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林金保陈艳霞崔小朝马崇山(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是工程力学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和工程联系的桥梁。
针对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升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驾驭实际工程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工程素质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是联系工程和科学的桥梁,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其发展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上科学综合性趋势的发展,力学同其他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产生交叉学科,使得力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逐渐变宽,因此工程力学专业对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扎实基础与重视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没有具体的工程背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薄弱,这也是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提高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与毕业设计相比,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就目前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现状而言,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相关经验不丰富,课程设计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笔者就此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和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一些关于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有效促进本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质量上新台阶,进而提升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驾驭实际工程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现状力学系列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课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通过考前复习和考试对其归纳提高。
在此过程中,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以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脱离实际模式的束缚。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与培养2l世纪人才模式很不适应,力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的力学相关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的数量有所增加。
如中南大学的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吉林大学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湖南大学的振动力学课程设计,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在理论力学增设了实践环节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增加课程设计数量的同时,一些高校更较重视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有限元课程设计是针对实际的索拉桥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所设课程主要有CAD/CAM软件应用、.net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和工程分析软件及应用等课程,其逻辑性和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但在力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没有见过的实际问题或力学模型,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的人,往往思前想后不得其解,以至于束手无策;反之,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人则往往能自如应对一切难题。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开始,我校力学专业开设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如“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和“工程力学课程设计”,2011年又增设了“结构优化设计”和“CAM/FEM软件应用课程设计”。
但总的来讲,力学专业的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差,特色不明显,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涉及的知识面、能力的培养均有待改进。
二、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校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计题目和任务书拟定方面,均由指导教师事先确定分派给学生,由于指导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局限性较大,题目类型较少,研究方向也较集中,学生并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设计,而是一味进行强迫式学习,完成所谓的设计任务。
学生目前经过课程设计后并不能应对就业后工作过程中复杂多样的技术难题。
二是课程设计研究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有偏差。
课程设计都是承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非常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体会不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课程设计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课程设计时间在安排上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部分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惧怕且无从下手的感觉,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而课程设计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围绕一个核心题目完成不同方面的设计任务。
由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能者多劳”的现象就会出现。
如果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检查力度稍低,就很容易出现个别学生不做或少做设计内容,甚至还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
由此可见,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空间较大。
三、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进的思路与方法一方面,课程设计应选取具有一定的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认识,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该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谦虚的科学学风,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养。
首先,指导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的选择。
斯滕豪斯明确指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现法和探究法而不通过传授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工程实际,通过列举工程实例、设置问题情境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是手段,实际应用才是真正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资讯日新月异,教师不能仍保持传统的观念,而必须在教学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搜集和处理更多关于课程内容的相关资讯,熟悉教育改革趋势和重点,更新补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这样,教师才能根据课程内容确定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且真正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全方位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和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思维能力。
其次,课程设计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方法。
比如枟理论力学枠,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多是针对抽象化理想的力学模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常感觉理论知识很好懂,但自己动手练习的时候却无从下手,理论和实际总是联系不到一起。
为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采用工程实例教学法,即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时代性的实例,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知识的小论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刻理解力学知识和工程实际问题间的联系。
枟材料力学枠课程除可设置实验教学环节外,还可以确定一些简单(下转第120页)321浅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刘艳侠(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其语言载体中得以体现,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语言表达方式及进行翻译时都要植根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译者翻译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中西方这些差异,以期译出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思维方式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早在10多年前,连淑能先生就明确指出英语是综合性语言,多形态变化,并以此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形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
”前者在理解上要求严谨的逻辑分析思维,后者则需从整体上综合理解。
其表象体现为中西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之间的差异,但其根源是中西传统哲学涵化、影响的结果。
首先,受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淀影响,汉语在构词上表现为:命名靠累积,重在统一,有较高的概括性和灵活的搭配性。
比如,人们可以用“开”字组成一系列的词来表示:开会,开车,开门,开刀,开机器,开电视机等,倘若译成英语,就必须视具体搭配选用不同词:tohave(hold)ameeting,toopenthedoor,todrivethecar,tohaveanoperation,tooperatethemachine,toturnontheTV,etc.其次,汉语语句、语段多整体重复,句式虚拟流散零落,实则内聚统一,明显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例如:26年前,她那有着蔚蓝色眼睛的、鲜花一般的魅力,她那脸庞和身段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的风韵,还有那苹果花似的颜色,曾经是那么猝不及防地、莫名其妙地使艾瑟斯特怦然心动。
而这一切虽然早已逝去,43岁的她依然是一个面目较好、忠实可靠的伴侣,只是两颊已出现淡淡的斑痕,灰蓝色的眼睛也添了几分饱满和成熟。
英语是综合语,富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词形变化,构词也强调整体观,概括力强,因而汉语词汇不及英语词汇那么浩瀚。
由传统哲学造成的语言差异迫使英汉互译时,往往要改变词形、转换词类才能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意。
英语句式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表示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不但种类和数量比汉语多,而且使用频率也较汉语高。
其结构和逻辑关系需要分析才能昭然明了。
例如:老舍先生的小说枟骆驼祥子枠的一段如果翻译成英文,则需要找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必要的关联词,调整句式以及句子顺序,把原来的流动结构转换成核心结构。
请看如下译文:Xiangziwantedtofindaplacetositdownandmullthingsover.Evenifheonlyendedupbycringe,atleasthewouldknowwhy.Eventshadmovedtoofastforhismindtokeepup.Buttherewasnowheretosit,sinceeverywherewascov-eredwithsnow.Allthelittleteahouseswereboardedupasitwasafterten,andhadonebeenopenhecouldn'thavegoneinanyway.Hewantedtofindsome-wherequiet,becauseheknewth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ymi-nute.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先找出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即“祥子”找地方和坐下想(tositdownandmullthingsover)、茶馆开门的时间(boardedupasitwasafterten)、找清净的地方和眼泪落下来becauseheknewth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yminute三对句子的关系,然后重新按照逻辑关系组合,把原来三个长句整理成五个句子成分整齐的主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