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 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在关于有关Ti O2纳米颗粒的研究中,制备方法的研究是很多的,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 O2的文献报道比较多,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前驱物为无定形结构的,经过进一步的热处理后或者水热晶化才能得到晶型产物[49]。
烧结过程能促使晶型转变,但是往往引起颗粒之间的团聚和颗粒的生长[50]。
一般情况下,在大于300℃温度烧结处理得
到锐钛矿型Ti O2、大于600℃的温度烧结处理得到金红石型Ti O2。
Ti O2的很多种性质取决于颗粒尺寸和晶化度。
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良好,催化性能好的光催化剂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实验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从材料制备的湿化学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
盐为原料,其反应过程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使溶液形成溶胶,继而形成凝胶。
凝胶经陈化、干燥、煅烧、研磨得到粉体产品。
其中由于较多研究者以醇盐为原料,故也将其称为醇盐水解法。
在溶胶-凝胶法中,溶胶通常是指固体分散在
液体中形成胶体溶液,凝胶是在溶胶聚沉过程中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冻状物质,是由胶粒组成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网络了全部或部分介质,是一种相当稠厚的物质。
本文中,钛酸四丁酯(Ti(OC4H9)4)在水中水解,并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含有氢氧化钛(Ti(OH)4)粒子的溶胶溶液,反应继续进行变成凝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解Ti(OC4H9)4+4 H2O →Ti (OH)4+ 4HO C4H9 (2-1)
缩聚2Ti (OH)4→[Ti (OH)3]2O+H2O (2-2)
总反应式表示为:
Ti(OC4H9)4+ 2H2O→Ti O2 + 4 C4H10O (2-3)
上式表示反应物全部参加反应的情况,实际上,水解和缩聚的方式随反应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
反应过程为:
(1) 水解反应:可能包含对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的氢可能与OR 基的氧通过氢键引起
水解。
(2) 缩聚反应:在溶液中,原钛酸和负一价的原钛酸反应,生成钛酸二聚体,此二聚体进
一步作用生成三聚体、四聚体等多钛酸。
在形成多钛酸时Ti-O-Ti 键也可以在链的中部形成,这样可得到支链多钛酸,多钛酸进一步聚合形成胶态Ti O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Ti O2溶胶的胶凝过程[53]。
本论文选用价格较低、使用较为普遍的钛酸四丁酯(Ti(OC4H9)4)作为钛源,选用乙醇为
溶剂,乙醇在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过程中并不直接参与水解和缩聚反应,但它作为溶剂对体系起着稀释作用,它在Ti(OC4H9)4分子与水分子周围均形成由乙醇分子组成的包覆层,
阻碍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并在溶胶粒子周围形成“溶剂笼”,从而阻碍了溶胶粒子的生长以及溶胶团簇间的键合,使得干燥后的干凝胶能保持疏松多孔的状态,经焙烧后所得粒子比表面积较大。
此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冰乙酸,冰乙酸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有两种作用:一是抑制水解,二是使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阻止胶粒凝聚,从而避免干凝胶粒尺寸过大。
根据上述机理分析和本实验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制备Ti O2溶胶的各物料组分摩尔比为Ti(OC4H9)4:HAc:H2O:Et OH:(NH4)2CO3 =1:2:15:18:X,其中X值变化的范围是0~4,加入碳酸铵的目的是使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和微小的固体载体,但又不会对生成的Ti O2造成掺杂等影响,使颗粒分散更均匀,细小。
2.2.2
仪器设备
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见表2-2:
2.3
实验部分
2.3.1 Ti O2光催化剂的制备
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实验步骤如下:
(1)在200毫升的烧杯中,在搅拌条件下将17毫升钛酸四丁酯滴加到51.75毫升无水乙醇和6毫升冰醋酸的混合液中,形成溶液A,然后把烧杯放入准备好的盛有冰水混合的冰浴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作用下不断搅拌,使之均匀。
(2) 在搅拌条件下,把配置好的一定量的(NH4)2CO3水溶液(X=0~4)加入到A溶液中,制成溶胶。
(3) 使溶胶充分反应至凝胶化,所需时间大概为40分钟左右,停止搅拌,得到湿凝胶。
(4) 湿凝胶在空气中自然陈化5小时。
(5) 把湿凝胶放入干燥箱中80℃干燥24小时,形成干凝胶,取出后放至室温研磨成干凝胶粉。
(6) 将干凝胶粉在马弗炉中不同温度下焙烧2小时得到Ti O2粉末,即得到晶粒尺寸有异的纳米Ti O2催化剂。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图见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