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在现实世界中,长期总供给往往可以认为是一国在相 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产出,也就是由长期平均增长 率决定的产出。在1960—1995年期间,美国实际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这一水平被认为是长期的自 然增长率,显然,这一产出率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 由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人口、资本的增长速度决定 的。
汇率上升:1人民币=0.12美元 → 1人民币=0.20美元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的概念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
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供给曲线 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2、长期总供给 在第二章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我们知道,一个社会长
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可以区分为扩张 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从财政政策来看,凡是能够刺激增加总 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 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反过来,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政策 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收等,被称作紧缩性财政政策。从 货币政策来看,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 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反过来,凡是能够减少货币供给量从 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货币政策。
(2)利率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这一点在第八章 中要进一步论述。不过,现在可以直观地体会到这一点。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 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 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 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这样,价格水平上升必然带来利 率水平的提高。同时,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 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 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 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 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这两方面的作用 加在一起就构成利率效应。利率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 向下倾斜。
(三)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 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 品相对价格下降,本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 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将减少, 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外国收入增加 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 加净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
P
LAS
P1
B
P0
A
AD1 AD0
0
Y
Y
图7.4 长期均衡
当二价、格水短平期上总升供时,给由曲于线名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名义
义性增与c格水u工 , 加r长水平v资则,e期平下,、企S总 的 降简A原业供上时称S给升则材利向SA曲,相料润上S线企反)价增倾向不业。右格加斜同所上具,。,愿方有产短意倾粘出期提斜总供,供的如给产工品会图曲品7资价改.线和5完格变(a服(S)全上,所h务o示r缺升则总t-,r量乏 时企un表不伸,业a示g断缩企在g短r增e性业既g期加at,的定内e;s表成价随u而p着示本格p价ly价格商不下, 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品。
左移:预期收入下降、预期利润率降低、 预期通货膨胀下降。如右图总需求曲线会
由AD0向左移至AD2,表示总需求的减少。 0
AD2 AD0 AD1 Y
图7.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政府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政府实 行扩大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 会向右移动;而缩减政府开支就会使总需求下降。货币政策对总需 求曲线的影响比较间接。当政府采取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时, 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 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恰好相反。
P
LAS
0
Y
Y
图7.3 长期线为AD0,宏观 经济的均衡点为总需求曲线与垂直总供给曲 线的交点A,此时,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0,总 产量为固定不变的长期产量 。假定政府
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Y货币政策,使
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动至AD1,相应的均衡点 变为B,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而总产出了 仍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只是抬高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实际经 济变量在调整过程中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这 正是古典模型中二分法的结论。
(3)开放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替代效应还表现为开放替代 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 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 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 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 求量会减少。因此,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 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 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 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效应。当一个经济对外 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的另一个原因。
期的总产量取决于既定的技术水平和这个社会现有的 生产要素的存量。而在任一时期,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生产要素的数量也是不变的,因此生产函数就可表示 为:
Y F(K,L)
在古典经济中,由于价格、工资可以灵活变动,因此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在闲置, 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的产 出水平,这也就是长期总供给。因此,长期总供给曲 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表现为 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如图7·3所示。垂直的长期总 供给曲线表示一个社会长期总产出不受价格变动的影 响,而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数量决 定。由于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在长期 总供给水平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 的一种关系,而其他因素发生变动就会造成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从宏观经济 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预期
右移:预期收入提高、预期利润率提高、 P
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如图7.2所示,总需 求曲线由AD0右移至AD1,表示在任一价 格水平下,总需求量都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