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 ppt课件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 ppt课件

• 使学生熟练地批判性地使用大众传媒等。
给我们的启示
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 教学具有三大特征:
•全面性 •反思性 •思辨性
全面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作为个体的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 及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形式,体验各种场合 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
第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学生 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口 语交际能力系统培养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 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思辨性
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 写的综合能力,还指在日常具体活动中熟练 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阅读资料
• 有一次,著名主持人袁鸣随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 节目组一行到达海口,主持海南省狮子楼京剧团建团庆典。 庆典开始,袁鸣用充满激情的言语介绍来宾:“光临庆典的, 有海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南新燕小姐!”随着袁鸣的介绍, 座席中慢腾腾地站起来一位花白头发的老汉!此时全场哗然。 袁鸣也不自然地笑了,她真诚地致歉:“对不起,我是望文 生义了。不过……”稍一转折,她便施展了自己的口才: “您的名字实在是太有诗意了。我一见这三个字,立即想起 了两句古诗:‘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 一幅多么美的图画。今天,这里出现了类似的情景,京剧一 度是流行在北方的戏剧,而现在,京剧从北到南,跨过琼州 海峡,飞到了海南,而且在这里安家落户,这又是一幅多么 美丽的图画呀!”
3.即时效果性
口语交际的效果往往是在现场即时发生的。对 方对自己话语的反应在现场马上就可以观察到, 并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这与书面交流明显 不同,书面交流的效果总是延后的。
“口语交际”的两项课程功能
口语交际的以上属性决定了“口语交际”的 两项课程功能: 第一,口语与思维的紧密关联使得口语交际 课程成为训练快速进行资料收集、思考论证 和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
• 有一位青年记者在不了解被访问者情况的条件下,去采 访一位中年女科学家。青年记者问这位女科学家:“请问, 您毕业于哪所大学?”
• 女科学家回答:“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研 全靠自学,我认为这样也能成才。”
• 记者一愣,然后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科研题目, 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
阅读资料
• 自1930年梅奥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人群关系”课程 以来,至今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仅1976 年至1980年就有28 000多人获得“说学”硕士学位,2 200多人获得“说学”博士学位。美国中学的辩论健将与 体育健将一样,可以被推荐上名牌大学。在日本的许多国 语教科书中,专门列有口才研究和训练单元,公立和私立 的演说学校遍布全国。
• 女科学家皱了皱眉头,说:“看来您并不了解我的工作, 我一直致力于这个项目的科学研究,目前只是又有了一些新 的突破,但远远没有成功,所以谈不上什么新课题。”
• 记者一听很尴尬,企图转换话题以缓和气氛,于是问: “您的孩子在哪里上学?”
• 女科学家说:“我早已决定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 事业,因此我一直独身至今。请原谅,这个问题我不愿多谈。 好吧,我的工作在等待着我,恕我不奉陪了。”
反思性
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有口语交际实践 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感知、概括进而分析 和研究的能力。 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 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 境之间的问题等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课程目标: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 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 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②注意 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 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 气、表情和手势,增强交际的效果。③学 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有风度。
•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口语交际过程;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说的和如何去说保持敏锐 的感知能力;
• 使所有学生获得机会和资源发展语言能力, 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目标的需求;
• 引导学生调整口头、书面以及视觉语言习 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以达到学习、娱 乐和交流等不同的个人目的;
• 引导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模式上的 差异;
母语的口语能力有一个非常自然的习得过程, 学生几乎不需要特别在意就能学会倾听和发 表意见,并且这种能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日渐成熟。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口语交际 的教学呢?
阅读资料
• 国外人体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在人 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 占30%,读占16%,写占9%。人的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器官,都 有配合思维吸收知识和能力的功能。 其效率为:听觉占11%,视觉占83%, 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 1%。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 十章
第十章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写书面语相对应,是人们在口头交际时 所使用的语言。它在言语表达上有以下一些 特征:
•有大量辅助的言语手段参与(如眼神和手势 等); •充分运用多种语音手段(如重音和停顿等); •多使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词语; •句子形式灵活简便; •话题的中心比较随意。
• 1944年,美国就把演讲能力纳入学生的教育,1948年 公布了738所学院和大学设立演讲学系,后来又发展为言 语交际系。
• 1997年,美国大学蓝皮书设有演讲及言语交际学位, 目前有800余所大学设有交际学位,其中有51个博士学位。
第一节 教学情境中的口语交际的特点
一、日常口语与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之间的 区别 (一)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课程所负担的特 殊任务
二、具有教学意义的口语交际的特点
1.口脑一致性
所谓“口脑一致性”,就是言语表达与思维结 果的同步性。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在听到外部 信息的同时,必须快速思考处理信息,并采取 合适的方式作出反应。这一过程显然比书面交 际时紧迫得多,对交际双方的快速反应能力的 要求也高得多。
2.过程交互性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口语交际必然是能动的、 涉及听说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这一过程还 是一个既受主观意识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控制 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 应对技巧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