅游景观生态全域覆盖,创造优美旅游环境,将有吸引力的资源、产业、元素都转化为旅游新产品和新的吸引物。
城镇建设除了满足居民居住生产功能,还要注重文化特色和对外来4游客的服务。
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灌溉,还要为游客提供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
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林业生态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还要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
农业发展,除了农业生产,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除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休闲度假乐园。
旅游服务全域配套。
全域旅游必须要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构建随处可及的温馨便捷服务。
全域旅游不只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而是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系统配套,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旅游目的地。
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全域旅游的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以前旅游从业者是导游、服务员,现在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大家都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
旅游治理全域覆盖。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治理体制机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突出优势的区域,整个区域管理体制机制,都应有旅游理念和标准,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的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出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按照全域景区的理念标准,旅游管理全域化、全过程优化,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
篇三:全域旅游专报关于全域旅游工作专报编者按:国家下发全域旅游发展新政策,是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实施“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四全”规划模式,将是新时期推进全新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解读《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xx〕182号)(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