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觉言语训练

听觉言语训练


二项听觉记忆
• 名词+名词 • 名词+动词
例句:我要汽球和积木 例句:给娃娃 洗澡
• 动词+名词
• 动词+动词 • 形容词+名词 • 数量词+名词 • 名词+方位词
例句:吃 西瓜
例句:去洗脸和刷牙 例句:拿蓝色的积木 例句:给我5支 铅笔 例句:放在桌子 上面
三项听觉记忆
• 三个名词
例句:把书和本子给老师
• 林氏六音:m m u ɑ
u
ɑ i sh
s
频率范围 250-500Hz
350-900Hz 700-1300Hz
低频音
中频音 中高频音 高频音
i sh s
300-2500Hz 2000-4000 Hz 3500-7000 Hz
通过林氏六音察知能快速有效地检查儿 童能否察觉到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Ling’s六音测试的目的
个别化训练与集体教学的关系
• 集体课教学为听障儿童提供同龄健听儿童共
性的教育需求。
• 个别化训练为听障儿童解决由听力障碍引起
的特殊发展需求(五大领域)
• 个别化训练的老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在集 体课、生活中的表现出的能力问题,针对性 的制定训练计划,以改善其不足能力。

听觉言语训练——听觉
听觉训练的目的
• 对于有一定听觉记忆经验的孩子听完第一遍后无法完成需
让其在听一遍可适时使用声学重点。
• 避免过多的视觉线索。 • 适时地给予增强物,保证听觉记忆的准确率。
听觉描述
• 概念:训练者不直接说出名称,而是通过描述性的语句来叙
述所要表达的人、事、物,让听障儿童进行猜想选择。 • 目的:
• 以发展听能为主的目的
• 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
• 坚持鼓励的原则; • 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和情感反馈; • 听觉训练要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 词语内容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训练初期应从熟悉的内容着手; • 灵活掌握训练步骤:各训练阶段是相互交融,而不是独立分割的。

听觉言语训练——语言
• 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尽量减少
听力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 • 养成听聆听的习惯 • 培养听障儿童感受、分辨、辨识和理解声音的能力 • 为听障儿童借助听觉获取语言、进行自然沟通,实现 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听觉能力发展的阶段
理解 辨识 分辨 察觉
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过程,具有一定 的阶段性特征。听觉能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 辨→听觉辨识→听觉理解。 这四个阶段是连续且螺旋上升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 础,但四个阶段又不是绝对分离的。例如,一个人可以同时完成 声音分辨和识别两个水平的活动。
听能发展的四个阶段
• 察觉:能察觉声音的存在与否
有声音、无声音、察觉环境的声音、感知语音、察觉语音的开 始和结束、利用林氏六音测试加上无声、训练其听觉而非视觉。
• 分辨:分辨声音的异同
指音质、音质、音量、声音、长短、高低或元音、辅音的差异
• 辨识:能将声音与物体做联结
重复、指认或写出所听到的字、词或周遭环境的声音
由听到的描述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听较长的完整句型 透过听能建立完整的思维
• 辅助语言等能力发展的目的 培养推理、联结、思考的能力 促进口语表达及描述人、事、物的能力 学习理解问句,并能使用问问题的方式找出答案
听觉描述的方式与阶段
• 方式:闭合式 有视觉线索
开放式
• 阶段 闭合式听觉描述:
无视觉线索
听觉理解和交流
• 相关内容对话:问题之间相互关联
• 无关内容自由对话:问题之间不相关联
• 游戏活动
情景对话
故事接龙
高级阶段听觉训练内容
• 音乐训练 • 噪音环境的聆听训练 • 发展自主聆听技巧 • 发展电话技巧
听觉训练原则
• 注重听觉习惯的培养,尽量减少视觉辅助手段; • 设定专人进行以听力训练为主的单训课程; • 设立正确的期望值和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
• 两个名词+两个动词
• 两个形容词+两个名词
例句:弟弟在睡觉,妹妹在吃饭
例句:穿红色的毛衣和蓝色的积木
• 两个数量词+两个名词
• 两个名词+方位词
例句:我要3块 积木和2支 铅笔
例句:把书和本子放在书包 里面
• 方位词+数量词
例句:向前走3步,向后退2步
四项以上听觉记忆
加入时间副词
例句:妹妹 早上拿着面包坐公交车去看奶奶。
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
蒋 洁 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2014.7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模式
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 语训练、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促进听 障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康复模式。 学前教育: 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 听觉言语训练(个别化教学): 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
握的有声词汇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他人语言,
并且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表达自己的意思,和
正常人进行基本对话交流。
言语训练原则与方法
1. 遵循儿童言语言语发展的自然规律。
2. 创设良好的言语交流环境,立足在自然语境中通过
互动学习语言。
3. 采用自然学习和正规学习相互结合的方式。
4. 采用科学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5. 制定全面、合理、明确的训练目标。 6. 指导家长将训练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7. 定期进行阶段评估。
第一阶段:呈现物品没有相同特征,描述中含有关键词
第二阶段:呈现物品有相同特征,描述中不出现关键词 第三阶段:呈现属性相同的物品,复杂性描述
第四阶段:让听障儿童通过设计问题获取答案,从而猜
出事物名称 开放式听觉描述:与闭合式4个阶段描述句相同,只是不 呈现选项,无视觉线索
听觉描述
第一阶段:呈现物品没有相同特征,描述中含有关键词
加入数量词
例句:拿三支红色的铅笔和两块绿色的积木给我。
加入方位词
例句:把杯子放在窗台 上面,把书包放在柜子 里面。
描述性语句
例句:请帮我找到那个穿着红色 皮鞋,左手拿着黄色
雨伞,扎着两个 小辫的女孩。
听觉记忆教学的注意事项
• 听觉记忆选项应该是孩子熟悉的。 • 听觉记忆选项的数量不宜过多。
• 避免孩子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拿,需让孩子听完后再拿。
听觉描述教学的注意事项
• 有稳定的两项听觉记忆时就可以进行。 • 先由闭锁式开始进行。 • 讲完所有描述后才可以选出答案和说出答案,描述时使用 3-4个描述句或短句,孩子能力强时可扩展更长的描述句, 描述时吧容易听懂的关键字放在句末。 • 闭锁式第二阶段稳定时刻开始同时进行开放式第一阶段 • 练习开放式第四阶段时,需要把问句进行统整
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关且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 率和振幅的声源(自然声、玩具声、家用电子设备声、人体声、 语声、音乐、歌曲等) 教学目的:听障儿童刚刚配戴上助听设备,不能马上准确地捕捉声 音。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听各种声响,进行大量的声音刺激,包 括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孩子仅使用听觉感知声音,判断声 音的有无。这种训练既可以提高聆听意识,也能帮助他尽快配合测 听和调机。 游戏活动:听声放物、听声搭积木、听声套圈、听声套筒、 听声拔珠、听声穿珠、听声嵌板、听声音举手等。 注意事项:察觉有声音、无声音、较小声音、声音的开始与结束、 林氏六音、给孩子听的声音要有意义。
二、选择范围由小到大
由2、3项到多项物品的选择
三、关键词数量由少到多
随句子中关键词数量的增加,需要帮助听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听觉记忆能力
听觉记忆
• 何谓听觉记忆
能够对听到的口语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在大脑中能够回忆
听到了什么,其中包含了注意、倾听、处理、储存、回忆的技能。 • 进行听觉记忆练习的目的:
提供语言刺激环境
儿童表达性语言的发展过程
1. 言语的准备阶段(0-1岁) 咿唔期:(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ei、ou) 儿语期:(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ba-ba-ba、da-da-da) 模仿期:(9-12个月)学话萌芽阶段(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 调也开始多样化) 理解先于表达,这个阶段幼儿不会说话,但已开始能听懂简单的口语。
• 理解:能知道说话的内容
遵循指令、理解声音的含义,回答与某一故事相关问题、 重述或改写故事、说出某字的反义词 等
听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 声音的察觉和辨识
• 林氏六音的察觉和辨识
• 听觉记忆
• 听觉描述
• 高级听能训练
听录音 噪音环境中的聆听 音乐训练
发展自主聆听技艺(跨听技巧)
电话技巧训练
感知声音的有无
章节数量相同、语音特性差异显著的词语: 铅笔/本子/书包
语音特性差异不显著的词语: 萝卜/菠萝 韵母词语识别: 声母词语识别: 声调词语识别: 鼻-白-拔,妹妹-妈妈 猫-包-刀,饭—蛋,鞋子-茄子 1-3:妈-马 3-4:小-笑 2-4:糖-烫 1-2:鸭-牙 1-4:花-画 2-3:鼻-笔
1-2-3-4:汤-糖-躺-烫
2. 言语的形成阶段(1-3岁) 单词期:(1-1.5)岁单词句阶段(灯灯、帽帽,爸爸) 电报期:(1.5-2岁)双词句阶段(吃饭饭,妈妈抱) 词组、句子和段落期:(2-3岁)完整句阶段(我不戴帽子) 这个阶段,幼儿逐步建立词语、句法概念。
3. 言语的发展阶段(3-7岁) 迅速掌握本族的全部语音 词汇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和扩充 句子的表达从简单到复杂 语言的交往功能逐渐发展 语言调节功能的发展
发展孩子听取完整语言的能力,提高听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完整
表达的水平。 发展听更长的句子,更复杂的句子
为发展孩子说长句子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