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川坝系阳洼沟治沟骨干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阳洼沟骨干坝位于绥德县马家川乡马家川村,距县城38km,属无定河二级支流义合河流域,坝控流域面积2.03km2,坝址以上主沟道长2.8km,平均比降2.0%,该工程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该区黄土深厚,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坝址土质以黄绵土为主,土料丰富,适合机械碾压施工。
该坝设为坝体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放水建筑物置于坝体左岸,坝体为黄土均质土坝,根据部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SD175—86),该坝采用20年一遇洪水为设计标准,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淤积年限为20年,设计坝高为32m,坝顶宽5m,坝顶长102m,上游在坝高15m处设一马道,宽1.5m,马道以下坡比为1:2.5,以上坡比为1:2,下游在坝高15m处设一马道,宽1.5m,坡比均为1:2。
为使坝坡和岸坡良好结合,首先进行清基,其次对陡崖岸坡进行削坡,最后开挖结合槽,并用含小量较小的素土回填夯实。
因沟道无常流水,筑坝采用推土机推土上坝,也可由机动车辆配合运土上坝,装载机分层碾压,压实干容重不小于1.55T/ m3。
放水建筑物由卧管、消力池、涵洞及尾水渠构成。
卧管断面立孔放水,坡比1:2,断面尺寸为0.6×0.6m,共计39阶,其高为23.2m,为增加其稳定和防止不均匀沉陷,每隔10m设一道1.8×0.9m的齿墙。
消力池深0.65m、长4.0m、宽1.0m。
输水涵洞采用拱形砌石涵洞,坡降1:100,断面尺寸0.8×1.2m,全长68.5m,每隔10m设一道截水环,涵洞出口与矩形尾水渠连接,明渠长5m,坡陡长36.5m,坡比1:6。
坡陡后接消力池,池长3m,深0.3m,宽0.8m。
放水建筑物总计土方1300m3,石方590m3。
本工程总计投工6138个工日,投资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3万元。
二、工艺流程(一)、经项目办公室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现绘制了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二)、工序控制1、施工前的每道工序特别是关键工序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然后由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对重点工序、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见下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1、坝轴线、边坡线及相应高程,用经纬仪(或水准仪)跟踪监督,坝体每升高1.0m,复测一次。
2、坝体干密度测试取样每200m2不少于1个,每层不少于5个,取土位置要均匀分布,对坝体压实薄弱部位加密检测,对不合格的坚决返工,不留后遗症。
3、放水建筑物基础必须放在基土或老土上,对少部分达不到老土的采用砌石补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放水建筑物砌筑通过“材料、工艺、尺寸、砂浆配合比”四关进行质量控制。
3、质量总控实行“三检制”,即工队兼职质检员与施工技术员自检、示范区办公室相关人员复检,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
三、施工组织管理(一)、根据绥德县淤地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求、由绥德县淤地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理单位、施工工队和村委会共同成立施工所,主要设所长、副所长、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会计等。
在明确任务和职责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协作作战,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安全按时完成。
具体分工如下:1、阳洼沟骨干坝施工所人员分工及职责:所长: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副所长: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障和工作协调。
工程监理:按照工程设计及《规范》要求,审核技术和质量监督。
技术员:现场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
材料员:负责工程材料送验、调配及进场把关。
安全员:落实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
质检员:对工程质量专职检查,并配合技术人员完成相关资料的统计整理。
2、施工组织任务及奋斗目标(1)、确保工程按期完工(2)、确保单元工程合格,单位工程优良(3)、确保施工安全(二)施工设备依据阳洼沟骨干坝设计要求,确定该工程为均质碾压坝。
为此,要求施工队于2005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对一台推土机和两台装载机进行了维修、保养,现已达到了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满足施工所需。
具体配置如下:1、(1)、802BT推土机一台,1998年购置,性能良好;(2)、ZB50装载机两台,2000年购置,性能良好;(3)、配套发电设备一套,性能良好;(4)、蛙式电夯2台,运行良好;(5)、抽水设备一套,性能良好;2、(1)、J6型经纬仪一台,S3型水准仪一台,塔尺2根,花杆8根;(2)、环刀、天平两套,TS—4型含水率测室仪一套;(三)材料购置水泥:一律采用山西省吕梁地区水泥厂生产的M32.5水泥砂:一律采用河砂(含土量低于10%)石料:采用距工地350m处的石厂石料。
油类:统一在榆林市石油总公司采购机械配件:统一在洛阳推土机厂驻绥德办事处采购(四)、坝体土料选择该坝坝址土料丰富,土质良好,经质检部门取样击实试验得知,该坝所取的土料含水率在9—15%范围内,其压实后的土壤干容重均可达到1.55T/m3以上,为此,在土场选择上,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现场取样测试分析,取含水量较优的土场,严禁含水量差的土料上坝,进而保证坝体土料压实度。
四、施工管理(一)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对工程现场进行深入考察,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进度要求,安排施工,从各方面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调配主要人员和施工机械进场。
2、准确放线,复核其工程量的准确性。
3、收集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并作相关试验。
4、搞好备料工作,由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批准后才能进场。
(二)施工技术管理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1、建立技术交底制度,由专职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施工队长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每个技术人员和施工队长,明确所承担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等。
2、建立施工图复核制,对施工图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等有关情况,本着对工程负责的原则,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建立技术档案制度。
从进场开始安排技术员和质检员自始至终负责资料整理工作,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及时搞好资料的收集和竣工图表的编制,整理好完整的竣工资料。
(三)、工程质量管理1、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施工人员明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意义,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自检工作。
建立以工队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员等组成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目标,实行质量风险抵押和奖罚办法,确保实现优质工程目标。
3、严格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建立质量一票否决制。
质量检查要加大力度,每天巡回检查,土料试验及时准确地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
经试验指导生产,以数据反映内在质量,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将质量责任制具体落实到每个人、每个施工队、每个环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立即纠正,并严肃处理。
4、严格履行监理程序,规范施工。
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严格履行监理程序,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控制好工程质量。
每道工序检查其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质量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样复检后,方可进行下道行工序施工,做到对整个工程全方位质量控制。
5、公开职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主要人员实施持牌施工,设立公告牌,每个施工队均设置标识牌,以增强质量意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进度控制。
根据工期要求和气候的影响等因素,通过充分研究和分析,现编制了初步的工程进度计划(详见附表)。
在施工过程中将更加合理地确定最佳施工工序,确定各单元工程的施工方法,制定劳动力安排、施工机械使用和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和项目的进度控制,确保工程于2006年7月30日前完工。
五、质量要求1、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做到坝坡,坝体平整美观。
2、清基:按工程布设和土场范围周边向外延伸0.5m,清除草皮,树根、腐质土、碎石层、淤泥等,出现窖、坑、洞穴等,首先要进行清理,然后分层回填碾压夯实。
清理后的基础表土,干容重不小于1.50t/m3。
对透水软基岩表层必须清除,清除难度大的,进行内坡深层防渗处理。
3、结合槽按设计要求开挖,沟底一次性开挖回填夯实,岸坡随坝体填筑边开挖边回填,同时保障与坝体的完整结合。
岸坡削坡后的坡比不陡于1:1.5。
4、土料上坝碾压:要求上坝土料干净无杂物,必须层层压实,每层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每层铺土前应将前次压实土表面刨毛,机械碾压时采用1—2档,进退错距法沿坝轴方向碾压,每次错车碾压重叠10—15cm,对压不到的地方必须人工夯实(电夯、石硪等)。
每层要清理接头表土,横向接缝结合坡度不陡于1:3,现场施工土壤含水量控制在9—15%之间,干容重不得低于1.55t/m3。
压实系数不低于0.9,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
5、放水建筑物基础必须放在基土或老土上,严禁放在松软基上。
砌筑基础和侧墙时,土质基础不坐浆,岩石基础需清基后坐浆,每层石料应大面积向下,上、下前后错缝,内外搭接,石块间应以砂浆粘接,砌缝应随时用灰浆或砼填实。
6、侧墙砌筑前,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并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洞未砌到起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以便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清去虚浆并预留2cm的勾缝槽。
7、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相邻两行拱石砌缝应错开,其相邻错缝不得小于10cm,同时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防止通天缝。
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力时,才能拆除承架。
涵洞砌好后,采用烟熏试验检查,如发现漏烟,用水泥沙浆或沥青麻刀封堵。
验收合格后,对涵洞两侧及顶部进行回填。
两侧要求平衡填高,干密度要求大于设计值。
靠近洞壁部位,填土时应在洞(管)壁洒水,粘土含量不应小于20%,并用大锤夯捣,使回填土料挤满每个砌石缝隙。
顶部人工夯实1.0m以上,方可进行机械碾压。
8、石料质量及块体重量,砌筑尺寸、厚度、压实指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缝宽度:粗料石为1.0—2.0cm,块石2.0—3.0cm,片石(乱毛石)3.0—4.0cm。
9、砌石严禁出现缝口不紧、底部空虚、鼓心凹肚、重缝飞石、翘口悬石、浮塞叠砌,严重蜂窝及轮廓尺寸走样等现象。
六、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1、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制度,对施工进场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责成施工队站场人员指定1—2名人员坚守工地,严格把关,严禁空岗。
把安全生产放在工程的重要位置上,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明确进场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弄清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