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措施设计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调查措施设计

营养不良的诊断分:
ZWA< - 2中度体重低下,< - 3重度体重低下
ZHA< - 2生长迟缓及,< - 3重度生长迟缓
ZWH< - 2中度消瘦,< - 3重度消瘦
ZBMI> + 2超重> +3肥胖
2、个体评价
3、群体评价
体重不足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
三、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立题
<二)明确调查目的
1.测量器械杠杆式体重秤(不能用弹簧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用标准砝码校准体重计的准确度(50kg>和灵敏度(体重士0.1kg>。杠杆式婴儿秤要求每20g刻度间距在2mm以上。
2.测量方法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女孩可带胸罩或穿小背心>,赤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kg。
Morphological parameter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新发布的幼儿生长发育标准介绍
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9月发布的《国民体质标准<幼儿部分)》介绍
介绍生长发育的Z评分法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妇幼保健》
<三)确定调查内容与方法
<四)调查设计
<五)制定调查表
<六)确定调查评价指标与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一、人体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测量点
1.基本要求
应做到:
①所用测量仪器须经过严格校准,器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②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按规定的测量点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皮褶厚度
A、肱三头肌部
B、肩胛下部
C、腹部
三、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
A、Z评分法
幼儿测量数据-参考标准的中位数
Z评分=──────────────────
参考标准的标准差
Z值把儿童生长发育分为不同的水平:
±1为中等。> 1~≤+ 2中上。> + 2为上等。≥- 2~< - 1为中下。> - 2为下等。
③统一测量时间和记录方法。
2.常用人体测量点详见图实习1—1,有以下11个骨性标识点:
(1>颅顶点:当头部保持眼耳水平面时,头顶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最高点。眼耳水平面是指通过左、右耳屏点上缘和眼眶下缘形成的水平面。
(2>肩峰点:在肩胛骨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
(3>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上端点。
4、了解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撰写。
基本内容
1、生长量仪器的使用
3、幼儿个体发育的评价
4、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重点
难点
1、幼儿个体发育的评价
2、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主要教案
媒体
板书
主要外
语词汇
Surveyand appraisal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4>桡骨茎突点:桡骨茎突的最下端点。
(5>指尖点:手臂下垂时,中指尖端最向下的点,也称中指指尖点。
(6>髂嵴点:髂嵴的最外突点。
(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8>胫骨点:胫骨之胫侧踝上缘最高位之点。
(9>腓骨头点:腓骨头最向外凸出的点。
(10>内踝点:胫骨内踝最下端的点。
(11>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测量以上各点高度时应采取直立姿势。根据上述测量,还可间接测得右侧上下肢各部的长度。
《中国公共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
www.WHO.int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www. .com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板书
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目的要求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使用
1、身高
2、坐高
3、体重
4、胸围
(四>胸围
表示胸腔容积、胸背肌发育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
1.测量器械带mm刻度胸围尺,用前先用钢尺校正,误差不得超过±0.2%。
2.测量方法受试者裸上体安静站立,两臂下垂,均匀平静呼吸。测量者面对被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侧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两乳头的中心点上缘测量。对乳房已开始发育的少女,以胸前锁骨中线第四肋处为测量点。在被试者呼气末而吸气尚未开始前读数记录,为平静状态下胸围。再令受试者作最大深吸气,终末测其吸气胸围,稍停再令其作最大深呼气,终末测其呼气胸围。两者之差为呼吸差。胸围测试误差不得超过±lcm。
2.测量方法受试者脱去鞋帽,仅穿内衣裤,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45度;足跟、臀部和肩胛部三点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保持眼耳水平位,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于右侧,轻轻移动滑测板向下,直到与头顶点接触。读数记录结果。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土0.5cm。
<二)坐高
坐位时头顶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可反映躯干生长状况,与身高结合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1.测量器材身高坐高计。
2.测量方法受测者脱帽,坐板上,骶骨部、两肩胛间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与测身高时姿势同,两腿并拢,大、小腿呈直角;测量者移动滑测板轻压头顶点后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士0.5cm。
<三)体重
是人体总的质量,综合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营养状况。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学年春季学期
所在单位公卫学院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少卫生学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教材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生长发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授课形式
讲习结合
授课时间
授课学时
教案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研究常用的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3、掌握常用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2>人体测高计:由带mm刻度的主尺、底座、顶端固定尺座、套在主尺上的活动尺座及直尺组成。
(3>马尔丁测高计:结构与人体测高计同,但无底座,特点是携带方便。
(4>卧式身长计:用于测量3岁前婴幼儿的。须注意,卧位身长通常比同一个体所测的立位身高值大2"--3mm。
使用前应用水平仪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用直角尺检查滑测板与立柱(或活动尺>是否垂直;用标准钢卷尺校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土0.2%。
讲解20分钟
示教10分钟
学生熟悉器材使用20分钟
撰写报告80分钟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二、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
<一)身高
指立位时颅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是生长发育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
1.测量器材常用的有:,
(1>身高坐高计:一个长2m的立柱垂直固定于方木底台上,沿立柱左侧有cm和mm刻度;立柱上装有可移动的滑测板;板与底台平行,与立柱垂直40cm高处装有可翻开测坐高用的活动坐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