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
预览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总结闻一多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预演要点:
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
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难点:
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点
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一、积累与运用:
卑鄙的恶毒的诽谤的无耻的
3、文学常识填空:(1分)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作家。
来自湖北省习水县。
2、阅读课文和整体感受: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这篇演讲的特点是什么?(3分)3。
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对国民党间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3分)
答案;1、略2、(1)卑鄙恶劣(2)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3)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3、民主战士
二、 1. 在李公仆追悼会上,闻一多当众严正揭露和谴责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与和平的坚定信心。
2、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3、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
他赞扬了李功夫先生和昆明人民。
他们为民主与和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昆明的无限荣耀。
他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战斗精神。
审问和谴责国民党间谍的犯罪行为,当面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结局。
导学案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
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欣赏英语口语的特点和本文中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
学习假设
一、本文是一篇讲演词,可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讨论,课后练习,掌握本文的
思想内容和文体特点。
二、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要让学生体会本文口语的特点和语言的
感情色彩。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四、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时两学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解题;教师范读;课堂讨论。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 1. 闻一多先生是谁?他的演讲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为什么是“最后一次演讲”?请仔细阅读课本上的笔记并回答。
2、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
这是一篇用鲜血写下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演讲。
这是一篇带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演讲,属
于议论文类型。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
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
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教师范读。
小贴士:注意演讲的力度和感受,并用句子表达强烈的感受。
3、总体看法:
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
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与敌人的卑鄙无耻相比,李先生的光荣体现在什么方面?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弱点的本质:你处于恐惧、恐慌和恐惧之中。
指出结局即将到来:结束了,几乎
结束了。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结束了”,人民会胜利的根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
到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
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你的决心:随时准备奉献自己。
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得到了上一代年轻人的实现。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一个新世界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新中国年轻一代的
任务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革命先烈?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
重任。
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献身四化,
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四、预览体验:(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现在请大家对照板书,归纳本文的中心。
(指名归纳,教师小结,完善板书)
明确:本文以李公璞被杀为中心,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软弱本质,赞扬了烈士
们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呼吁人民与敌人战斗到底。
5、任务:
完成“理解分析”一。
B部分
学习要点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声朗读。
学习内容和步骤讨论写作功能:
上一堂课,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通过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
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小贴士:感情强烈,爱恨分明,充满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个功能是如何产生的?
讨论技巧:
1.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2.在演讲中,作者使用了更敏感的汉语句子、反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
想和感情。
找出几个感叹句并改为陈述句。
比较表达效果。
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找出
几个设问句。
3.在演讲中,人是不断变化的,这在表达说话者的思想和感情方面起着强大的作用。
3、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先练习,然后按名字朗读)
请着重读本文第1、2段,体会一下它跟一般文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明确:口语又
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
少用关联词语。
四、布置作业:
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和第
四代中国身上的错觉,请写一篇题为“我们这一代的答案”的演讲。
达标检测案(满分30分)
1.指出下列词语的情感色彩:(6分)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愤痛恨()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鄙无耻()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8分)(1)为什么要杀李先生!句型: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间谍吗?你站起来!站起来的是英雄!出来谈谈!句型:
表达效果:
(3)你完了,快完了!句型:
表达效果:
(4)你认为你可以通过伤害和杀害一些人来吓唬人们吗?句型:
表达效果:
3.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4点)(1)这是一群人的无耻,也是李先生的荣耀。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3)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
个黑暗,争到光明。
()
(4)回顾历史,看看你能坚持多少天!你完了,快完了!(4)阅读以下短文并回
答以下问题。
(12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
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
我们有这样的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胜利,真理永远存在。
历史上没有人民不能消灭的反人民力量!B希特勒,墨索里尼,他们不是都在人民面前摔倒了吗?回顾历史,看看你能坚持多少天!你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即将来临。
你看,光明就在我们面前,现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我们有能力打破黑暗,为光明而奋斗!我们的光明是反动派的终结!在课文中,“你”指的是“我们”。
变化中的人表达了什么感受?(4分)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3分)
(3)带下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类问题?它在文本中扮演什么角色?(2分)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分)
[测试答案和提示]
1.褒义,贬义,中性,贬义,贬义,贬义
2.(1)修辞句:他当面质问间谍,强烈谴责反动派的残暴。
(2)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感叹句揭示了敌人的软弱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4)这个反问句暴露了反动派的残暴和愚蠢。
3.(1)对比(2)反问(3)隐喻(4)重复(4),(1)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同谋、演讲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揭露了敌人的罪行和软弱本质,对“你”表示愤怒和蔑视;赞美人民的力量,用“我们”来表达演讲者与群众之间的亲密战斗感。
(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 A.提问,B.反问句。
爱和恨是清晰的,充满激情、吸引力和吸引力。
提问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思考,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鄙无耻的行为。
他们表达了更坚定的语气、更明确的态度和更有力的批评。
(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