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精品PPT课件
青光眼检查—眼压检查
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毫米汞柱,若眼压超过21毫米汞柱,或双 眼压差值大于5毫米汞柱,或24小时眼压差值超过8毫米汞柱,则 为病理性眼压升高。测量眼压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Goldmann 压平眼压准确性相对最好。
压陷式眼压计 非接触式眼压计 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
左图:正常视盘。左图:青光眼视盘—视神经萎缩。
青光眼危险因素
解剖因素: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 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年龄,性别: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 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 于男性。
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 屈光因素: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
液体-房水。房水每天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流出,维持
眼内恒定的压力,“气球”保持恒定的大小。而一旦房
概述
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异常升高,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的 损害,引起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青光 眼是主要的治盲眼病之一。
青光眼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青光眼占盲人的5.3%~21%,为致盲眼病第二位。
概述
正常眼压:10-21mmHg。 正常人在24小时内眼压可以轻微的波动,一般傍晚最低,
UBM是一种检查眼前节的高分辨率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可以观察到睫状体 和周边虹膜的位置,成角以及解剖变 异。
房角关闭
房角开放
角膜
前房角 虹膜
青光眼检查—眼底镜检查
通过眼底镜、裂隙灯前置镜或眼底照相的方法,观察 “杯盘比C/D”的大小、盘沿有无切迹、视盘有无出血、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无缺损等。
(二)开角型青光眼 二、继发性青光眼 三、先天性青光眼
临床表现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
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
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
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急
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
青光眼检查--前房角镜检查
通过房角镜检查直接观察房角的开放或关闭,从而区分 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
正常成人房角 C-角膜;TM-梁网;SS-巩膜突;CBB-睫状体带
青光眼检查—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诊治和随访青光眼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包括 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检查。
青光眼弓形视野缺损
青光眼检查—超声生物显微 镜检查(UBM)
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发病时
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
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
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
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
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
临床表现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
临பைடு நூலகம்表现
先天性青光眼
提到青光眼,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青光眼是发生
于中老年人的、表现为眼胀痛、累及视神经,造成视力
下降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疾病。其实,孩子也可能患青光
眼的,而且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觉,所有年轻的父母
们更应该仔细观察,警惕这个光明的大敌-先天性青光
眼。
婴儿的眼睛好比一个“气球”,前部充满了透明的
周围出现彩色光晕,医学上就称之为“虹视”)、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视野逐渐缩小、晚期当视野缩小呈管状时,
则出现行动不便和夜晚时症状加剧等,最终可完全失明。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
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
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 青光眼。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 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眼部以全身病变、用药不当。 工作,生活环境。长期处于强光或者光线很暗的地方容易 导致眼疾。
青光眼分类
一、原发性青光眼 (一)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
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
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
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临床表现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的类型有很多,其中开角型青光眼是中青年最常见的类型,
也是青光眼中发病最隐匿、最不易被发现的一种。其特点是:病情进
展缓慢,眼压逐渐升高,多无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就如同
一个隐匿的杀手,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开角型青光眼在整个病程中前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因早期一般无
任何症状,易与近视眼同时存在而被忽略。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有轻度眼胀痛、视力疲劳和头痛;有些年轻患者可因眼压明显升
高而出现虹视(所谓虹视,就是当你在看灯光时,如果所看到的灯光
夜间休息后眼压逐渐上升,至清晨醒前最高,起床活动 后又慢慢下降,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5-8mmHg。 双眼眼压也基本相等,眼压差大于5mmHg时,应视为 异常。
青光眼发病机制
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理论通常可归纳为两大类:机械学说 与血流学说。
两种学说均与眼内压相关。 而房水的产生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眼压的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
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
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
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
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
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
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
关键所在。
青光眼发病机制
房水循环:房水由睫状突产生,进入后房,经过瞳孔流 入前房,然后由前房角经小梁网(或称滤帘)及巩膜静 脉窦排出眼外,这是大部分房水排出的主要途经,称作 房水循环。
房水生成过多、外流受阻均引起眼压升高。
青光眼发病机制
青光眼检查
眼压 前房角镜 视野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 眼底镜检查