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一章 ppt课件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一章 ppt课件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 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 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 求与规定。
•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 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 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 要依据。
维果茨基(1896-1934),白俄罗 斯人,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主 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 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 系问题。1917年,维果茨基毕业于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 大学历史-哲学系,他对心理学有浓 厚的兴趣,读了很多心理学、语言
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 标
课程标准从总体上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和内容,并对各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建议与要 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师要熟悉本学科的知 识领域,了解所教学段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 地位,以及所教内容的前后联系。
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结合学 科特点,找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确立最 具创生性的教学要点。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 所教学段的教学目标。
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著作,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 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 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 学校讲授心理学。1934年因患肺病逝世,终年只有 38岁。
最近发展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两种不同的 学习水平,其一是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 解决问题的水平;其二是学习者可能具备的 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 区。维果斯基进一步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 的发展,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内容要落 在最近发展区内。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文学名著 •名家解读 •各学科著作(尤其是历史、哲学、人物传记)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 北大中文系。1960年至1961年在北 大任助教。1961年至1970年在华侨 大学中文系工作。1973年至今,在 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 授委员会主任,兼任福建省作家协 会副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 长。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第二,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 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最后,要加以强调的是,对学习者已有学习 策略的了解。
1.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学生的认知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已经知 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
2.最近发展区
学习者在自己的团队里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 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 因此,学习者共同体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 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与教 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
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 前提,它圭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 这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 本技能。 其次,了解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 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 度。
学习者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
学习者已有水平
学习者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2
学习者已有水平
3.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
构成与智能状况。
学习者共同体
学习者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 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校过程中进行沟通 、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 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几点: 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 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 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 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 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 发展走向。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具体包括以 下几点: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 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 五、熟悉知识的类型与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 面:
首先,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其次,建构新的语文观; 最后,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 目标。
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语文教育要对国人的语文生活及其建构肩负起自 己的责任,为时代,为国人语文生活的建设提供 智力和文化支持。
•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是,一定要有生活的意识和 眼光,将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置于学习者的生活 背景下,使之在与个体生活发生实质性联系的基 础上,嵌入其认知结构。
语文科基本知识结构
• 语言(口语交际、书面语、汉字) •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文学鉴赏与批评) • 文化(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二、充分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 要、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 况是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语文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具有了独特的生命意义 和生活体验以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 (人作为主体不是用语文生活,而是就生活在语 文之中)。
建构新的语文观
“大语文观” •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 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 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 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能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他们认为,教学设计的实质是设汁者关于学 与教的原理指导下展开的对教学活动及其过 程的规划,是一种系统化与反思性的过程。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能比较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关于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址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 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 和反思性的过程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