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 Wt 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以St+1表示,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 f( Wt )(2)
4.2.2劳动力市场动 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收敛型蛛网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发散型蛛网
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第一,工资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
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
原 因
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 求的调节; 第三,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除
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
和社会心理等等因素的调节。
建筑业正处在繁荣期。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而劳
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使得埃及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 仅在5年内上升了53%,工资率的上涨还伴随着就业 量的增加。请用模型分析。
4.1.3 多维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是指在一组工资率下,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前提是所有市场的出清工资率都相等
市场Ⅰ 市场Ⅱ 雇用人数 生产率 雇用人数 生产率 1 6500 5 36250 2 12500 4 31500 3 18000 3 25500 4 23000 2 18250 5 28000 1 9750


4.4.3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4.4.4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4.4.1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
概念一“瓦尔拉斯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情况下,根据市
场价格形成的需求。 概念二“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条 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及其他市场所受到 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瓦尔拉斯需求未受数量限制,而
有效需求则受价格和数量的双重限制。

1)可以研究数量限制对经济行为人的影响 2)由于两种需求都是经济行为人在其自身条件下希望实
现的量,它与实际的购买量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分析有效
需求与成交额的关系,可以考察在需求和供给达不到数量 相等时,市场是如何通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与“均衡”
状态不同的另一种稳定的状态,即非均衡状态。
案例
小峰面临研究生毕业,还未找到工作。 他所学的是电力系统专业,报这个专业是因为父母认为电力行业是 铁饭碗,待遇高,什么时候都不会下岗,当时小峰自己对这个专业
也比较认同。
可就在大三实习时,通过在电厂的“三班倒”,小峰发现,自己不 喜欢这份工作。由于学习成绩好,在大四时,小峰被保研。现在他
人口减少,消费者人数随之下降,但因
为幸存者的人均消费量比以前增加,尤
其是奢侈品消费增加,所以,劳动力供 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曲线
的左移。
问:最后w和就业量的变化如何?
案例2
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沙特阿拉伯及其他生产石
油的阿拉伯国家高工资(比本国高6倍多)的吸引,
大约一半的埃及建筑工人离开本国,而同时埃及的
面临硕士毕业,学校推荐他到大型发电厂工作,他不愿意去。
小峰喜欢当记者,他喜欢与人、与新事物、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 而且他还在网上做过测试,结果也说明他适合做记者。小峰在两个
月里已经投了十家媒体的简历,并且面试了三家媒体单位,但都没
有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专业不对口。
我与劳动力市场
如果我们过多的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劳动 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上,我们可能就会冒进入 我们不喜欢的领域的风险。然而,如果我们的 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有趣的和有吸引力的事情
整个经济 生产率 42750 44000 43500 41250 37750
4.2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蛛网理论
:是一种早期动态分析理论。它用来说明在市场失衡 时,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农产品、劳动力)的价格 (工资)与产量(劳动量)波动情况。
研究的商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劳动力市场现期
的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存在一个时滞,就是说劳 动力市场现行工资率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4.2.1 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首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 t 表示
;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 t+1 表示
。在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 以 Dt 和 Wt 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 的关系为: Wt =f(Dt ) (1 )
4.4.2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概念三“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
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4.4.3 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1)劳动力短缺: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的初始需求
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称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
短缺还具有累积、溢散的效用 累积效用:指劳动力短缺使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
封闭型蛛网
4.2.3 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
4.3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的意义
4.3.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4.3.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4.3.3 充分就业
4.3.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一个意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得到最有效 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也 能取得最高水平。
是工资接受者; (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2)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指在静态市场上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S=f(W) D=f(W) S=D W=We
4.1.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劳动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右移,均衡 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反之则反。
4.1.1 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1)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
(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2)劳资双方对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
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 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
(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
若劳动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 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反之则反。
案例1

1348-1351年,一场瘟疫--黑死病袭击了英国 和其他欧洲国家,劳动力供给随之发生变化。 短期内英国人口减少17-40%,导致供给曲线 左移,在原工资水平上雇主之间展开了对幸 存工人的激烈竞争,w大幅度上升。政府出台 了大量措施抑制w上升都没有明显效果。
4.3.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的第二个表现:是同质的劳动 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 工资差别 1)从地区流动的视角去谈同质 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2)从资本流动的视角去谈同质 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结论:同等的劳动获得同样的工资,不会因职业、 行业、地区差异而形成工资差别。
上,我们可能发现我们自己训练有素,富有情
感但是失业。这里就是微相互作用
4.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4.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4.4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4.1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1.1 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4.1.2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4.1.3 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4.3.3 充分就业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三个意义:是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 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均衡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 时,也会导致充分就业
W W1 过剩
A
B E F 不足 D C
S
We
W2
O
La
Lf
Le
Lc
Lb
L
图 充分就业
4.4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4.4.1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 4.4.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惰、工作不负责、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 短缺。
溢散效用:指某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
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料短缺,由于没有市场调节,这一系
列的短缺是不可克服的。
2)“劳动力过剩”: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初始
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又称劳动力过度供给。 表现就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 是在职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3)工资漂浮: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 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 升的现象。 4)工资紧张:指某个集团以另一个或几个集团的工资为 参照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对自己在相对工资关系中所处地 位的不满,这种不满导致工资攀比,从而导致工资漂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