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摘要:刘邦从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楚汉战争对立的一方, 到汉王朝的皇帝,其政治活动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征战的马背上度过的, 经历了大小上百次战役,不仅实战经验丰富, 而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战略决策和战术指挥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人的巅峰。
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不仅对于当代的军事指挥, 对当代的经济文化活动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刘邦; 军事指挥; 艺术; 借鉴刘邦的主要政治活动, 从沛县起义、入关灭秦、楚汉战争;到统一全国, 再到汉朝成立后的剿灭叛乱, 基本上以军事斗争为主。
受社会地位的影响, 刘邦青少年时对军事知识接触不多, 但他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领悟能力, 并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战争, 在实际战斗中学习指挥艺术。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张良与刘邦相遇后,“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者, 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于是张良决定辅佐刘邦, 不再去投奔其他起义军将领。
刘邦身边的人, 如张良、陈平、韩信、彭越、英布等, 都是当时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丰富的人, 和他们的朝夕相处, 极大地丰富了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
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的军事指挥艺术已相当成熟。
当诸侯王或其他将领叛变时, 他都亲自上阵, 带兵平叛, 并取得了胜利。
除韩信等少数人外, 多数将领都畏刘邦, 害怕与他对阵。
悍将英布反前即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 必不能来。
使诸将, 诸将独患淮阴、彭越, 今已死, 余不足畏。
”刘邦一生, 亲自或授权指挥了大小上百次战役, 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他也由此成为历代帝王中少数的具有娴熟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帝王之一, 并在军事指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今天回顾这些, 不仅对当代的军事指挥艺术有所补益, 对当前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逐鹿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重“庙算”, 运筹于帷幄之中我国古代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非常注意战前的分析, 他们强调每次大规模的战役前, 一定要召开高层军事会议, 分析、比较敌我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士气、人的能动性等关系战争诸要素的优劣条件, 判断双方胜负的可能性,预知己方有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么胜算有几成, 再据以定下作战的决心, 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 胜负见矣。
”(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与张良相识后, 刘邦开始重视“庙算”的作用。
在很多时候, 重“庙算”表现为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
如刘邦西进关中途中, 企图绕过秦南阳郡守坚守的宛城, 以尽快进入关中。
对此, 张良指出:“沛公虽欲急入关, 秦兵尚众,距险。
今不下宛, 宛从后击, 强秦在前, 此危道也。
”于是刘邦乘夜色指挥军队偃旗息鼓奔袭, 到天明时围宛城三匝, 逼降秦南阳太守, 使南阳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
进抵峣关时, 刘邦想以武力强攻, 张良指出:“秦兵尚强, 未可轻。
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 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 啖以利。
”当秦守将为利益驱使, 答应与刘邦联合时, 张良又指出:“此独其将欲叛, 恐其士卒不从; 不如因其懈怠击之。
”于是刘邦率领部队绕过峣关, 翻越蒉山, 然后攻击秦军, 大破秦军于蓝田南, 打开了关中的大门。
项羽背约封刘邦为汉中王, 而把关中之地封给归降自己的章邯等降将, 刘邦极为气愤, 欲挥兵与项羽决战。
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不要卤莽行事。
萧何更是明确指出:“虽王汉中之恶, 不犹愈于死乎? ”刘邦反问:“何为乃死也? ”萧何说:“今众弗如, 百战百败, 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 反受其咎’。
语曰‘天汉’, 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 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汤、武是也。
臣愿大王王汉中, 养其民以致贤人, 收用巴、蜀, 还定三秦, 天下可图也。
”刘邦恍然醒悟, 西入汉中称王, 并烧毁栈道, 以释项羽疑心。
在楚汉战争和汉帝国消灭叛乱的战斗中, 刘邦均重视“庙算”, 每次大战前, 都召集将领和谋士开会, 对比双方的势力和优劣, 计算成功的把握,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暗度陈仓前, 刘邦多次和手下将领商讨还定三秦的可行性。
韩信高台拜将后, 向刘邦指出: 刘邦虽然勇悍仁强不如项羽,“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暗噁叱咤, 千人皆废, 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 恭敬慈爱, 言语呕呕,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敝,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背义帝之约, 而以亲爱王诸侯, 不平; 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 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 百姓不亲附, 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 实失天下心, 故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矣, 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 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
秦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 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 秋毫无所害; 除秦苛法, 与秦民约法三章;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 大王当王关中, 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 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 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把刘邦与项羽、刘邦与章邯等关中三王做了详细的对比, 指出刘邦在用人、封赏、军队战斗力、人心向背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东出陈仓可一举而定三秦, 使刘邦对还定三秦充满了信心。
刘邦果断地将军队的指挥权授给韩信, 由他全权负责训练和具体作战计划的制订。
后来事的发展确实像韩信分析的那样,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支持, 仅用了一个月稍多的时间, 就平定了三秦。
高祖六年, 有人报告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想趁机剥夺韩信的封国, 于是召集众将和群臣开会, 商议如何对付韩信。
那些昔日对韩信唯唯诺诺的将领们这时来了精神, 他们对韩信拜大将、裂土封王早就满肚子的牢骚, 于是一个个摩拳擦掌, 叫嚷着要去剿灭韩信。
但刘邦知道, 满朝文武大臣中, 真正能与韩信棋逢对手的帅才根本没有, 便召陈平问计。
最后用陈平计伪游云梦, 智擒韩信, 夺国降爵, 软禁京城。
“庙算”的实质是对敌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提出各种各样的对策建议, 以便主要领导者从这些对策建议中慧眼识真知, 采纳最接近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因此,“庙算”制胜的关键在于对敌分析正确与否。
英布反叛后, 刘邦在长安召集众将开会, 薛公指出:“布反不足怪也。
使布出于上计, 山东非汉之有也; 出于中计, 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出于下计, 陛下安枕而卧矣。
”“东取吴, 西取楚,并齐, 取鲁, 传檄燕、赵, 固守其所, 山东非汉之有也。
”“东取吴, 西取楚, 并韩, 取魏, 据敖仓之粟, 塞成皋之口, 胜败之数未可行也。
”“东取吴, 西取下蔡, 归重于越, 身归长沙, 陛下安枕而卧, 汉无事矣。
”刘邦问英布可能采取哪条计策。
薛公答以“出下计。
”刘邦反问:“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 ”薛公回答说:“布, 故丽( 骊) 山之徒也, 自致万乘之主, 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故曰出下计。
”形势的发展果然像薛公分析的。
英布向东攻打荆王刘贾占据的吴地, 向西攻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 刘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准确, 这使他在“庙算”中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汉王三年, 魏王豹叛汉归楚, 刘邦派郦食其前往劝说未果, 决定派韩信统帅曹参和灌婴征伐。
韩信行前, 刘邦召见郦食其, 问谁任魏国的大将、骑将和步将, 郦食其回答说魏国的大将是“柏直”, 刘邦指出:“是口尚乳臭, 安能当韩信! ”听到魏国的骑将和步将分别为冯敬和项佗时, 刘邦指出: 冯敬“是秦将冯无择子也, 虽贤, 不能当灌婴。
”项佗“不能当曹参。
吾无患矣! ”于是放心地让韩信带兵前去。
果然, 韩信利用声东击西之计, 全歼魏军, 取得了全面胜利。
二、兵不厌诈, 以计谋取胜古人认为用兵时, 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计谋, 迷惑敌军,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 趁机取胜。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是典型的例子。
初入汉中时, 为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进的意思, 也为了防备诸侯军和土匪的袭击。
刘邦随走随烧, 在自己的后边把栈道全部烧光了。
当时, 在汉中的褒谷一带, 周围都是崇山峻岭, 触目皆为悬崖峭壁, 行人来往无路可通, 由陕西中部到汉中、四川只有沿山崖凌空架起来的栈道可以通行。
这些栈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 用就地砍伐的树木搭成, 非常狭窄,人马走在上面发出咯吱的声响, 下面则是深不可测的山谷,看下去让人头晕目眩。
但这是汉中与外界联系往来的唯一通道。
被封在关中的雍王章邯, 担负着阻挡汉军进入关中的任务。
项羽带兵东去之时, 曾密嘱他严密监视刘邦的动静。
但章邯认为, 刘邦要冲出汉中, 必须经过原来的栈道, 否则庞大的军队无路可出。
刘邦自己烧了栈道, 等于给他吃了定心丸。
于是他就开始安心做他的雍王, 除了定期派人去打探栈道的消息外, 其他一点儿也不做防备。
刘邦拜韩为大将后, 派出几百名老弱残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去修筑被自己烧掉的栈道, 虚张声势。
章邯的手下打听到刘邦重修栈道, 就去告诉章邯。
章邯认为, 栈道很长, 烧毁它不过一时半刻, 但想要修复, 就不容易了, 区区几百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栈道修通, 于是放下心来, 不关心其他, 只等着汉军的栈道修好后, 才在栈道口截杀汉军。
但就在几百老弱残兵明修栈道的同时, 刘邦和韩信带着精锐汉军, 从南郑出发, 由当地的猎户带路, 经由群山中的陈仓小路, 突然出现在章邯的雍军驻守的陈仓城下。
章邯还不相信, 斥责前来送信的使者。
当他确认是刘邦大军前来, 急忙带领军队前往陈仓堵截汉军的时候, 刘邦已趁虚攻下陈仓, 正向废丘奔来。
章邯慌忙率军在野外布阵, 企图阻止汉军, 但他所统帅的早已对他失去信心的秦军, 怎是士气高涨、急着打回老家去的刘邦军队的对手, 很快就败下阵来, 退回废丘。
三、巧使反间计, 使敌军自乱阵脚反间计是古今中外战史常用的计谋, 即利用一定的方法离间敌对方将领之间的关系, 引导敌军内部相互猜疑、疏远,削弱敌军的力量。
刘邦利用陈平离间项羽与其主要将领钟离昧、主要谋士范增的关系, 是古今用间史上的杰出案例。
汉王三年, 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带相持, 被楚军截断粮道, 困守荥阳, 楚军攻城又很急。
刘邦问计于陈平。
陈平认为, 项羽主要依靠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 其中出谋划策的是范增, 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忠臣。
但项羽本人好猜疑,可以利用项羽的这一弱点, 用金钱买通楚人, 用流言实行反间计, 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 使其自相猜疑, 内部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